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7年法鼓山人文教育參訪營 隨營筆記(1)

7月14日期盼已久的人文教育參訪營終於來到,陳弘學老師自台南浩浩蕩蕩帶來了二車的年輕的學子,充滿對佛學的企盼心,來到了法鼓山農禪寺。

燠熱的天氣,學子的心更為熾熱,揮著汗水,大家自遠處而來,只想來聽聞佛法,接受法的薰陶,上車的那刻,每個人都期盼著參與本次營隊後,能有滿滿又豐厚的收穫。

在正午時刻,我們到了師父的修行道場—農禪寺。

「水月交輝」
午齋結束,導覽義工師姐帶著大家巡禮一周農禪寺,解說著師父重建農禪寺的理念,水月道場,「空中花,水中月」,大殿遠遠的浮在水面上,宛若在水中而生,倒影映於水面,隨著風、雲、夕陽、月光的變化,呈現不同的池面風采,就如世事虛幻無常,如空花水月,何需執著。

聖嚴師父建寺時,如此用心的希望世人能放下,用自然的景象帶領大家認識佛說的智慧,金剛經牆,氣勢磅礡,六祖慧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凡夫的我們,不動如石,整面的金剛經文在眼中,眾生的心仍是不動如石,頑劣啊!

大殿上「心經」的般若智慧在光影中閃耀,正午時耀眼的陽光,將經文直射投影而下,斑爛炫目,隨著時間,光影變化,虛虛實實、如夢如幻,一切的世事都是如此,端座法台上的釋尊,慈目低垂看著眾生,等待著眾生能入我門來,了悟本質的空性,解脫長久以來的生死輪迴之苦,眾生仍多在門外徘徊,參不透人世間苦的本質,愚痴啊!

拜下,以恭敬虔誠的心,頂禮世尊,領受世尊的教法,願能如實奉行,願能終至成佛…。

農禪寺巡禮結束後,回到涼爽的教室內,開始了今天的第一堂對談。

「生命對談討論」

本次人文教育參訪的主題,主要是以一般人較少談論的「生死」為主,在華人社會談生死是一件讓人避諱的事,明明死亡是每個都會遇到的問題,大家都不願意去談,寧願談如何賺更多的錢或是浪費生命的八卦,生死大事卻鮮少人正視。

弘學老師在帶領大家進入這個議題前,即提醒大家學佛最重要的是要常有念死、無常、空觀等知見,即能坦然面對死亡亦或人生中的不順遂的事。

在開宗明義的相見歡中,少了帶動的Say Hello的認識彼此,但多的是直接引領我們進入了佛門的世界,少了世間表法的互動熟悉模式,卻多了更有意義的佛學思惟,正視來此的目的與希求之心。

提起佛法,老師第一個就要大家認清,佛法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主動的,佛家的空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沒有,而是「無所不有」,什麼都能接受,而又什麼都不執著,就像電視螢幕,就是因為螢幕是空的,什麼都沒有,才能顯現出來投射在螢幕中的任何物品,什麼都有,一會是牛糞一會是鮮花,包容一切的外相,而又不執著於外相。

眾生均是用心來感受世界,而世間的常理都是幻象,就像在投射在螢幕上的萬事萬物,不斷地變化其內容及形式,我們的心即隨著它而起伏,有著愛取有的妄想與執著,寧願相信其真有,而不信一切均是心所產生的虛妄,才有無盡的煩惱。

金剛經全名稱為「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指的就是空性的智慧比金剛還硬,能斷除一切煩惱,理解這個道理,思維即改變「法力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老師說,認識了這層道理,內心相應法,即能破除煩惱。

心可創造天堂與地獄,若心清淨之人,所想都是美善的,就不可能有地獄的相出現,故我們應該常將心力調在法的頻道,知道一切都是幻象,心淨土則國淨土。佛法是心法,改變的是心不是境。

在第一次見面的歡迎詞上,老師的破題,給了大家頗深的思惟,同學中有人開始困惑,自己常常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無法記住太多,也容易忘掉,該怎麼辦?

