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熟年真相:認識熟年

何謂熟年?熟年會帶來什麼變化與影響?
體能衰退、心力不濟、記憶力減弱,都是老的面貌,
唯有感老、知老,如實面對,才能接受老,
進而投入與享受熟年的生活。

熟年真好?不,我必須直說熟年不好!我們發現這是一個顛倒的世界:人在好的狀態下時,不會有人向你強調你有多好,可是,等到你覺得不好時,反而有人會告訴你,其實你有多好。為什麼會這麼顛倒?

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很多人強調「熟年真好」,就是因為不願意面對「熟年不好」的事實。現實上,面對自己體力衰退、疾病,或者是周圍的人事變化,其實內心有很多的感慨。

以前聖嚴師父生病時,我都會向他說:「師父,您要去多走路啊!您要做運動……」法師的回應則是:「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我現在常常想起這句話,也作為自我提醒的一句話,真的是唯有等自己老了,才能體會。

我和法師對話的時候,不過五十幾歲,現在我已經六十四歲了,再回想當時說的話,有很深的感觸:人如果不知道老,不感覺到老,真的不會知道老是怎麼一回事。

事實上,人對於老的感知,可以從自己的生理上明顯感受到。譬如,年輕時逛街,腳下踩著高跟鞋,逛一整天也不累;年紀大了以後,走著走著,就想找張椅子坐下來。還有,身體出現腰酸背痛、體力不夠、齒牙動搖、咬不動硬的東西,整天擔心得到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些都會累積成為對自己認知的改變——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


生活規律,也是年老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我的女兒才二、三十歲,晚上九、十點了,還說要和朋友出去,我問:「你們怎麼都是夜貓子啊?」她說:「對呀!晚上這時候有很多的地方好去呢。」但是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夜生活可是養生大忌!

圓形監獄下的人生動力


  其實,人的一生很公平。年輕時,體力好,就是該面對挑戰、該努力;等到努力過後,漸漸發現力有未逮,也意味著人生的高峰已經過了;當人生高峰過後,開始往下坡走時,代表人累了要休息,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現在很多人很早就退休了,你可以解釋他很早就累了,也可以理解他很早就老了。可是,我強調人生的公平是,你真的努力過,經驗到人生的高峰,等到進入高原期時,疲累的感覺跑出來了,此刻人會想要放下很多東西。

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圓形監獄理論」,以一座虛擬的監獄來說明人的生命樣貌。這座監獄是圓形的,被關者的牢房在這座圓形監獄的周圍,圍成一個圓形,而監看中心則在這個圓形監獄的中心,二十四小時監視著被關者在監獄的一舉一動。

這個概念比喻人只要出生到世界上,就活在圓形監獄裡,永遠處在一個被他人觀看的狀態下,同時,也因為這種觀看的存在,於是促使你努力向上,並提醒自己不要出差錯。人生歷程的所有努力,不只是給自己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讓那些觀看你的人認為你是努力上進的。人在這樣的動力下,便漸漸地與主流社會的價值靠近。

什麼是主流社會的價值?人要活著有用。假使一個人小時候用功讀書,長大後不僅有本事養活自己,甚至進一步功成名就,這就是被觀看的效果。為什麼?因為這是主流社會所提供給你的價值取向,而這個價值取向會如影隨行地放在你的身上,不只有你觀看自己而已,還包括周圍人的觀看,進而,甚至會把周圍人對自己的觀看內化,成為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即便沒有人逼迫,你仍然會勤奮,順從主流社會的價值,不成為社會的寄生蟲。人們會覺得一定要有所貢獻、有所作為,就在這樣的過程裡,我們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深受儒家傳統價值的影響

尤其在華人社會,儒家觀念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無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價值觀,在我們的生命歷程當中,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身上。然後,除了上述人的第一個魔咒──「人要努力才有價值」之外,還出現了另外一個魔咒──「只要我努力,沒有什麼不行的」。人在努力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往前走,給這個社會與自己帶來了很多正向的價值,當你這樣做時,沒有人會說你不對,因為這是圓形監獄裡的規則。

然而,大約在十年前,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已經開始進入五十歲,邁向熟年導入期,這時候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魔咒」只能烙印在自己身上,烙印不了別人,因此,這些人看到現在年輕人的自以為是、懶散時,就會拿出身上的魔咒來批判他們,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家園,竟被他們搞成這樣。其實說穿了,這是熟年族對於自己曾經努力過、服膺過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我們這樣做值得嗎?」

當你身上的魔咒已經漸漸變成了懷疑,也讓你開始對於人生的看法,有了不同變化。

另外,進入熟年後,家庭關係也會改變,而這種的改變,有時候會讓人完全不知所措。
在進入中年以後,家庭關係跟人們在人生的前半段時,有很大的差異。人生前面的階段,我們關注的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對於自己充滿了可以掌控的自主性,可是等到了五十歲以後,孩子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還能讓我們掌控,這是個疑問。

因此,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漸漸到了一個失控的狀態,然後,這個失控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開始觀察到身邊比自己年長者的生活型態。例如,父母常常需要跑醫院、需要有人陪。當你看到生活周圍老人家的生活型態在改變時,就會隱隱約約知道,自己將來也會面臨同樣的狀況。

決定如何看待自己
這麼多的點點滴滴累積下來了之後,你說熟年會好嗎?所以,對於熟年的真相,我的結論是:熟年真的不好。

如果從這些角度來想,我們會發現人老了,要體力沒體力,要心力沒心力,要人理沒人理,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告訴你:「樂齡!逆齡!要成功老化,當個快樂的高齡!」其實這些名詞都在說明一件事:人老了,真的不是很好玩的事情。

老是沒有止盡的,因為熟年橫跨的時間非常長,試著想想看,五十歲跟七十五歲的體力差異有多大?而在這樣的一個差異裡,所會面臨的狀況,已經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

還記不記得,你是幾歲時第一次跟別人說:「哎呀,我老了!」我們會發現,當人們說自己老了,並不是真心的,大多數的時候,只是說給別人聽的,因為在整個社會的價值趕上,對於人老了的這件事,並沒有太好的評價,因為「老」對於整個社會、家庭,甚至跟現實環境是不相容的,形成了很大的壓力。當你心裡認為自己老了,其實是一種對自我的貶低,因此我們對於老,能不去看就不要看。

但是,在熟年階段很重要的是,必須清楚自己這輩子到底活成了什麼樣子?別人怎麼看待我是一回事,我怎麼看待自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兩者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因為我要去決定如何看待自己時,可能參考了很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之後,我們要去建構一個自我圖像,並且告訴自己:「我這一輩子這樣活,還不錯!」


自我統整練習之一:有距離地觀看過去
1. 找出一張自己年輕時的照片,或自認為年輕的照片。
2. 找一個信任的人,向他說這張照片的故事。
3. 當你開始說照片的故事時,藉由這樣的練習、統整,帶給你什麼感覺?
4. 你是否真誠地面對自己,而且不下任何價值判斷?
5. 你覺得這樣做對於整理自我有何幫助?

◎文:楊蓓 201605
◎摘自人生393期:熟年好好
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486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