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菩薩戒,成佛必備的資糧-記馬來西亞道場「菩薩戒講座」

小乘重在戒行,菩薩重在戒心。因此,菩薩戒也是心戒。


第一次從他人口中聽到「菩薩戒」,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錯愕、茫然,甚至有點擔憂。幾個月前,在法鼓山皈依三寶並受持五戒,雖然整個過程是快樂歡喜的,但在受持五戒時心裡依然有一絲絲的不安,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自己破戒。殊不知,正如常藻法師所言,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如果「戒」對你來說是恐懼,它就是恐懼和約束;如果「戒」對你來說是佛陀的慈悲,自然不會有畏懼之心,而是歡喜心。


出於對戒的恐懼,當我看到〈菩薩戒〉這個講座標題,潛意識是抗拒的。所幸身邊有善知識邀我一起去,否則我對戒的誤解會如惡性循環般,由畏懼而感到約束而起煩惱而又畏懼甚深。講座當天,剛放工的我帶著疲憊的身軀趕到了道場。一進門,迎面而來的義工菩薩微笑合掌說「阿彌陀佛」,我也很歡喜的回了一聲「阿彌陀佛」,當下感覺安定許多,身體的疲憊好似也隨著一聲聲的阿彌陀佛少了些。隨著引磬「叮~」的聲音響起,大眾紛紛入座。安靜下來的人群和道場的氛圍,讓大家收起了習氣和疲憊,唯一不減的是眾人臉上的笑容。


這次〈成佛必備資糧-菩薩戒〉講座的講師是常藻法師。一如往常,在常藻法師的引領下,氣氛是放鬆愉悅的,沒有想像中的沈重。當我聽到常藻法師說:「戒律本身是慈悲的」,我愣住了,短短的一句話卻震耳欲聾。一直以來,戒對我來說是沈重的、是困難的,是我們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的。現在方知,戒律是佛陀要保護我們身心的安定和健康,使我們遠離痛苦的源頭,從而離苦得樂。佛經裡說,五戒戒體是盡形壽,屬小乘戒;菩薩戒戒體是盡未來際,直至成佛,屬大乘戒。


到底什麼是菩薩戒呢?


《梵網經》說,菩薩戒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菩薩戒的本質在使人發起無上菩提心。戒,出自於佛陀的慈悲,是生命的導航,告訴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而菩薩戒這個導航的終點站是實現人間佛教,引導眾生發心學菩薩行,再由學菩薩行而成佛。它最精妙的地方不在止於利益自己,而是透過自身受持菩薩戒生起的慈悲心,來推己及人,讓眾生受益並共同發菩提心。因此,受持菩薩戒既讓我們的身心健康安定,也能促使社會和諧安樂。


雖然只是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卻讓大家受益匪淺。經過一段小訪問後,多數聽眾都認為,終於了解什麼是菩薩戒,也不再害怕受戒或破戒了。其中一位聽眾表示,以為法師會在講座上教我們清規戒律等各種約束的教條,出乎意料的,法師竟是很細心的為大家講解「為什麼會有菩薩戒?」以及「發起菩提心在修學佛法之路的重要性」。原來受持菩薩戒是自利利人的,能減少我們生活中的煩惱。
佛陀曾說,人生有苦,而苦就是人生的事實。當你得不到時,會覺得苦;當你得到了,又怕失去;當你擁有了,卻想要追求更多。人啊!永遠滿足不了自己一生的欲望,而生起煩惱、產生苦;佛法,恰恰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好方法。《菩薩瓔珞本業經》裡提到,「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因此,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菩薩戒就是引導我們成佛的資糧。

感恩佛陀慈悲!兩千五百年後的我們,依然可以從佛法和戒律中感受到佛陀對眾生的愛護。聖嚴師父曾說,受戒的功德是無量的,而犯戒的罪過是有限的。受戒的功德是對一切眾生,所以功德無量;而不小心犯戒時,懺悔可以讓我們學習並彌補所犯的錯誤,從而得到身心的清淨和安樂。如今,我不再害怕受戒持戒了,感恩法師和身邊善知識的引導。


祈願大家共同發起無上菩提心,為這動盪不安的社會成就處處的人間淨土。阿彌陀佛!

◎文:陳秋菱 2015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