老師告訴我們,佛法中說人有斷器三過,也就是覆器、污器、漏器,要我們千萬不能成為覆器與污器,用斷滅論與邪知見來看待佛法,會永遠沒有辦法知道佛法微妙精義,有的甚而有謗三寶之過,實在可怕。人在有福報時,聽不進;在沒福報時又求不得,因此他提醒我們不要做乞丐,凡夫都如同乞丐,會不斷地去向別人要,只為了想要求達到自己的幸福快樂,在求不得時就有苦,但學佛就是在做國王,國王是自性的、無量的,也就是做自己的主人,因此,要讓自己不要成乞丐,就是多聽聞,常思惟無常、苦、空等等。

有同學又問,在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常有生氣憤怒的時候,如何利用憤怒的力量來修行,而不致使其落入嗔心?

老師表示,在三毒中唯有痴是最難修,愚痴之人是很難聽進別人的說法,而會固執己見、法水難入,貪嗔則可修行的,佛法中嗔心是可用來修行的,嗔心起就是人我分別太強,對別人的不耐而產生有你有我的分別,「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我們用空觀的智慧來引導嗔心浮現,知道眾生與我們是無二無別,就如同我們不會分別自己的左手右手,如果視眾生如自己的左右手,就不會有人我的分別,如此也不會對眾生生氣。

「我為你好。」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因人我的分別,才會如此自我主觀看法,要對治的方法就是修慈悲觀,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以前的我也是如此,我們該感謝他表了個法,讓我們起慚愧心,嗔心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苦,不要把嗔心當敵人,因為這樣會產生執著,你認為慈悲心是好的嗔心是不好的,這都是一種執著,我們不可執著在兩邊,中間沒了空性,嗔心當然是不好,若你認為它是不好,代表你認為它有實在性,不要把它當敵人,從空性的角度,你要善巧的調伏,內在的嗔心對治了,外在的嗔心則可以留著,在佛教要護法,仍有需要有外現憤怒相的護法尊,外現憤怒而內是慈悲,它即可以成為力量,外在的嗔相不用去對治,外在的境界沒有好壞,以利他的心,仍是好事。

我們要對治的是嗔心,對治的方法就是修慈悲觀。

短短的幾個問題,透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法,讓學員們對於生活與佛法間的應用,有了許多連結與提醒的效果,看到學員中有人因困惑被解答了,浮現著滿足的神情,充滿了愉悅,不禁想,這才是活動的開始呢,接下來的三天二夜的課程,一定更能這群熱切求法的學生們,有更大的收穫,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結束了第一堂課,準備上山到營隊的主要活動地點—法鼓山教育園區。

本次的課程,不以動態活動取勝,多以聽聞、思惟為主,在各堂的課程後,均特別安排學員們的提問時間,在第一堂課就抛出了如此精采務實的問題,接下來的課程,相信更能激發出大家更多疑惑,讓課程內容更為豐富精采。

「法鼓山理念及聖嚴法師介紹」

安頓好了身心,開始了晚上「雪中足跡」,介紹法鼓山理念及聖嚴法師。

法鼓山對於佛教教育的推廣影響了許多人,許多人是第一次到法鼓山來,第一次認識聖嚴師父,常炬法師很熱情的歡迎大家,讚嘆大家在暑假中選擇來此,而非到處玩樂,希望能在三天課程中讓大家能更親近佛法、認識佛法。

在介紹法鼓山前,老師要大家把心放自由,許多同學因初機學佛,對於佛教當中許多事物陌生,因而覺得有了些不自在,在藥石結束後,有人提問,為何佛教當中規矩這麼多?吃飯時為何要男女分開?為什麼要先頂禮?為什麼又不能說話?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是很多人學佛的第一個感覺,老師非常理解同學的困惑,告訴大家,佛教許多的表法是為了訓練我們的心,它的目的是為了讓你變成心的主人,你不做,佛法不會因而滅亡,不會改變任何外在的事物,但我們卻失去了訓練心的機會,「心力不可思議」我們的心創造了許多想像,因而該訓練的是我們的心,要如何理性的思惟,認識真正的實相?若我們一定覺得男女不可分開坐,是否代表了我們心是不自由的?就像是手,我可以握拳可以攤開,在該握時握該攤時攤,這就是我們可以自由的運用,若在外面可以一起坐,在內又不願接受分開坐,這就是你的心只能安住在習慣的狀態下,這樣執著在自己的習氣中,你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了嗎?來到道場這就可以檢視你的心,是否是隨順在自己的習氣中,觀察到自己的不足。

佛法說的不執著,是你可以這麼做也能那麼做,而不是用自己的習氣來要求一定要怎麼做,真正自在的人,是可以隨時安住不起煩惱。

幸而有同學的提問,這時才真的了解我們所認為的自由,其實大部份都是很自我的一種隨順習氣的結果,不清不楚的認知,反而顛倒了真相,明白了這些,才真正知道自己的有太多不足與自以為是的固執,一種明白真相的快樂從心底升起,這真是個大收穫啊!

