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6-12-21
一位菩薩分享她因為家中排行老大,照顧弟弟妹妹習慣了,出了社會看到事情也習慣主動把工作攬在身上完成。 有一天,用完齋時,她看同事在忙,碗還沒洗就主動幫她把碗洗好了。 本以為會得到對方的感謝,對方卻對她說,這是我的工作,你為什麼剝奪了我的責任與權利? 乍聽之下,很不能理解,過了一段日子,她終於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學習與成長的責任與權力,沒有人可以幫忙別人一輩子,所以應該讓每個人學習獨立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與義務。 素超人恍然大悟,自己從小太過呵護子女,把他們捧在手心裡疼,只要撒嬌或遲遲不動手,就會主動把事做完,忘了帶作業,作業沒寫完來不及交,也會主動找解決辦法。 擔心她跌倒,擔心她挫折,擔心她傷心難過。 安德烈‧紀德說:「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責任的承擔之中。」 人總是要長大,總是要經歷傷痛、挫折與失敗,並從中記取教訓,在一路跌跌撞撞中站起來,更勇敢堅強的往前走。 不放手讓她自己承擔,有一天沒有人幫她了,反而像温室中的花朵,因無法承受風吹雨打而更容易倒地不起。 聖嚴法師在《放下的幸福》中說:「對於孩子的教養,不能老
2016-12-13
今年參加法鼓山溫哥華道場大悲心水陸法會網路共修,原是為了將功德迴向給去年底往生的母親,同時為家人消災祈福。非常感謝慈聲師兄及其同修,他們不僅鼓勵我平日參加念佛共修,更接送我往返道場,這種菩薩道精神,令我更發心學習佛法,也成就這次水陸法會參與的因緣。 《梁皇寶懺》摘錄大乘經典的法義,和許多佛菩薩的名號,隨著懺文唱頌,一佛號一禮拜,一遍又一遍,讓我在相續不斷的佛號聲中,念念清淨、專注,洗滌身口意三業的塵垢。拜到第四天結束時,雖然感到腰痠膝痛,但是內心法喜充滿。幾場佛事下來,清淨的梵唄聲繚繞,觸動我內心最深刻的感動,在滔滔苦海和焰焰火宅中,能夠親近三寶,猶如得到舟航引導,雨澤清涼滋潤。五大士焰口法會中,金剛上師代佛宣法,使得來參加的餓鬼道眾生薰習佛法而受益,去除貪念,早成佛道。咒語聲聲宏亮,莊嚴攝受,以平等普施的慈悲心解救眾生的苦。
2016-12-12
媽媽這幾年來過著夏天住在溫哥華而冬天回台灣的候鳥生活型態,記憶中她一定把回台灣的機票訂在秋天,以便年年不缺席的到總本山參與水陸法會。爸爸即使還在上班,再忙也會請假和媽媽一同與會。每年法會結束,爸媽總是滿滿的讚嘆,感動水陸法會的不可思議,慈悲和殊勝,並希望我們能夠發願參加,一同感受法喜充滿。 今年的因緣很奇妙,人生走到一個低潮,身心俱疲,向公司請了一個長假想要好好調理身心,常悟法師知道後便邀請我來擔任道場水陸法會義工,因此在工作空檔和身體狀況許可之下,歡喜的參加了五天的法會,禮拜《梁皇寶懺》。
2016-12-06
這次參加法鼓山接近大自然的溼地探索活動,是讓接受法鼓山獎助學金的孩子,不管多大歲數,藉由前往林邊光采濕地,並由專人講解濕地生態,讓學童親自看到生物體在自然界中是如何相輔相成,形成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生態圈。 法鼓山不只安排參觀濕地生態,同時也安排手做野地廚房,在溼地邊搭建的簡易廚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設備非常齊全。學員親手做午餐,不只可用自己的雙手填飽肚子,同時也寓教於樂,可以了解廚師辛苦做料理的心情,更能吃到好吃的菜餚。 溼地裡也有很多公共藝術家的作品林立,法鼓山安排了一個小隊任務,學員必須與一項公共藝術品拍照,並說出為何與它拍照、為什麼擺出這個POSE,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下逛完了整個園區。 下午在園區內的綠能屋活動,綠能屋的位置在一片蘆葦田旁邊,頗有田園風采。法鼓山還邀請了一位生命鬥士向學員講述她的生命故事。她的童年並不是很快樂,因為父母拚事業的同時,卻冷落了兒女。就這樣,她一心只想逃離,沒有慎重思考就嫁給了一個不太熟識的對象,婚後過得十分辛苦。 但考驗還沒結束,她生下了一個女孩,但這個女孩有一點身體上的障礙,她的丈夫因此拋棄了她跟她的孩子,所以她另尋出路,找到了在林邊
2016-12-06
這次參加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潮州地區所舉辦的「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典禮,內容有別於以往,是以輕鬆自在的居家園藝裝置為這次活動的主軸。 一開始由師姐進行講解,然後給大家參考範本,接著依照年齡,分組製作屬於自己的盆栽。活動中,師兄師姐都會在旁陪伴指導,並傳授技巧,像是幫盆栽上顏色的順序該如何漸層、飾品該如何擺放,才更能凸顯主題等,這些種種,為莊嚴的場合增添輕鬆自在的和樂氣氛,這樣的氛圍很令人享受其中。 此次活動於下午舉辦,在悠閒午後做這項手作DIY活動並結合頒發,讓同學們感到許多新鮮感,每個人都發揮了不少的創意。此外,這次獎助學金的得獎同學也增加不少,尤其是國中生,受助學生增加的同時,也代表著法鼓山佛法的善念深植到更多人的心中。有句話說「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善良、待人慈悲一直是我們人生道路中不斷學習的必修課,而相信在法鼓山佛法的帶領下我們又將會更順遂,達到更好的修行境界。 ◎文:徐同學 20161206
2016-11-29
