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20-09-07
所謂四聖諦,一是苦的事實,二是苦的原因,三是滅苦的方法,四是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 人生在世,從生到死,有苦有樂。不過,樂是苦的代價,也是苦的開始,所謂苦盡甘來,所謂良宵苦短,都說明了樂的本身,是用苦換來,樂的情況不能持久,佛法稱為壞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作苦苦。人生的事實,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種類很多,苦苦一共有八種: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是指身心互相交迫而有生死的連續。 苦的原因稱為「集」,是因為自己不瞭解世間一切都是假的而厭苦欣樂,求到了樂,還得求安全,永遠不覺安全,那就貪得而無厭了。迷信有錢能使鬼推磨,那就拼命地賺錢。有錢的不肯用,沒有錢的拼命追。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為了厭苦而求樂,所以造作殺、盜、邪淫、妄語種種業。造種種業,在因緣會合時便受種種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苦的原因。下面我們要講滅苦的方法。滅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們要離苦應修正道,修正道必須具備正知正見:深信世間一切現象均不離因果的定則;思惟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會貪便宜或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也相信真正要離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體驗
2020-08-31
一個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而且要比沒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積極、更和諧、更美滿、更有朝氣、更有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徥他人敬仰,並使他人樂意來接受自己的影響。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務,便是建設和樂的家庭。對父母要盡孝,對子女要慈愛,敬與養,教與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盡了父母與子女的責任。夫婦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間,一定要堅守貞操,要敬愛對方,要體貼對方,夫婦間的感情融洽了,縱然是菜根布衣的生活,仍是一個可愛的家庭。 家庭和樂,主要是建立在夫婦之間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賴於經濟收支的平衡。居士應當從事各種正當的職業,來謀求生活的所需,除了屠業(包括漁業及葷菜館等)、盜業(包括賭業及走私等)、淫業經包括酒家、舞場、妓院等),其他的或農、或工、或經商、或公教,都是可以選擇的。有了收入,必須量入為出,在《善生經》中,佛為居士的收入,分作四份來處理:一份為飲食(家計的生活),一份為田業(營業的資本),一份為貯藏(家中的儲蓄),一份為給予耕作商人而生利息(放款的利潤)。以這樣的經濟計畫,來計畫家庭的經濟,實在是最安
2020-08-24
在佛教的觀念中,人所感到的任何一種煩惱痛苦,無一不是病痛,大別可分兩大類:一是心病,二是身病。佛陀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等的佛法,乃為醫治眾生的心病;眾生色身的病痛,卻要依靠色法來醫治了。 色身雖然是虛妄的,不值得貪戀的,但是人要修道行道,必須利用色身來作為工具,所以色身有了病痛,還是要去醫治。 大家都知道頭痛、眼腫、背疼、腰痠等等是病痛,肚子餓了,就不算病痛。事實上肚子餓了最難忍受,乃是最大的一種病痛。這叫什麼病?叫作飢病。 因此,佛教對於飲食的另一名稱,叫作藥石。將飲食叫作藥石的最大用意,是在提示行道的比丘,時時警惕,自己經常都在病痛之中,若想驅除病痛,便當精進修持,以求了生脫死;另外一個理由是告訴行道的比丘,飲食的乞求,不是為了貪圖口腹之欲的享受,而是為了醫治飢病才去服用。同時,將飲食當作吃藥觀想,也就不會貪多貪好了。 藥石的名目共有四種: (一)時藥。 (二)非時藥,亦名更藥,也叫非時漿。 (三)七日藥。 (四)盡形壽藥。 其中以時藥為主要的飲食,非時藥是次要的飲料,七日藥是滋補品,盡形壽藥則完全是為治療疾病的藥物,並且只此一種是在治療飢餓病之外的藥物。 ---
2020-08-10
不。素食雖是佛教鼓勵的事,但卻並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為慈悲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所以在南傳地區的佛教國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堅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們不親自殺生。 因為,五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信佛之後,如能實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難,不吃素也不要緊,但是不可再去親自屠殺,也不可指揮他人屠殺了。買了屠死的魚肉回家,那是無妨的。 ---本文節錄自《正信的佛教》
