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重返童心時光 種出人生福田

洋溢著輕鬆、喜悅的氛圍,彷彿回到童年時光,帶著義工捏紙黏土的吳若竹,在大家巧手慧心下,製作出許多的有趣可愛的零件與半成品,成為寺院與民眾結緣的祝福。

這三年多來這群義工配合農禪寺的活動,陸續捏出各種白白胖胖的綿羊、俏皮靈活的猴子、可愛傳神的咕咕雞,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就在農禪寺規劃的攤位上,將準備好的零件跟半成品,邀請親子一起來體驗DIY。由於吉祥物模樣討喜,現場民眾大排長龍,滿心期待要帶一個作品回家。

負責團隊召集,吳若竹說,一個活動經常要製作出上千個需求量,需要40名以上的義工,而作品的創意與巧思,更是來自一顆最單純的赤子之心。總是活潑有朝氣的吳若竹,談起自己創作的構思時說,作品經常是結合時節與應景,例如中秋節就是小兔子抱著胡蘿蔔與月餅,而餅上更印有一個禪字;浴佛節的時候,則是製作出悉達多太子站在在花園的意境,以紀念佛陀誕生。

吳若竹笑著分享,她相信透過「玩黏土」,可以啟發義工們的創作力,並且體會:「不要侷限於現有,可以開發自己的潛能。」她相信一份懷抱願心的結緣品,更能將快樂迅速感染出去,當她感染一個人,這個人再去感染別人,就會有更多人獲得快樂。

這群義工團隊的組成,大多是吳若竹在法鼓山聖嚴書院佛學班與福田班一起上課的同學,當時擔任班長的吳若竹熱情邀請她們參與製作,每個人剛開始,都害怕自己手腳不夠靈巧,沒想到一捏,就捏出了興趣。

陳欣瑜坦誠第一次接觸時,心裡想的是,這個義工任務未免也太新奇,這不是勞作嗎?而在參與的過程中,她發現義工們除了熱誠撥出時間來協助,更會彼此鼓勵跟打氣,因此她認為布施除了捐獻物質,更多時候是「心」的布施。

「美勞」是大家共有的回憶,回到兒時的勞作時間,成為他們最期盼的時刻,因為能夠激發出靈活的想像與創意。像李坊菲就發現,它不僅療癒了自己的心,也幫助罹患失智的母親找回遺忘的童年。她陪同母親到法鼓山社大上紙黏土班,母親十分專注投入,經常開心地將作品分享給親友,自己也因感染這份快樂,而有重生的感覺。

「小學的時候摸過黏土之後,到現在快50歲了,重新才又碰到黏土,那種重新找到小孩子的那種歡樂,讓自己回到最原始的那種初衷,這樣的開心是沒辦法形容的。」李坊菲分享,當用自己的手和時間來做布施,並看到對方拿到成品時的開心模樣,就覺得自己付出很值得。

行動不便的章玉立進一步指出,其實至今她並沒有感受到自己是「義工」的身分,只是在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她最喜歡在攤位上,教導小朋友完成作品,即使他們做不好也沒關係。對她來說,最重要是能夠布施歡喜,民眾製作體驗的作品是否完美並不重要,因為當他人心生歡喜、忘卻煩憂時,自己也得到了真正的快樂。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說︰「當我們為他人奉獻時,自己就是在成長,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長與成就感交織的喜悅,乃是欣慰的快樂。」而吳若竹義工團隊,就是這樣成長的喜悅中,持續深耕、廣種人生的福田。

時間是無價的財富,義工每分每秒珍惜運用,希望奉獻自己、利益大眾,並深信這掌中的小小作品,能夠散發幸福正面的能量,讓自己與別人都獲得平安與喜悅。


◎圖、文:林雅櫻 201708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