聖嚴師父的影片「生命的意義」中,師父講了句很讓人動容的話;「人生的目的是不斷的成長來利益他人。」看著師父的修行是如此的艱困,為能利益眾生,不放棄任何機會宣揚佛法,以身力行,對照著看待我們自身,在優渥的環境中,卻未有太多的想法也從不堅持什麼理念,遇有困難即退縮,師父的大悲願心,實在讓我們慚愧。在影片中可看到師父的信眾如雲,影響大家的力量很大,片中還請到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談聖嚴師父及支持法鼓山的創建,有人因而提問,看到了師父漸漸成了高僧大德後,有了這麼多的信眾,影響了這麼多人,蕭萬長是大官也才有決定權做大事,似乎是要做大事非得要成為大官?我們不是高官顯貴,怎麼可能有機會影響別人?

老師趁此機會告訴大家,佛法中的大事在內在是調伏自己內心,在外則是無我的利益眾生,因此大官與大事之間關聯不能成立,世間表相的大事是錯誤知見,改變自己才是佛法的大事。

沒有想到短短的影片,也讓同學有了這麼大的疑問,一般人的感動都在於師父的堅持與理念,未料到這問題卻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忽略去探究的,這最根本的認知,卻是一直未曾仔細思考,對大官雖無求,但大事呢?好慚愧。

在同學的提問中,很多人對於利益眾生的做法、遇境時的困難調伏心境等等,都希望老師能給予解答,老師回應給大家又一個重要的觀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佛法是給人修的,不是用來膜拜的,三毒是空性,因而可用修行來解消,當你觀照到自己的貪嗔痴時,就是修行的開始,因而不要怕念頭的現起,只有覺察才能修行。

修行的方法就是要時時聽聞佛法,想要真正做就是要實修,修慈悲觀、利他、無常、空觀等等都是。要有理觀與實修併行,砸腳的石頭才會愈來愈小,青年不要擔心無法利益眾生,現在的職業也不用擔心無法利益眾生,最重要的應該是改變自己的心念,在影片中師父說兩手空空,什麼都帶不到來生,能帶得走的,唯有業隨身,大部份的人都是業力帶來的,業力帶來的是不自由的,這就是生命中痛苦的實相,我們認為的快樂也不是恆長的快樂,佛陀形容人就如同在業海中,頭出頭没完全沒自由,不斷地在輪迴,輪迴就是將我們帶入夢境中,這一世到下一世,完全依業力而走,所以只有學佛的人通過修行,才有機會成為生命的主人。

若只有業力是可帶走的,在這一世何不想想如何修行讓未來更好嗎?因此改變心念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可以變成自己的主人,先改變自己的業力,創造好的夢境,不斷地行善、積德、修福,讓我們在安穩的夢境中直至離開夢境。

不要怕現在無法利益眾生,我們可以先從擔任志工做起,聽聞佛法後,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勿讓所做的善行反而滋養了我慢心,常發菩提心、出離心,佛法即能久住。

很晚了,同學們仍是精神奕奕的聽著老師的開示,對於人生的方向與處世的準則,有太多的疑惑,老師像盞明燈,用佛法的智慧指著那條解脫到彼岸的路,現世的煩惱或許起起伏伏無法立刻明白應該怎麼處理,但依循佛法,慢慢體會,靠著善知識的帶領,我們終有可到達彼岸的那刻。

這堂課由聖嚴師父的生命意義開始,同學們隨著思索生命當中重要的議題,到破除疑惑、肯定自我做結束,大家才發現,原來我們不必想太多如何創造更多的豐功偉業,其實從改變自己開始,就能改變自己的未來,更有可能創造更好的共業,改變了家庭、社會、地球,真是不可思議啊!

◎文:馮麗芳 20170725
◎圖:法鼓山世界青年會201707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