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學研究與佛教修行研討會」成果豐碩

保存如佛法義運用四環精神 大悲心水陸法會引發學者期待

兼具佛教研究與培育弘法人才特色的法鼓佛教研修學院,11/10上午9點,於國際會議廳召開「佛學研究與佛教修行研討會」。除主辦單位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外,尚有有來自臺灣大學、中山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慈濟大學、台中護專、中研院等等學術單位共15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佛學院、台東大學、清雲科技大學等等各校約400多名學界人士共同參與研討。

研修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在開幕時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是傳承中華佛研所年度論文討論的精神而擴大舉辦,目的在促進校內師生之間以及與他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以「佛教研究」與「佛教修行」為題,正是呈現該學院將學術研究、資訊科技與禪法、修行做統整結合的創校宗旨。

本研討會共分為佛學研究、佛教應用以及佛教修行等三大專題。針對佛教的傳統注釋、現今佛學的數位化,以及法鼓山年底舉辦的水陸法會等相關專題,總共發表了10篇論述,內容包羅萬象,展現佛教站在時代交錯、觀念革新時的發展特色。每場座談發表人與講評人、來賓之間都有精彩答辯與回應,形成宗教學術研討會中少見的熱烈氣氛。

精通巴利語的研修學院莊國彬教授,發表了全球少見的覺音論師注釋書研究,從語言運用的風格與特色,提出注釋書除了輔助閱讀外,還可瞭解佛教的傳承發展。另外該校的William Magee(馬紀)、 Marcus Bingenheimer (馬德偉)兩位外籍教授與台大的黃乾剛教授,從抽詞查詢、音像保存、3D模擬等方面,分享了他們在數位典藏上的專業,並分析了歐、美與臺灣等地電子專案的優點,進而提出嶄新的研究規劃。

下午環繞「水陸法會」為核心的兩場討論。由中研院文哲所李豐懋教授、台中護專洪錦淳老師和就讀慈濟宗教所的地信法師,分別從不同的經典以及祖師大德們的規範,尋找水陸法會的源流、精神、變革以及參與者應有的態度,並各自比較台灣佛教與道教、民間信仰在法會上的不同發展。對於法鼓山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能夠秉持創辦人聖嚴法師的堅持,保持傳統儀禮,教育信眾採用「四環」的精神來舉辦水陸法會,表示高度認同。

12/8-12/15法鼓山首場大悲心水陸法會,以其尊重環境、冥陽兩利的理念以及結合科技的人文藝術,受到社會廣泛的共鳴與期待。在壓軸的最後一場討論中,法鼓山水陸法會籌備小組連智富、施炳煌與台北藝術大學簡立人、房國彥等專家代表,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描述如何承擔這場等了18年,卻又要成為領導標竿的法會。法鼓山務實的態度與縝密的規劃,獲得在場來賓們熱烈的迴響,共同預祝法會圓滿無礙,成為開啟眾生大悲心願,教導信眾利人利己的典範。

關於研討會各項論文主題,可上該學院網站(http://www.ddbc.edu.tw/)搜尋。主持人惠敏校長在閉幕時表示:對於佛學的研究可以很廣泛,就像研修學院的研究範圍和師資都很多元化;未來「佛學研究與佛教修行研討會」不排除與其他學校合辦的可能性,期盼能吸引更多各界專業人才前來就讀。

作為第一所教育部承認學歷的宗教研修學院,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今年首屆就創造100%報到就讀的盛況,明年(97)1/26將舉辦第二屆考生說明會,可洽02-24980707#2372查詢。

◎圖文:法鼓山文宣處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