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畫禪之心怎麼畫?

禪畫,畫禪, 一筆一畫猶如線索, 打開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原來只要有禪心, 生活處處無不是清淨自適的圖畫。

老屋旁的一棵蒼勁大樹、路邊一朵隨風搖曳的小花、從牆縫悄悄探頭的一株野草,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民初著名畫家豐子愷在其畫作〈生機〉中,生動描繪了一株奮力從磚牆隙縫探出頭來的小草芽,雖然不知來自何方,仍是隨遇而安地悠然自適;弘一大師為其題寫偈子:「小草出牆腰,亦富饒佳致,我為勤灌溉,欣欣有生機」,賦予畫龍點睛的一筆,禪味深蘊。原來在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角落,竟能從中體會佛法意趣。這般禪畫的醞釀,來自什麼樣的文化底蘊?

禪與藝的燦爛交會

禪與藝的水乳交融,是中國文化裡一抹風格獨具,妙不可言的色彩。自佛教東漸,在中國土壤中孕育出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的禪宗種子,至唐宋時代開枝散葉,其影響力深入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乃至普及於常民生活,形成特殊的「禪文化」。

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也因此發展出以山水為主、人物為輔的表現形式。正所謂「畫我心中丘壑」,作者從佛法汲取靈感,把自心所思,融於筆下所勾勒的山川、草木、砂石之間,有時又以人物點睛,傳達出人與天地宇宙融為一境的和諧關係,並常以簡筆、潑墨、留白等技法,創造出一種空靈脫俗,悠遠深長的韻味。然而,只要引用了禪法概念,或以寫意形式呈現的畫作,都足以被稱為禪畫嗎?

禪者畫說禪境

顧名思義,以禪為名,畫中須有禪意,但追根究柢,不免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什麼是禪?

聖嚴法師於〈禪的本質〉一文中曾言:「中國禪宗的禪,是指破除無明煩惱之後的心地妙用,也就是智慧本身。」既然是圓滿的智慧,必定無法以不圓滿的語言或圖像來精確描述,只能藉由禪修者直心流露所作的詩偈、書畫,作為「渡河之橋、指月之手」,如此以禪心為本,藝術為用,才能創作出引人入勝的禪畫,接引觀畫者契入靜謐悠遠、樸實無華,卻又生機處處的意境,淺嘗法味。

藝術家從畫習禪

然而,近年來以禪修紓壓的風氣大為興盛,禪,似乎演變成一種流行符碼,被廣泛地鑲嵌在許多事物上。「一件藝術品,好像只要冠上個『禪』字,就顯得特別有深度,價值也似乎高了一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會長繼程法師在一場名為「老實是禪」的講座中幽默地說,同時一針見血地點出時下不明究理,牽強附會的現象。

「禪畫裡的美感,其實是內在修持所獲致的善與真,流露出來的表相。」繼程法師認為,禪修者與藝術家在創作目的上有所不同:禪修者因為先對真理有所感悟,才透過畫來表意;書畫家則是在作畫過程裡,不斷在自心追求更深層的意境,因此,書畫家若能著重於內在的昇華,也能步上佛法的修心之路。

當代書畫名家曾中正分享,他在作畫時,也會經歷收攝散心的過程,讓身心進入寧靜、平和與專注的狀態,下筆才能揮灑自如。十多年前因為同修的接引,他開始向聖嚴法師學禪,才發現作畫的心理進程其實跟禪修很相似:從散心、集中心、統一心,進而突破而至無心,但是一般書畫家要達到第三個境界,已非易事。因此,每當曾中正要投入創作時,就會獨自閉關靜心,禪修與作畫並行。

禪心看世界 無處無非禪

擅長描繪常民生活,畫風簡樸的陳永模,因為自我覺照力強,洞察力敏銳,即使是公園裡的清潔工、專心享用便當的農夫,皆能因他的妙筆詮釋,親切地躍然紙上,展現出人物與環境和諧統一的融洽狀態。而這化繁為簡,自然樸實的創作歷程,則是他多年修心的真切感悟。

《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因此,畫者如何將觀看世界的內心感受,調和、昇華,以無形禪意入於有形筆墨,即是一場追求至美、至善與至真的修行旅程;而觀者若能穿透表相之美,學習以觀照、澄澈的目光,靜心欣賞畫作,感受畫者之心,自然也能體會到,原來世間無處不是禪機。就在這心心相印之間,禪與畫一致、作者與觀者合一,皆能趣入返觀自照、探尋本來面目之境。

◎文:林何臻
摘自 人生396期:禪心禪畫 http://www.ddc.com.tw/book/chapter.php?id=4919&eid=13630#product-inf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