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青春不留煩惱 法鼓山領青年卓越自我

放下對物質欲樂的追逐,一群青年在暮鼓晨鐘中,提昇心的正能量。法鼓山於8/3~8/10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第十三屆青年卓越禪修營,共有來自臺灣、大陸、澳門、香港、德國、馬來西亞、溫哥華的130多位學員參與,藉由規律清靜的寺院生活體驗,結合禪門課程、心靈工作坊,簡單平淡卻扣人心弦的禪味,讓來自各國的學員驚歎難忘。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也特地前往營隊關懷學員,並且開示煩惱與智慧是一體兩面,因為「煩惱死、智慧就生」,法鼓山所推動的心靈環保,即是能使人不受環境的衝擊,而有健康的心態,可以面對現實、處理問題;方丈和尚也鼓勵青年,建立好的心態、觀念、習慣,才能活出生命的卓越。

法鼓文理學院楊蓓教授,則以心靈工作坊的形式,帶領學員從生命歷程、人的面具、原生家庭等課題,讓學員彼此練習說出自己的故事。楊蓓教授指出,當我們介紹自己時,經常是很笨拙的,言語跟心靈會自相矛盾,但是當我們與不熟悉的人交流,分享自己內在深刻的感受時,就是練習把面具拿掉,認識自己的慌張、焦慮與不安,透過時時刻刻的自覺,產生新的方向與契機。

在心潮講堂中,失明的林信廷則向同學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盲人只能按摩?他指出因為社會認為盲人需要被保護,因此盲人的能力「被受限」,所以他化被動為主動,一邊從事按摩工作,一邊開始挑戰路跑、現代舞、主持廣播節目。他現場更與兩位學過舞蹈的同學,一起蒙眼在黑暗中漫舞,體驗在受限中跳出無限的可能,獲得學員滿堂喝采。

來臺學習一年中文,想深入佛教文化的德國籍學員張漢靈說,每日體驗早晚課、晨走、禪坐、素食,還有聆聽 聖嚴法師的智慧開示,如此極富哲理、有別西方文化的宗教體驗,讓他印象非常深刻。而對於禪坐,他原本覺得不習慣,但是當進入情境,並專心其中時,心靈似乎產生了變化,使他認識到原來並不是從身體改變心靈,而是透過改變心靈來改變身體。

在外國長大、回到香港的蕭家欣說,不論東西方,現代人正在經歷一段價值迷茫的時代,社會各種的矛盾與危機,使年輕人深刻感受到空虛與迷茫,她希望藉由探討哲學課題,學習看待世界正確的價值觀,讓生命活得更踏實,這也是她來營隊的動機。

創業7年的戴偉哲說,每日工作辦理、回應客戶、電話聯繫,讓身心非常緊張,可是來到營隊就要學習放下,因為不能使用3C產品,生活與世俗隔絕,「我在營隊學習到,如果要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就要學習放慢、放鬆與放下」,也因為認同 聖嚴法師的理念,讓他在品德提昇、自我價值確立與追求的生命方向,少走很多冤枉路,並逐步實踐自己的理想。

法鼓山青年院常導法師表示,卓越營已經辦理第十三屆,是法鼓山接引年輕人學佛時的初階活動,期盼帶領青年認識生命、探索人生的方向,並透過練習基礎禪修和觀念指導,讓青年在面對無常與逆境時,能學習到一個安定心靈的方法。


◎影音、文:林雅櫻 20170810
◎圖:賴彥文、王育發、林雅櫻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