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身心的平衡︰四念(覺察性)住(敏銳且穩定)



佛教基本教義是「無我論」,因為若將「五蘊」分析審察,不能發現另有可以稱為「自我」的恆常不變的實質。但是,眾生卻因「我執」而起煩惱,造惡業,受苦報。配合五蘊法門,佛教的修習法是「四念住」:學習認識自己的身、受、心(包含五蘊之後三類:想、行、識)、法等四方面,使「覺察性」(念,awareness,mindfulness,略稱為「覺性」)敏銳且穩定(住,setting-up,establishment)。此法門不僅是導致身心平衡之禪定修習,也可以導向體會真理(法)的智慧修習。以《大念處經》為例,其修習要點是:

第一「身念住」是先以培養對呼吸之出入、長短等有關身體性變化的「覺性」,以訓練覺察力之集中。其次,提到對於日常生活中行走、站立、坐、臥等不同姿勢狀態之「覺察性」培養,以及對於日常生活中飲食之咀嚼、嘗味動作、穿衣、大小便利等各種動作之「覺察性」培養。如此,練習把握與身體有關之各種呼吸、姿勢、動作的生滅現象與「無我」法則的平衡感,則可離欲而體證寂滅。

第二「受念住」是覺察身心的感受、苦樂變化之生起、變化、消失,練習把握「我的感覺」(my feeling)與「一種感覺」(a feeling)的平衡感,以處理不當的情緒。

第三「心念住」是覺察各種善惡心境的生滅,同樣地,練習把握「我的心境」與「一種心境」的平衡感,以處理不當的心態。

第四「法念住」是於身心障礙法、五蘊法、感官認識法、七覺支法、苦集滅道等真理方面,建立起覺察的習慣,練習把握「自我」與「無我」的平衡感,破除錯誤見解,從生死煩惱中解脫。

文:惠敏法師

本文摘自《校長的午後牧歌 》一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