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6-11-14
我在11月5日與6日於普賢講堂受了兩天八關齋戒。我以前也去過講堂,但基本上都是晚去早走,沒有一個活動堅持下來的。我皈依三寶的時間不久,很多東西都不懂。 聽了聖嚴法師關於八關戒齋的開示,才瞭解八關齋戒的內容、意義、功德。衷心非常感恩果啟法師的鼓勵,我身體比較弱,第一天很累,回家渾身酸痛,睡不著覺。不過兩天還是堅持下來,而且沒有破戒,我自己非常開心。 戒是幫助我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貪著,心裡有慈悲。過午不食,雖然是餓,不過晚上不吃或少吃,減少腸胃負擔是好事。我很甘心情願的受戒,自己感覺有明顯變化!對家人比較耐心、說話比較溫柔、少了抱怨。 我念佛、拜懺的時候,是真心在懺悔的,也感應到佛菩薩的慈悲。雖然自己覺得是善良的人,但是自己也有業力牽引;所以很誠懇、很誠懇的懺悔心。懺悔過後,心裡感覺很輕鬆跟柔和。我在這兩天真的很累,但精神是愉快跟自由的。很久都沒有這樣的感覺,很讚歎八關齋戒的功德、福德。 我覺得很幸運遇到果啟法師,讓去佛堂成為比較輕鬆愉快的體驗。我的情緒一直不好,法師真的很慈悲,對我很關心。她開導我,讓我專注念佛號。這確實讓我心靜了很多。很多時候念佛
2016-11-08
參加Zarko 老師帶領的默照禪七中,有去年的老朋友,也見到一些新面孔,大家在這七天中,一起在禪修的路上精進,相信收穫頗豐!而這一篇小短文,只是在禪期中的一些心得點滴。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禪七。回想起來,參加禪七就像生小孩一樣,在生產的過程中,忍著劇烈的疼痛,發誓再也不生了。可是接下來的第二、第三胎,唉!人是善忘的。在禪期中,二條腿捲成麻花似的痛不欲生,在解七後的法喜充滿下,就忘得一乾二淨。等到下次禪七時,又奮不顧身的填了報名表,義無反顧的投入另外七天的腿痛,然後在心中問著自己:「為什麼我又來了?」
2016-11-08
上佛學班以來,接觸到許多不明其義的名相,其中之一便是「話頭禪」。十月份的課程,由常華法師依《聖嚴法師教話頭禪》一書,講授師父教話頭禪的方法,並於隔日帶領話頭禪一,讓大家可以親身操作、實際體驗話頭禪。 第一天的課程中,法師說明話頭四部曲是:念話頭、問話頭、參話頭、看話頭。話頭禪是以一句話達成下面目的:治散亂、除昏沈(念話頭);心集中、安定(問話頭);心統一、入定(參話頭)、開悟(看話頭)。 如何用話頭禪呢?首先要認定一句話頭,抱定一句話頭一直參下去,不要更換,時時刻刻處處都參同一句話頭;不必思前想後,也不需分析研究這句話頭。要放下身心,方法要綿密、懇切,但心情不能緊張,將話頭用得綿綿密密;就像用扇子去捕捉羽毛一般,心是扇子,話頭是羽毛。
2016-11-07
三十年前,因個人因緣有幸得聞《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等淨土經典,便歡喜信受,開始受持念佛法門。今年年初與法鼓山舊金山分會結緣,也開始參加每個月底的念佛共修。得知九月分會舉辦「念佛禪一」,又有常惺法師的帶領,因緣如此殊勝,更以期盼的心情報名參加。 以前參加過幾次佛一,能感受到念佛共修的利益,自然也以至誠恭敬的心,參加此次的念佛禪一。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念「阿彌陀佛」佛號,綿密不斷而至一心不亂。古大德多依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原則來念。 念佛禪一的儀軌相當單純樸實。無論站立禮佛、繞佛、禪坐、止靜、拜佛,都是繫念於「阿彌陀佛」四字洪名。總共四支香,一支香一個半鐘頭。法器悅眾菩薩的木魚、引磬和地鐘,莊嚴而沉穩,引領著大眾。法師也以其修持及經驗擔任監香,時時提醒我們守著這句佛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2016-11-03
繼前兩次的禪修基礎和默照禪之後,今年的Gilbert 系列講座終於來到最後一場——「話頭禪」。 在週五晚上的講座中,Gilbert 以簡單的圖畫說明話頭禪的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念話頭,此時要不斷重複話頭,讓話頭充滿腦海,他將話頭比喻為壁紙,要在無邊無際的腦海裡,密密麻麻地貼滿。第二個層次是問話頭,要把話頭以問題的方式一再提起,但不去管腦中冒出的任何答案。而第三個層次則是參話頭,將心眼反轉向內看,觀看在這個問句出現之前是什麼。除此之外,他也討論了許多禪修該有的正見,如同前兩次講座中強調的,我們要以緣起性空的出發點去看待所有的事情,不論是在蒲團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親身體驗的。
2016-11-03
