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慈憫寬容照護失智 感恩自在喜迎晚年

失智症人口急速攀升,面對漫長的照護過程,如何照顧好失智症家人,同時也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又有什麼妙方可以預防失智症呢?法鼓山安和分院連續兩周舉辦「佛法與醫學講座」,1/12邀請醫師與法師相繼分享失智症預防及照護技巧,以及晚年時如何運用佛法安頓身心。監院果旭法師向大眾開示,藉由專業醫師引導怎麼善巧照顧失智家屬,也能幫助自己有信心從容面對老化,就能「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死得有尊嚴」。

擔任失智症治療專業醫師長達20年的劉秀枝教授說,失智症是一種疾病,非正常的老化,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延緩發生。因為失智是慢慢的退化,病患與家屬有了預防與心理準備,就可以學習如何面對,而預防失智的下手處就是健康的生活型態。

「教育、動腦能增加我們的智能存款,以便將來經得起大腦退化時所提領的智能。」劉醫師說老了並非無病無痛,而是與它們和平共處,讓身體功能處於最佳狀態;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多動腦、多動手、多活動、睡得好、多走路、清淡飲食與良好人際互動,都是預防失智的方法。劉醫師以自身父母為例,家中兩老教育程度不高,年少開米店直至80歲才退休,因每天秤斤論兩,與金錢為伍,一生都在動腦,即使罹患阿茲海默症,也都是屬於輕度徵狀。

「你怎麼看到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劉醫師說要正面看待老化,能夠變老是一種福氣,要準備變老,學習自立、自在、自珍、不強求。劉醫師強調,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要找出自己的強項、建立自信,心境要更從容圓熟自在,才能老的優雅,「為自己打造一個健康的老年,就是送給兒女最好的禮物」。

臺大醫師吳佳璇也分享自己照顧失智父親的經歷,吳醫師表示自己的父親經常上演迷蹤記,甚至拿走路邊商家的物品惹上官司,自己雖是專業醫師,在照顧失智父親的過程中,依舊會遇到挫折,無法做到和顏悅色,但此時她也明白不能過度苛責自己,努力了就不要愧疚,做好「我好,爸媽才會好」的心理調適。

吳醫師也教導大眾關於失智症家屬的處理原則,對於失智老人用非藥物治療為佳,切記失智症患者的行為表現並不是故意搞怪,因為患者頭腦不清楚,所以家屬對病患不要過度期待、刺激,要以正向鼓勵為主;並且善用長照服務、房間加標示,同時可以為患者拍照、GPS定位器與警局建檔,以避免走失。

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則以佛法詳實解說生命的各種境遇不脫離因緣因果,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與要做的功課。失智症是色身生病,生了病可以學習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並謹記聖嚴法師的勉勵:「如果懂因果,凡事不怨尤;如果懂因緣,凡事不強求。」接受因緣因果、苦空無常、無我,將這樣的知見運用在生命中,會體悟到痛不等於苦,病不等於苦,苦來自於心,這樣受報時比較甘願,心就不苦。

果賢法師也勉勵承擔照護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們,要抱持每個來到面前的眾生都是菩薩示現,示現成住壞空與無常,讓我們有學習、成就的機會,所以對於任何因緣都要抱持感恩。

◎圖文:安和分院提供201901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