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果醒法師的電影膠捲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誰人行善誰解脫,有生有死無生死。


「學佛法名相,是思索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來實踐的方法,將之融入生命。」果醒法師如是說。


接觸法鼓山三年來,一開始聽法師開示「無我」,完全一頭霧水,聽這些與我們生活經驗背道而馳的觀念,直想辯論。然而法師只微笑著說,聽不懂就背起來。每次法師來,「我」總是來聽「無我」開示,印證生活的領悟。如今每每回到現實的身心,其實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禪,不教我們做什麼,是讓我們明白該做什麼。


將「我」放進去,世界就糾纏不清了。我喜歡、我討厭、我高興、我難過、我要追求影響力、我要追求快樂……。我追求快樂,以為可以用來逃避痛苦;我對未來不安,心存僥倖,想靠外在的力量,來幫我趨吉避凶。我最愛的是我,我「要」追求的過程中,所養成的習性,變成了干擾。

於是乎,有我、有非我;有主體、有對象。凡夫一直抓著虛假的對象,習慣地與虛假互動。有主體和客體的區別,這就是凡夫的操作方式。凡夫抓著一個虛假的我,連結已經不存在的快樂、痛苦的感覺,和記憶互動。記憶就像影片的膠卷,是一張張不連續的圖片,加上速度的操作,產生視覺暫留的假象。透過心不斷的放映,「我」愈陷愈深,墮入深深的輪迴中;輪迴不只是生死的流轉,也是現世中的因果。佛陀觀察世間有情生死流轉的因果,皆不出十二因緣法則,有情因而造業、受報。因為和記憶互動的時候,你有觸、受、愛。你的受跟愛會進去,記憶不會消失,但是感受、愛可以刪除,因為感受跟愛是各人加進去的,那並不是事實。了解身心運作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才能知道無哪一個「我」。


法師進一步闡釋,順十二因緣則流轉輪迴,逆十二因緣操作則解脫生死。開悟者,物我兩忘,性相相融。沒有認知的我,沒有認知的對象,沒有認知的東西。心,無所看,無所不看;像是鏡子呈現所有相,而不取任何相。心就像面鏡子,不停留在任何一個現象,透過這個觀念,參修行方法的次第,就是心的反向操作,把我抽離出來,讓一切現象自自然然地呈現。現在我知道打坐時腿會痛,知道這只是一個現象,不要跟腿痛糾纏。生活中與他人互動,不合我的期望值,很容易就起煩惱心。現在明白煩惱其實是與自己互動,第二念總得想辦法把自己消融掉,從大局看,從方向、方法上看。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Pixar工作室的經典動畫,一個老頭子在公園獨自下圍棋,下著下著,被自己氣昏了。這是一個動畫,它在細訴什麼?我們內心常常編劇,自己跟自己。「越想越氣」其實跟動畫中的老頭子是一樣的。生活中的守戒就是修行,「是實踐方法,鍛鍊心的力量,在遇到境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讓心脫離,保持平靜。」法師說了個簡單的練習方法,「當你覺得身體哪裡癢的時候,練習著不要去抓癢。」


理事相依,回到聖嚴師父的教誨,「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生生世世受用。

◎文:林俐彤 2015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