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7期 2016.05.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王育發 攝)

求受菩薩戒 精進好殊勝

第二十一屆在家菩薩戒,三月中旬於法鼓山園區圓滿,

求戒者道心精進、護戒者全心投入,

共同成就了這場清淨殊勝的精進共修,

祈願將菩薩戒的精神深植心田,實踐在生活中,

與您一同分享這份法喜與利他的感動。

一份珍貴的生日禮

◎范欣宇

▲戒期中,班首須迎請法師,排首須出位為大眾領菩薩衣,雖比一般求戒者多了一些任務,但也是培福的好機會。(王育發 攝)

今年的生日,我以參加菩薩戒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我很期待回到山上,享受交出手表、手機,不用擔心行程時間的快慢、不用動腦耗精神、簡單生活的共修時光。

在受戒前,也會擔心自己是否真的有毅力持戒,然而戒期中,聖嚴師父影音開示中說道:「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真心覺得幸好我來受戒了。回到生活中,因為有戒條的約束,其實更能提醒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更清楚「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判斷,也能更敏銳地以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來看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戒期中最大的挑戰,是我的雙膝耐力很差,而左膝還帶著滑脫的舊傷,打坐拜佛、長跪求戒,對我來說,有點吃力。果然,第一天第一個拜下的動作,左膝關節就滑脫移位了,我告訴自己,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戒障,那我更不能被打敗。也多虧了這個舊傷,讓我在這四天戒期裡,提高對身體動作感受的覺察。

每日拜佛三百拜的功課,我將生理的不舒服交給身體,信任其自有一套機制來處理;心理的不安與擔心,就交給佛菩薩,相信一切自有安排,我只要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就好。現在回頭看那時的自己,其實是享受那個堅持的過程,以及堅持後滿身大汗、身心舒暢的成就感。雖然疲累痠痛,但是拜完佛後,眼睛變得清楚明亮,身體比較放鬆,頭腦思路清晰,回到寮房後,更是容易入眠。

很感恩促成我順利上山、安心受戒的一切因緣:工作需請假時,有同事幫忙代班;猶豫不決時,有家人敦促支持;戒期中有許多法師、義工,以及同行法青們的關懷。祈願自己能夠好好持戒,才不辜負了這樣的好因緣。

幸福在感恩裡

◎林文山

▲精進修行期間,行住坐臥不放逸,義工們與受戒者一起共修。(李東陽 攝)

在受菩薩戒短短的四日內,沒有手機網路,短暫地對外失聯,讓我們能專心地面對當下,老實地念佛、聽聞佛法、吃飯、喝水、睡覺。每日誦經、拜懺,讓我覺得很心安踏實。現代人缺乏一日三省,對外境常生起無明煩惱,知識財富的累積和文明科技的發達,並未讓我們活得更幸福。

每次唱〈懺悔偈〉都讓我很感動,能從內心生起慚愧,進而求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諸佛皆懺悔。」累世以來所造的業,我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利益一切眾生。凡事感恩、凡事慚愧,就會感到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人。

我在大殿裡看著佛陀垂目慈悲的微笑,感到深刻的慚愧而流淚,「三聚十善十無盡清淨戒!能持!」我在佛前發誓聲如雷。聆聽影音開示,聖嚴師父在大殿裡為我們這群初發心的菩薩說戒上課,感覺師父就在面前,鼓勵我們對佛法生起信心、建立正見。

能受菩薩戒是人生非常殊勝的事,我相信若能清楚明白人生的究竟,就會立地發起菩提心利益眾生,人除了學會謙卑外,還要懂得慈悲,我想這才是世界和平的初心。

看到世界各地的菩薩來此發心立誓持戒,就像看到一尊尊的菩薩,非常感恩護持引領的諸位法師、義工,沒有諸多善緣和合的護持,我們也無法圓滿地受戒。

佛法真的很好!從受戒的那刻起,我誓願扮「演」著推廣佛教藝術「文」化的角色,人生如夢,我們要把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時日。

護戒實踐菩薩行

◎金忠玲

▲法務室的義工在大眾休息時,才能進入大殿,將方墊、蒲團排列整齊、整理壇場內的衣物、擺正名牌等。(吳嘉峯 攝)

「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在莊嚴的〈搭衣偈〉梵唄聲中,緩緩地搭起菩薩衣,記得受戒當時心中感動莫名,淚水不自覺地落下,因此在去年受戒的回程路上,心中篤定地發願,今年一定要回山上護戒。

懷著報恩還願的心情,歡喜地上山護戒,我分配在法務室,負責維護大殿壇場的整齊莊嚴。帶領的義工組長,不但教了許多快速又好用的方法,更時時分享在動中練習禪修的經驗,因此服務了一天,往往腰痠背痛腳麻,卻是法喜充滿。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需要溝通協調之處,在人與人的相處間,真正實踐「廣結善緣」的目標,才是一大難事。護戒過程中,偶爾意見不同時,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念頭轉變與情緒起伏,同時也學習理解他人的不同意見,最後能彼此協調而共同完成任務,放下自我成就大眾,就是「菩薩行」最具體的訓練了。

圓滿正授儀典後,身著菩薩衣的菩薩們一一步出大殿的那一刻,感動的淚水再度湧出,感悟《戒律學綱要》所說:「過去莊嚴劫中的千佛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現在賢劫中的千佛,也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未來星宿劫中的千佛,同樣是要受持菩薩戒才能成佛。」當下體驗受持菩薩戒的稀有難得與重要,也清楚感受到「心」被這殊勝莊嚴的氛圍所攝受,而再次淨化、洗滌的安定。

學佛的好處只有用心學佛的人才知道;受菩薩戒的好與殊勝,只有已受菩薩戒的人才清楚;而護戒的好與感動,也只有全心全力參與護戒的人最能領會。

修行是永無止盡的學習,此次回山上護戒獲益良多,體悟到修行的態度是當下用心、無我、利他,感恩此次殊勝的因緣。

..............................................................................................................................................................................................

