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性別平等教育座談會 開啟宗教研修新視野

女性之所以受生為女身,是因為少修男性五百年?還是累世的業障使然?女性不能成為牧師來布道傳教嗎?十二月十七日,法鼓佛教學院舉辦了「宗教研修與性別平等教育」座談會,除針對宗教學校推動性別教育提出檢討與建議外,也透過宗教間的對話,釐清了宗教信仰普遍存在的性別迷思。
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於開幕時表示,宗教教育強調人際間的平等對待,因此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展更具指標意義。本次座談分有「宗教研修與性別平等教育之面面觀」和「宗教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經驗與展望」二個議題,除了邀集性別平等教育專家與談之外,台灣神學院、輔仁大學神學院、一貫道崇德學院籌備處等宗教學校也派代表參與討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科長蔡忠益並全程參與,聆聽各方意見。

在宗教與性別教育面面觀的議題上,台北教育大學教授莊明貞、清華大學副教授李玉珍、實踐大學副教授葉至誠,分別從性別意識、戒律與實踐、教育政策等面向探討宗教學校的性別教育發展。儘管論述的主題不同,但他們一致認為,建構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與宗教教育的根本精神是相輔相成的,李玉珍老師也特別點出,宗教師肩負教義詮釋的責任,因此性別教育與宗教研修的結合更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與談人多以「女人少修五百年」為例,闡述宗教教義中的性別觀點經常為社會大眾所曲解,惠敏法師立即搜尋電子佛典資料庫為大眾解惑,證實佛教經典並無此一說法,打破了「男身優於女身」的性別迷思。

此外,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石素英和華梵大學副教授賴玉菁提出所屬學校推動性別教育的經驗與展望。石素英老師也以神學院女學生和女牧師人數逐年成長為例,說明宗教學校推展性別平等教育的突破與成效。

佛教學院佛教學系學生接受採訪時表示,透過與性別教育的連結,為既有的宗教思惟開啟了新的視野。台灣神學院的學生黃雅慧也回應,這場座談的舉辦顯示宗教學校已開始關注性別議題,透過座談方式,人人都能成為論述實踐的主體,落實性別平等教育。


◎文:許翠谷 200812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