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疫後的調適 馬來西亞大眾探討如何活在當下

協助大眾適應後疫情時代在環境與身心上所帶來的轉變,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於10月30日舉辦《疫過境遷,真的嗎? 》座談會,旨在引領大眾利用佛法來安頓身心。以「懷念過去,真的不好嗎?」為系列一的主題,透過主持人陳研杏菩薩的穿針引線,分享嘉賓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馬來西亞知名媒體人龍紋敏菩薩與近130位大眾現場暢談過去、現在、未來的不同面向對生命所產生的意義及功能。

懷念過去及展望未來

「我們會常常懷念過去的美好,或是對未來有著未知的恐懼,然後呢?」紋敏以提問方式來帶領大眾探討過去與未來對我們有什麼進一步意義和實用價值。法師補充說:「我們會從記憶中片段式的擷取自己想要的元素,來說服自己過去比較好,拿這些片段式的想像來抱怨、做比較,煩惱就會接踵而來。」煩惱即是心沒辦法自在,亦會隨著環境的轉變而有所起伏。當我們理解到煩惱的根源是自己的貪、瞋、癡時,透過每時每刻的練習,我們的煩惱會越來越少,「所經歷的事情是充滿意義的,但它可以不伴隨煩惱,而發揮出一個更美好的功能。」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紋敏表示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當別人提及到我們的弱點時,「我們不會因為別人講錯你而情緒失控,反而是因為別人講對你了。」我們需要學會接受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部分,與此同時,自己也會用同理心去看待其他人或狀況,也不會因此去判斷和標籤他人。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的要求因人而異,每個人都能做自己的選擇,但是必須準備去接受和承擔自己所做決定的後果。因此,法師建議大眾要去探討自己對生命的定義,並說明了不斷的開展我們心靈的寬度和深度的重要性。 「在開展生命的寬度,除了自己,我們學會容納別人,自己也因此可以少一些煩惱;有了生命的深度,在遇到挫折時,我們有機會和力量去調整自己,不至於一直處於苦中。 」

以「四它」來調適生活中的變化

在現代生活中面對重大經濟壓力,很多人或許選擇逃避,「我們要一目了然地看,看過了,知道了,你就可以直面地面對實際狀況,壓力就減少一大半了。」紋敏回想起她創業時期所面對到的情景。法師應和紋敏說: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所提出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中最困難的是前兩個,導致許多人會想趕快跳到處理和放下。 「佛教所講的空性,就是沒有一件事情或狀況只有負面的,空性讓我們知道一切都有無限可能。」唯有直接、坦然、踏實地去面對現在因緣所成就的事,善於利用現有的資糧,每一段路一定能走過去的。

活在當下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是活在當下的第一步,這會讓我們體驗到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從中體驗到從散亂心到集中心的變化。法師表示,當我們的心不再散亂以後,就會理解原來一切是眾緣所成的,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隨順著當下的因緣,如實面對並盡力去做能夠做的,就不會落入空,這反而是積極的。懷念過去,真的不好嗎?這開放式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所謂好或不好,只是過程中怎麼樣讓自己此刻的生命沒有浪費掉,活在當下、欣賞當下的自己、盡力做好自己。由於每一個當下是全新,所以當下是圓滿的,也是沒有遺憾的。

◎文:羅志豪 ◎圖:李梓銘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