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講談生死交界處 生命關懷列車守護你我心光

「生命不是一個地址,不是一處我們要到的地方,不是一個目的地,生命是一條路,生命的意義就在每個當下,每個呼吸,和每一步腳下的路」。

7月9日上午9點法鼓山臺東信行寺生命關懷列車第三站,邀請臺灣安寧病房最資深護理長、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督導王浴,以「生死交界處,我守護著」為主題,與近140位民眾與義工,分享不一樣的陪伴旅程,以病人為老師,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上,守護關懷臨終病人與家人(照顧者),同在同行,幫助病人找到脫困的力量,陪伴家屬走過悲傷。

有別於以往課程的進行,一開場,即播放臺灣首部安寧靈性照顧的影像紀錄片《回眸》,如實記錄3位末期病人,示現如何面對死亡的每一刻,彷彿就在身旁,向大家展現對生的不捨,對死的恐懼,以及靈性照顧帶來的希望與尊嚴,產生內在生命力量,勇敢走過人生最後旅程,並引導在場的民眾一起經由討論能同理感受及了解臨終病人、家屬(照顧者)的需求。

呼應影片中末期病人的需求與問題,當天課程分為兩大部分,一為臨終病人之需求與照顧,再者是臨終病人家屬(照顧者)的需求。王浴護理長首先說明臨終病人有生理、心理、家庭、社會及靈性等面向的需求,靈性具有克服困難、脫困的力量。靈性需求有5項,需要意義、寬恕與被寬恕,需要愛及尊嚴,需要希望,需要宗教信仰。照顧者陪伴病人走過許多生命困頓的關卡,及悲傷無助的情緒風暴。

王浴護理長反問,現在醫療急救處置是否為臨終病人所需,如「需不需要插管?」、「要不要電擊?」、「要不要插鼻胃管?」、「要不要給點滴?」,如此處置是愛他?或害他?都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

對於臨終病人家屬(照顧者)的需求,王浴表示,常見家屬對現況(病情告知)、未來、整體是有擔憂,尤其面對臨終階段,更是千頭萬緒。臨床上,照顧者常有的迷思,如「只要病人好,我自己沒關係」;或「我不能有情緒,不能抱怨」等等,使得照顧者壓力過大,而脾氣變壞或失眠等反應。這時照顧者需要減壓,需要家屬間及靈性關懷志工的支持、同理,有適當的喘息,才有好的照顧品質。

王浴指出,陪伴臨終病人與家屬的過程中,有效溝通是非常重要,透過積極傾聽、自我覺察、同理心,接近病人與家屬的需求,他們被關心、被聽懂,也被接納;並作生命回顧,理解自己生命是有意義,是有價值的;進而啓發靈性,走向「善」的生命旅程。

課程最後,在民眾熱烈的提問與回饋,及講師王浴親切及詳細回答中圓滿。主持人王婷鈺感恩地說,很感謝《回眸》中的病人和家屬,願意在大家面前展露疾病的脆弱,內心的感受、痛苦、掙扎和慚愧,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自己反思和覺察;也感謝大悲學苑將安寧緩和觀念,從醫院帶到社區,讓臺灣各地善終的養分愈來愈豐厚,善終的果實愈來愈成熟。

信行寺預告,生命關懷列車第四站,8/13(日)將請辜琮瑜副教授以「死亡的未知與恐懼-生死關與生死觀」為題,帶領一起參透對死亡的未知與恐懼,造就的是關卡?還是觀照?精彩可期,敬請民眾把握難得因緣,上信行寺官網( https://taitung.ddm.org.tw/ )報名,或洽知客處(089)225199轉9。


◎文: 張素雲 20230710
◎圖: 信行寺 20230710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