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初階禪七」的第一天,果元法師在開示中分享一個網路故事:某書推出一周暢銷200萬本,書名是《How to Change Your Wife in 7 Days》,後來作者發現書名拼錯一個字,應該是《How to Change Your Life in 7 Days》,正名之後卻只賣出了3本。果元法師用這個故事說明多數人只想改變別人,卻不想改變自己。那麼,七天的禪七可以改變人生嗎? 緣起 受到沈家楨居士〈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商討〉文章的影響,心中記著「一年至少參加一次嚴肅的禪七」,偶然看到果元法師2014年在新澤西州「禪話家常」的佛法講座影音,對法師的安定慈悲和說法的方式覺得相應,所以當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傳來初階禪七的訊息就報名了。 在此之前只在2011年參加過一次禪三,近兩年參加了幾次禪一,每日固定禪修時間並不長。過去聽聞外界各種怪力亂神的狀況,一直心存警惕,直到2014年起陸續參加法鼓山的福田班、佛學班學習正知見,並因為師父的影音書籍、諸位法師諄諄教導和同行義工身口意的影響,格外珍惜在法鼓山舊金山分會的正法門因緣。感恩前行的過程水到渠成,從想參加、報名、訂機票、到同修
2016-11-02
人會開始去承認與面對自己老了,是從周圍的人事變化,以及自己生理的衰老反應,不得不接受歲月不饒人。老是沒有止盡的,熟年橫跨的時間是如此冗長,讓人不知該如何面對。你不妨想想看:「五十歲和七十五歲的體力差異有多大?」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差異裡,從五十歲到七十五歲的狀況變化,已遠遠超過你所能想像的。 很多人強調「熟年真好」,就是因為不願意面對「熟年不好」的事實。現實上,面對自己體力衰退、疾病,或是周圍的人事變化,內心其實有很多的感慨。 在聖嚴師父生病期間,我常建議他:「師父,您要多走路啊 !您要多做運動 •∙∙∙•∙。」師父的回應則是:「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現在常常想起這句話,也做為自我提醒的一句話,真的是唯有等自己老了,才能體會。 我和聖嚴師父對話的時候,不過五十幾歲,現在我已經六十四歲了,回想當時說的話,感觸很深:「人如果不知道老,不感覺到老,真的不會知道老是怎麼回事。」 「喔,就是人老了嘛!」像是老生常談,可是對於老的感覺,我們是不想面對的,直到不能逃避時,才會覺得:「原來老是這麼回事。」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老了,是在三十九歲檢查出老花眼時,聽後忍不住掉淚,心想:
2016-11-01
我是第一次到四川做家庭訪視的義工,跟著師兄師姐探訪了十多個家庭,每次探訪後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觸與反思。 其中有一個家庭,女兒考上四川綿陽市的重點高中後,媽媽跟女兒說:家裡只能籌措到5000元的開學費,超過的話就不能讓她去上學。幸好女兒以最佳成績考上,學校可以減免一些項目,讓家裡少了近3000元的負擔,也圓了女兒上學的願望。 生活在繁華大都市裡的我們,對平日生活的花費毫不自覺,有時僅是為了剎那的開心,當下沒有想到這些錢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凡夫的我不自覺地陷入十二因緣中流轉。只覺得慚愧,期勉自己還要繼續用功! 父母的一個決定足以影響孩子往後的命運,該如何做出取捨?如何抉擇,總是考驗著我們,慶幸有緣接觸佛法,修學佛法之後,我會用「四它」去轉化,當下只能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時,終究是因緣所生法。懷著感恩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人、事、物…,因為,每個小小的助緣,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是因、緣、果,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另外一位學生的家庭也格外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去訪視時,也遇到學生親戚們從遠方來探望。學生的爸爸因為患病而從外地回家休養,所以家裡只靠媽媽務農收入,經
2016-10-19
這一年來,我常問自己的一件事是:「我要很輕鬆地過日子嗎?每天遊山玩水,睡到自然醒,沒事就和一些老朋友喝喝下午茶嗎?」我每次只要想到這裡,心想頂多過個三天,就會感到無聊了,覺得這樣活著跟廢物有什麼兩樣呢?這時候我只好告訴自己,自己的習性已根深柢固了!我這樣的看待,並不表示我要改變習性,而是在統整自己的過程中,看清自己是怎麼回事。 找到自我認同 如果不看清楚,就沒有選擇權,只能被習性推著跑;當習性推著你跑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很疲累。這情形就像年輕時,被那個軌道上的規則推著跑的道理是一樣的。可是那時還年輕,你有體力,但到了熟年,沒有體力了,你還是無意識地被習性推著跑時,你的疲累絕對不是年輕時的疲累可以比擬的。所以,看清楚的目的,重點是在選擇,你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裡?知道自己的習性,這時候你才能夠漸漸給自己一個比較清晰的選擇,就像我即便知道不能虧待自己,可是仍然必須要去做一個選擇,哪些事情是我覺得必須要做的,以及哪些事我還是得負責任。人在年輕時,尋求社會認同,到了熟年的階段,所要尋求的是自我認同。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在建構歷史感的過程中,你下了標題、命名,你的解讀就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