2020-07-13
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內容中提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您因誠心持誦〈普門品〉而如願,這是小孩與您有緣而今生成為母子,這是因緣業力使然,絕非違反因果的強求。因此聽到親友如此的說法,不應受到影響。只是小孩目前體弱多病,總是讓您擔心。 ⠀ 其實,身體是果報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與果報,除了接受醫療,透過您細心的照顧,相信他的健康狀態也會有所改善。 ⠀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狀況,不管在什麼狀況下,父母總在一旁陪伴。就如日本的「熊寶寶」乙武洋匡,一出生就沒有四肢,他的父母接受了這事實,並未放棄他,還培養出他樂觀、朝氣的性格,後來還寫下自己的故事,勉勵其他人。 ⠀ 天下的母親就像是孩子的觀世音,無論孩子發生任何狀況,依然不離不棄。換個心念,小孩子既是觀世音送給您的禮物,對於禮物我們總是十分珍惜,不論別人怎麼看待,也不會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愛。 ⠀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41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圖:蔡常普
2020-07-06
問:我跟朋友在同一天的夜裡竟然做了相同有關修行的夢,夢境中兩人還對話,此夢代表著什麼意義?此夢能當真嗎? ⠀ 答:從佛法的觀點來說,夢分為三種,第一種來自煩惱與想像。比方說,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恐懼,可能以惡夢的方式顯現。第二種來自關係密切的人,當某件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時,您會透過夢知道這件事。第三種包括了鬼神、菩薩、諸佛給您的夢,已經發展出某種神通的人,也能使人作特別的夢。 ⠀ 人們作夢時,通常是在睡眠的兩個階段,一個是剛入睡時,心已經逐漸靜下來,但還沒完全休息。這時的夢幾乎總是第一種,也就是白天的煩惱所顯現的夢。另一個是經過長時間的深睡後,心已經完全休息了,這時的夢可能與真實情況高度吻合,但未必總是如此。比方說,睡眠很淺或不定的人,他們的心無法沈靜到有這種型態的夢。 ⠀ 您所描述的夢可能屬於第二種類型。但是大多數人既無法控制夢,也無法正確的解夢;更何況禪宗認為所有的夢都是虛幻,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夢都視為幻覺,否則就會太注意它們,產生恐懼、期盼和其他的感覺,可能障礙我們的修行。 ⠀ 如果希望對夢有更進一步瞭解者,可以參閱聖嚴法師所著《禪的智慧》的附錄二〈夢〉。 ⠀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
2020-06-15
現代人的生活通常很緊張,如何使用真正有效的方法來讓自己放鬆一下,是非常重要的事。 放鬆身心和縱情娛樂並不相同。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飆車、開車兜風、釣魚、登山、划船、打球等,作為放鬆自己的消遣娛樂。這些活動的確可以調整生活的節奏、轉換生活的環境,能使身心得到緩衝的機會,也可以達到在短時間內放鬆一下自己的目的。 不過,在娛樂的活動之後,往往也會感到很疲累。本來是工作上的疲累,為了解除工作疲累,跑去跳舞狂歡,喝酒買醉,到第二天則會得到空虛感的疲累。原本是由於工作上的疲累才跑去玩,盡情地玩累了再去工作。就這麼忙著工作又忙著玩,累來累去,循環不已的人,不知道活著是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一個人,這就叫作醉生夢死。 隨時都能把身心放鬆的方法是:先放鬆頭腦,然後放鬆肌肉及神經,最後才能使血管鬆弛,如此一來,通體舒暢、身心平衡。 通常我教一般人用「五分鐘靜坐法」來放鬆他們自己: 「先把身體各部位調整到感覺舒服的狀態,容許躺下的地方,平躺一會兒也不錯,舒服地倚坐在沙發上也很好,若不能躺,又無處坐,輕鬆地站一站也不錯。」 「接著要把眼球放鬆、頭腦放鬆、臉部肌肉放鬆,做輕鬆的微
2020-06-08
課誦之前;或者是發願課誦、拜經之前,可以有目的而為,或是為了祈求現實或來世的利益,乃至為了成就什麼功德;做完課誦之後,也可以發願祈求你所希望達成的願望。但在課誦時,應當專心一意於課誦,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頭。最好的態度是,但為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態度。其實不為己求而修行,才是最大的功德。 ---本文節錄自《學佛群疑》
2020-06-01
答:現代人面對各種壓力,導致出現種種精神疾病,其中,憂鬱症是目前很普遍的一種精神疾病。當人們產生精神疾病,並已影響到生活時,即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心理醫師的協助。 ⠀ 心理治療是採取分析的方法來幫助患者瞭解、認識自我的問題,進而減輕、消除內心的衝突、混亂、矛盾、無助感等,方式有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主要依賴治療師的分析與協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