素食已成全球飲食風潮,但是同樣吃素,原因可能不盡相同,有人是因為信仰;有人為了還願;有人為了瘦身或健康;也有人是為了環保或人道。 願意發心素食 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情,因為有情,所以戒殺,不能傷害、殺害動物,所以不吃肉。而在《楞伽經》中,更清楚闡述了戒律和素食生活之間的關係:「菩薩為護眾生信心,令於佛法不生譏謗,以慈愍故,不應食肉。」 諸佛菩薩要成佛都必發菩提心,簡稱為發心,即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因此,佛教徒學佛,也要與諸佛同心同願。既然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如何能食用我們要救度的眾生肉呢?在尚未悟道,有解救眾生出離生死輪迴的能力前,我們至少能為眾生試著發心素食:「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美食。」 素食能讓世界更美好 如果我們能感同身受,將心比心,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世界,將會發現素食對改善地球環境汙染有很大幫助。我們活在一個多重危機的時代,許多人相信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將威脅我們生存的地球。人類為了吃肉而飼養動物,已造成許多生態問題。 對現代人而言,健康逐漸成為擁護素
2016-11-29
如何超越自我中心的煩惱?素超人連續幾個月沉浸在煩惱中打滾,試了很多種方法,仍然無法拔除苦惱,甚至連著幾個晚上還會失眠,身心無法自主。 聖嚴法師在《法鼓山的方向》提到:「遇到的障礙有的是來自自己的身心,有的是來自環境職業或自己家庭的種種障礙,但是最大的障礙可能來自內在因素,而不是外在的,這種心理上的問題比外在環境問題更嚴重。」 「如果每次自己想要修持,例如打坐拜佛時,家人總是希望看電視、聽音樂,這種情形就是福報不夠,業報很重,因此要知慚愧,不要罵家人,也不要恨他們。這時要瞭解是自己的福報不夠,應該多培福,應該多諒解人,對他們多一分照顧。雖然他們與你的想法、信仰不一樣,但是希望他們能夠轉變,就必須先轉變自己,而不要想先轉變環境,因為先轉變環境,一定會帶來更多的衝突、更多的障礙。」 『另外,如同在法鼓山「四眾佛子共勉語」二十句裡最後兩句提到「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我們要發願念佛,天天持續不斷的念佛或是持咒,最好發願持二十萬遍。我經常勸人持〈準提咒〉,只要是為了善修心、發菩提心的目的,大多可以達成。』 祈求改變別人,讓外境事相轉變成自己期望的樣子是錯
2016-11-28
我們很榮幸與歡喜這次常生法師特地從台灣來到墨爾本,為我們舉行一系列的課程講座與一日禪修。法師的安祥與自在讓每個親近他的人感到歡喜,尤其是參加了一日禪的修行後,因為法師的帶領,讓我的心自然的開放了起來。 一日禪以前,墨爾本分會的義工們都很擔心天氣的變化。墨爾本天氣是非常難以預料的,禪一的前幾天還刮大風和下雨,但到了那天,天氣忽然變得晴朗,陽光十分的燦爛,而當天來參加的禪眾比原先報名的還多了很多,也來了許多英語人士,其中也有非佛教徒的,把禪堂擠得滿滿的。 禪一一開始,法師先帶領我們到庭院後方做八式動禪,法師把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都講解的非常詳細,同時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在每一個動作上去「覺察」與「放鬆」。 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八式動禪」是應該要用這樣的方法來放鬆的,同時身心都處在非常平和愉悅的狀態,也因此我們回到禪堂打坐時,我第一次沒有感覺到腿痛,並且感到心也不會受到周遭環境的干擾。
2016-11-23
這個周末開始(11/26-12/3)法鼓山即將舉行為期八天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將有超過萬人參與共修,是年度最盛大且莊嚴隆重的法會。 為何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最隆重盛大的法會呢?《法會50問》書中有詳細的說明:廣設十一壇,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而發起解脫離苦和成佛之心。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而能集合「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2016-11-15
禪法中所謂的頓悟法門,其實就是一種觀,只是在應用禪法時,要把止與觀結合起來運作。各位也知道,即使是在修止的時候,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觀的作用,因為止和觀、定和慧、默和照,都是心原本具足的功能,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它們常常是分離的,所以就要先用方法,把它們結合起來,讓它們能夠很完整、很自然地運作,這時心就能夠保持在清明安定的狀態裡,這就是一種定。接下來如果要讓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就要進一步調整方法,比如用觀想、默照,話頭等,這就是用功的基本程序。 由此可發現,所謂頓悟法門,並非憑空而來,也不像先前提到的蓋房子,只喜歡第三層,就只蓋第三層,而是必須先把基礎打好,然後第一層、第二層,才能來到第三層,如此循序漸進,工夫才能成就。 清楚整體的用功步驟 清楚了解用功的整個步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清楚的話,就是盲修瞎練。所謂盲修瞎練,就是你不知道自己處在何種程度,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好,又或者是隨便抓個方法就用,或是用別人認為最好的方法。例如你在經典或論典裡讀到祖師們介紹,告訴你某某法門是最好的方法,於是你就用它。在此,我們看到了一種好高騖遠的心理,希望好的東西能夠很快地得到它,這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