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秋訪齋明寺與天南寺

要想深度的瞭解法鼓山,除了在各分院道場透過禪修、講座、法會、培訓和禪藝課程學習佛學之外,參訪各分院更有助於瞭解法鼓山這座觀音禪修道場。為此,我們發起了參訪的活動,第一站來到桃園大溪「齋明寺」。


秋高氣爽的週日,一群來自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敦煌能量舞班」的師生們,一行近十人拜訪齋明寺。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幽雅的三合院建築,寺廟屋頂、牆身酷似一般的民房,裝飾平素無一般廟宇繁華富麗,正殿無檐廊為其特色,全區草木扶疏、清心靜逸、秀麗可觀,整體而言,具有古樸之感。


我們早到了,距離約定導覽尚有段時間,雖然我是第三次來到齋明寺,卻是第一次正式參訪。乘著清涼的晨風,懷著輕鬆的心情、踩著愉悅的步伐,背著新鮮的期待,我站在大門外仔細端詳它含蓄靜謐的樣貌。師生們輕聲細語的拾階而進,惟不忍驚擾花草樹林間飛舞的彩蝶和蜜蜂,還有那池園裡嫻靜的蓮花。一切因緣巧合下,我們散落四處角落,自在盡情的享受古蹟所散發出來的百年人文氣息,呼吸著自然界給予的芬多精,同學們挖寶似的四處拍照留念,正在學習攝影的我,當然抓住這難得的機緣,帶著心愛的單眼相機喀擦喀擦的將每一個角落延攬入鏡。


隨著兩扇門的開啟,行願館裡義工的身影提醒我們,導覽即將開始。跟隨著導覽義工的腳步緩緩來到室內就坐定位,看過了布幕上的齋明寺簡介後,導覽正式登場。


經由導覽義工詳盡解說始得知,坐落於桃園縣大溪鎮的齋明寺,始建於道光30年(西元1850年) ,內政部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為桃園縣第三級古蹟,擁有近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並列名大溪八大美景,在桃園地區深具文化價值與佛教傳承意義。於2009年修復啟用,2011年新禪堂落成啟用,是一處兼具法會、禪修、會議及教育等功能的修行空間。整建後的齋明寺,揉合宗教、建築、藝術、人文、自然風貌,諦顯出古寺新的生命力,是桃、竹、苗地區禪修與心靈環保的據點。


結束導覽,黃老師帶著我們赤腳在禪堂前的綠色大土丘上,或走、或站、或坐,腳踩柔軟綠地、頭頂藍天白雲、眼望靜謐禪堂,剛剛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腳ㄚ子得到徹底的舒展與放鬆,彷彿天地之間最純淨的能量,透過藍天綠地交會,在這一刻身心靈得到解脫、安定、清淨。


齋明古道是位於大漢溪畔的石砌古道,別有意境勢必走訪。沿著幽雅、懷舊的石砌坂道一路緩坡而上,眼前盡是一片蔥翠蓊鬱,古樸的石階引人發思古之幽情,頗有禪門純樸之精神,踩踏間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長長的驚嘆聲,劃破靜謐的時空,抬頭仰天而望,我們正站在古齋明寺的三門前,所謂三門是謂空、無相、無怨。禁不住讚嘆我們在三門前留下美麗的倩影,停留了大約三個小時的光景,看看時間時近中午,依依不捨的驅車前往第二站天南寺。


一路順暢的來到三峽,銅黑的瓦片屋頂,灰白與磚紅相間的主體,方塊線條展現樸實大方的氣度,天南寺和法鼓山的建築群色系與形式相近,故享有「小法鼓山」之美名。

進入天南寺前,會先經過一座三門,樣式屬傳統寺廟風格。三門是禪宗寺院的正門,象徵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又代表信、解、行的意義。三門上方的題字,正是「天南寺」,「要到天上去,先過南天門;要到法鼓山,先來天南寺。」典故來自一位樂善好施,勤儉持家的邱春木老菩薩。

老菩薩從一片山林中修築道路¬,歷經十多年的籌建,整理出一塊坡地,為的是建設教化人心的道場,希望對社會有所助益。老菩薩往生後,¬邱家的子女邱仁賢菩薩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因著黃平璋菩薩的接引,認識了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就此與法鼓山結下善緣。邱家捐出三千坪土地、籌措資金興建道場,為紀念邱老菩薩的菩提願心,道場以三門上所題「天南寺」為名。聖嚴法師曾以佛經記載「南天門」可直通上天之門的典故,期許「天南寺」也必然是修行成佛的最佳道場。故有「要到天上去,先過南天門;要到法鼓山,先來天南寺」的經典佳話,以鼓勵大家未來多參與法鼓山和天南寺的活動。

「禪修期間禁語」的牌子告訴我們寺裡正舉辦禪修課程,走起路來更是格外的輕手輕腳。齋堂旁眾法師栽植的盆栽生氣蓬勃,由衷讚嘆法師的細心、用心、法喜,享用午齋後,我們一行人來到涼亭休息,聊聊天南之際、講講心靈小品、談談法鼓雜誌、說說法鼓禪修,午後的秋風徐徐,頗有偷得浮生半生閒之樂。

在義工菩薩帶領下,我們起身朝向古道緩緩前行,繞過了山路進入古道後,沿著石板一直往下走。時序深秋,幽靜步道裡林木蒼鬱青翠、枝繁葉茂、綠草蔥翠,隔離了秋老虎的威力,人也跟著神清氣爽。在這林蔭步道上,老師即時興起,為我們就地依順石階而上安排了千手觀音的舞姿拍照,為此行劃下一個圓滿的句點。


◎文:郭若蘭(果喻)20141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