我心中的覺真長老

用心真摯 讚歎勵行

◎果東法師(方丈和尚)

覺真長老圓寂後,我心中最大的感觸,便是從此少了一位關懷及請益的長者,然而長老給予的叮嚀,依舊響亮如昔。

覺真長老學貫古今,於儒學、古文、哲學、心理學,均有深入研究;又擅長以佛法智慧,詮釋現代經營管理,在高等學府及工商業界,引起廣泛回響。融通世學與佛學的對話,可說是長老為教界的顯著貢獻。

他老人家曾寄語法鼓山四眾佛子,要把自己當成「漢傳佛教的品牌」來經營,方法則是透過四種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認知」來提昇自我,這是多麼好的詮釋法!

長老與法鼓山的法緣,須從長老與恩師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二人的道誼談起。1930年代,恩師與長老,先後出生於江蘇南通,少時均於狼山廣教寺出家;曾是上海靜安寺佛學院同班同學,亦復同為焦山定慧寺法嗣。如此殊勝法緣,法鼓山四眾思之、念之,永遠珍惜。

然而,迎來長老蒞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契機,直至2010年才成熟。長老首次來訪法鼓山,於演說場合,為大眾分享昔日同窗小沙彌——聖嚴師父勤勉求學的精神;在參訪行程,特地前往環保生命園區緬懷聖嚴師父。而回到香港後,長老說了一段話,似乎總結此行法鼓山體驗。他說:「在法鼓山,用齋時靜悄悄」、「義工們親切有禮」,稱道聖嚴師父了不起,對弟子教導有方。

同年9月,果東到訪香港,巧遇覺真長老,倍感親切。此後,只要因緣許可,果東一定拜會長老,列為香港固定行程。漸漸的,長老與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他老人家常垂詢於我:法鼓山教團制度與運作現況怎麼樣啊?四眾弟子如何承續聖嚴師父所創建的法鼓山道風?這分真摯關心,使我非常感動。

謙卑、寬厚,以讚歎代替勉勵,是長老對教界慈悲的布施。2014年長老療病安居期間,果東特地前往香港探望。長老接見之餘,除了不吝分享每日念佛、拜佛的療病心法,同時捐款挹注法鼓山僧伽大學;又贈我一串墨綠色的和闐玉念珠,並鄭重開示念珠有三種意涵:「表法、尊重、以法相會」。如今回想,那真是一次隆重的法會了。

長老於著述及講說,均見深遠影響。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特色:一是言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拉近與閱聽者距離;二是題材貼近庶民生活,如實反映眾生心中苦與樂;三是經常笑口常開,聲如洪鐘,鏗鏘有力。這都是我心中憶念的長老身影。

果東最後一次面見長老,是2015年3月19日,即長老捨報後第三天,到了安徽紫金寺,與大眾一起念佛,為長老送行。那彷彿還是昨日的事,沒想到迄今已過一年。懷想過去,果東多次親炙長老,每每收穫盈滿,感念不已。故藉此短文,略述長老身影,盼與諸法友共勉。

..............................................................................................................................................................................................

禪宗古道場巡禮

走江湖 興禪風

◎蔡贇


禪宗自達摩西來,一脈單傳,直至六祖南下,一花開五葉。此次巡禮,順著十三年前聖嚴師父帶領五百菩薩的禪宗溯源之旅,共參訪禪宗古道場約三十處,歷時兩週。

禪宗祖庭大多在深山大川之中,山高路險,旅途艱難,不禁疑惑祖師大德們,在千年前無路無車時,又是如何找到這樣的一方土地,開宗立山,以心相傳?

行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江西宜豐洞山普利禪寺,也就是洞山良价道場,曹洞宗祖庭。我們在寺院用午齋,簡簡單單的茄子、辣椒、豆腐、青菜,卻是好吃到讓人停不下來!聽說十年前,聖嚴師父帶領五百人來參訪的時候,寺中一位一百三十歲的出家人,親自煮了五百人份的麵條請大家吃。如今斯人已逝,設塔于塔林中。

當年聖嚴師父率團參訪時,許多寺院正在修補興建,而今已截然不同。新建的寺廟多依唐朝建築風格,全木質結構,大開大闔、簡潔宏偉,人處其中,自生安定怡然之感。

其中,一些祖庭寺院如今已是經懺道場,但大部分仍奉祖師遺訓,參禪不輟,然而歷經時代變遷,要復興祖庭的禪風與禪法,實屬不易。一路走來,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屢次談及聖嚴師父的心願,是身兼曹洞、臨濟二脈,弘揚漢傳佛法,這一趟聖蹟巡禮,使我更相信這樣的宏願,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

求受菩薩戒 精進好殊勝

一份珍貴的生日禮

幸福在感恩裡

護戒實踐菩薩行

我心中的覺真長老
用心真摯 讚歎勵行


【禪宗古道場巡禮】走江湖 興禪風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