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清明時節四重恩 普化佛法到心間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唐‧義淨大師~

每逢清明時節,法鼓山各分寺院都會由僧團法師帶領民眾,一起做報恩祈福法會。

佛教報恩的對象,包括對父母師長、對佛法僧三寶、對國家社會、對眾生的感恩。

而清明則主要是報親恩,超度亡靈,也超度自己。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說:「超度活人,第一重要」,因為「超度的意義是用佛法的理解和實踐、信仰和經驗,使人從苦難中獲得安樂,從危險中獲得安全,從束縛中獲得解脫」。

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說明,法會又稱為佛事、法事,指的是各種說法或供佛、供僧及布施等活動的集會。

漢傳佛教的法會包含了梵唄、供養、誦經、禮拜、念佛、持咒、觀想等多種修行法門,其根本精神是「以法相會,如法修行」,透過「聽法與說法的聚會」,來讓眾生實踐佛法,進而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成就佛道。

常啟法師表示,既然是「聽法與說法的聚會」,就有領眾的法師,還有參加法會的信眾,但能否體會佛陀出世本懷,與過去祖師大德創制懺儀的用心,就需要領眾法師的引導與說法。

因此,法鼓山舉辦法會的時候,僧團就會擔負起普化佛法的佛教教育的工作,用淺顯易懂的現代語言,為社會大眾開示經文中的慈悲與智慧,讓佛法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讓人們更容易修學佛法、體驗佛法進而護持佛法。

為了永續這項教育和關懷的重任,在清明這個時節,也正是法鼓山開始招收出家眾的時候;不過出家並不如想像的容易,要先能在法鼓山僧伽大學接受至少4到6年的養成教育,之後才能在僧團領職,隨順因緣到各地去學習普化佛法的奉獻事業。

聖嚴法師在在強調,「今日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經過培養的現代僧團法師,有如一座橋樑,在法會期間就能串起佛陀的法、祖師大德的智慧,透過應機說法以及普化佛法的教育方式,讓法會真正回歸「以法相會、說法聽法、修行佛法、弘揚佛法」的本來面目。

因此,大眾每當參與、護持法鼓山舉辦的清明法會時,也就是在感念報答親恩的過程中,同時實踐了「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的菩薩心地。

◎文:法鼓山新聞組 20220401
◎圖、影音:法鼓山文宣處、法鼓山僧伽大學 20220401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