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鼓山首梯四川救援隊返國訪談記

災民需要為第一考量 結合醫療、關懷、勘災的全方位救援

在圓滿12天的首梯救援過程後,5/26甫返國的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以及慈善基金會的吳慎師姐,又在5/30啟程帶領法鼓山第三梯四川震災救援團前往災區,在出發的前夕,他們特別接受文宣處的專訪,願將他們的所見所聞和所有關心災區的善知識們一同分享。

聖嚴師父開示遇逢災難的人們:「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在四川大地震急難救援工作中,法鼓山因為有許多共同來救苦救難的菩薩默默奉獻,成為了最早由台灣順利抵達災區的先鋒隊伍,也是完成許多不可能任務的一支勁旅。

由於生活習俗間的差異性,往往會比道路上不斷向下坍塌的巨石,還要更加地阻礙救援的進行。但法鼓山憑藉卓越的國際賑災聲譽,以及救援團所展現的奉獻精神,並在兩岸以救人為先的考量之下,讓身為團長的果品法師和負責行政連繫的吳慎師姐,得以與十多位團員們,取得大陸官方的許可,順利通過層層關卡,深入災區,協助官方進行救援工作,並獲得地方政府與災民的認同和歡迎。

果品法師說到,法鼓山救援隊的最大特色,就是完全以災民的當下需要為第一優先考量。因此,救援隊遇到傷患馬上施予醫藥,看見饑民隨即奉上飲食,當發現帳蓬內竟是如此擁擠而潮濕時,便先一步為災民設想,著手從各地運進帆布,讓民眾不因流離失所而必須忍受極難根治的皮膚病。吳慎師姐則補充說到,當地政府單位對於法鼓山結合醫療、勘災、關懷的全方位行動,深表讚許,並視其為救災行動的一項參考價值。

但要完成這項救援特色或具備參考價值,背後所必須付出的心力卻是不可計數的。由於災難發生無法預期,救援時間相當急促,無論團員、物資、藥品、運輸、善款、救災範圍……等等各方面的協調,沒有一項不是環環相扣的,但在當時卻都是無法全部確定,光是連繫工作,平均一天救援團隊就必須使用上三支手機再加上七顆電池;然而終究這一趟的行程,又似乎像是菩薩早已安排好了的,每次災民所需求的補給總會適時出現,再加上眾人齊心齊力所產生的力量,終於讓災民與當地官方對於法鼓山的努力,感到完全信任,吳慎師姐有感而發的說到。

吳師姐猶然記得剛剛踏進災區,正愁人員與大量救援物資的倉儲運輸等問題時,當地的台商黎璇璣總經理、廖哲成董事長,與頂新集團的物流同仁們即刻應時出現,主動協助化解這些問題。有時大家甚至從凌晨忙到清晨,盡心盡力不眠不休,放下身邊的一切工作,目的就是要讓台灣來的愛心物資,在第一時間送到災民的手中;後來,物資及藥品實在面臨匱乏,不足以供給災民及傷患之時,遠在上海的黃平璋夫婦更是夜以繼日的從大陸各地急忙調度物資送往第一線。這些原本不在救援團名單中的人物,卻都及時發揮了重要的關鍵力量。仔細思考下,會出現這群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相信法鼓山、幫助法鼓山的善男子、善女人,其實都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與僧團的法師們平常廣結善緣的結果。

談到聖嚴師父,他的殷勤咐囑,更可視為這批救援團不肯稍事懈怠的主因之一。擔任團長的果品法師談到,雖然每天都會親自向聖嚴師父稟報最新的救災進度,但是聽聞災區狀況後,心情相當沉重的聖嚴師父,仍舊時常致電給救援團,一方面噓寒問暖希望救援團照顧好自己,另一方面也在督促救援團隊滿足災民物資和心理上的需求。而吳慎師姐等團員們,每當得知師父有時是凌晨時分還打電話來關懷,有時則是一邊進行洗腎一邊詢問災情,心裡都感到相當地不捨,便更加督促自己要儘速的把握分分秒秒,做好每一項工作。

對於團員而言,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見到災區那一如戰後的景象。佇足在瘡痍滿目的破碎街道上,聞著空氣中瀰漫的厚重屍臭,看著噴灑消毒水全副武裝的軍人,很難讓人不去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對於許多災民來說,都是揹著家人從山區走了兩三天,好不容易才能到達收容所暫且棲身,而果品法師每到一處收容所,便會一一向民眾表達關切,並應用聖嚴師父的開示,慰問災後倖存的民眾,「不論遇到多大的傷害和損失,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有無限的生機」;對於失去親友的災民,果品法師則會細心解說「受苦受難是大菩薩」的道理,讓哀慟的情緒得以早日平復。

在第三梯出發醫療團中的陳維熊主任,和果品法師、吳慎師姐一樣,都是在返台前就馬上決定要再度進入災區的自願者,他與榮陽醫療團的醫護成員們,每當想起那些急需照護的傷患時,都會不禁紅了眼眶。而事實上,每位團員都是十分不捨災民,願意盡其所能的奉獻自己,成就大眾;吳慎師姐告訴我們,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首批救援團隊之中,與父親感情甚篤的陳修平居士,她原想只是暫時幾日離開臥病在床的老菩薩,未料竟在救援回國前夕,卻驚傳老菩薩已經往生的消息,但陳修平居士還是用她那堅強的感恩的心,感謝她的父親,選擇讓她安心的完成救助他人的任務之後再離開。由此可以看出,這群救援團員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就是聖嚴師父所說的救苦救難是菩薩的真正精神。

◎文:法鼓山文宣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