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7期 2016.05.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校際友誼賽的男子組籃球比賽,眾人全力投入,無論勝負,均為交流互動的起點。(佛光大學 提供)

【法鼓文理學院校慶】

博雅教育 展現活力

【林何臻/金山報導】蓬勃的校園活動、多元的校內社團,展現法鼓文理學院的朝氣活力!三月三十日至六月三十日,文理學院擴大舉辦校慶活動,包括與佛光大學首度聯合舉辦的校際友誼賽、社團成果展、禪韻國畫成果展、綜合語言競賽和春季五分鐘書評等,體現博雅教育的豐盛成果。

「校內社團是學生們實踐夢想的實驗室」,在校長惠敏法師的期許下,社團歷經師生們多年經營,展現活力。

規模最大的行願社,社員在課業之餘,積極走出校園,關懷長者與弱勢族群,並與書畫社受邀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專院校社團評鑑暨觀摩」,同時榮獲甲等獎殊榮,四月一日至十日,並在佛教學系二樓圓廳舉辦社團成果展,與眾人分享一年來的成長喜悅。

跨校交流是今年校慶的一大盛事,文理學院首度與佛光大學聯合舉辦校際友誼賽,內容包括:男子組籃球、男女桌球、男女羽球、趣味競賽、拔河,還有太鼓、樂器演奏、演唱等表演。無論是平日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的老師,或是各個年級的同學們,都卯足了勁兒,同心協力參與,無論勝負,個個笑得開懷。雙方藉著各項比賽,相互觀摩學習,從中獲得新啟發,並將以這次賽事為起點,於未來開展多層次的交流與互動。

備受矚目的「綜合語言競賽」,今年共有二十五位學生踴躍報名,其中一組唱誦古印度受戒比丘必背的《一百五十讚佛誦》梵文經典,象徵回歸佛陀本懷的精神,廣受好評;此外,在「春季五分鐘書評」中,學生們各自發表對書獨到的評論與心得,得到在場四十多位聽眾熱烈回響。

「禪韻國畫成果展」則於四月七日至六月三十日,分別在綜合大樓一樓和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北海藝廊舉辦,並特別納入佛教學系學士班果怡法師的畢業成果展,他盼能將佛教義理融入所學的禪韻畫中,作為接引偏鄉民眾親近佛法的善巧方便,體現文理學院學生回饋社會,奉獻所學的願心。

▲拔河項目中,老師與同學們卯足了勁兒,齊心協力拉動大繩。(佛光大學 提供)

▲綜合語言競賽中,同學們用鼓聲伴奏,以梵文唱誦佛典,展現印度佛教的傳統文化。(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深入法鼓文理學院】

藏在細節裡的教育品質

◎黃佳卿

隨著壯麗的校園工程趨向完備,去年(二○一五)春天,法鼓文理學院首屆人文社會學群招生,在原有的佛教學系教育基礎上,經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底定了以心靈環保為宗旨的博雅教育學風,形塑出廣學多聞、雅健生活的校園文化,約有來自臺灣、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韓國、法國、美國等國的學生齊聚一堂,歡喜共學。

在課程設計方面,跳脫傳統大學教育單一知識體系的設立導向,文理學院結合佛學與世學教育資源,提供六至十學分跨領域選修彈性,在師資上相互支援,部分課程更採取跨學程共同開課。校長惠敏法師表示,二○一五年最主要的發展,是全校新生校必修「心靈環保講座」,由此落實「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的設校宗旨。講座整合人文、科技、經濟、環保、建築、宗教等專門議題,課程實施期間,全校博、碩、學士新生有團隊學習機會,奠定博雅教育的基礎。

此外,人文社會學群四學程的設計,著重於生命、生活、生產、生態的人文社會價值,扣緊社會關懷與實踐,以培養「學用合一」的關鍵能力。例如生命教育與社區再造結合,已聯手走入北海岸鄰近社區,從事臨終關懷、社區關懷;社區再造與社會企業結合,構思如何借重企業管理方式,協助社區活化,兼顧社會公益。

「教育品質都藏在細節裡!」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陳伯璋表示,面對當代高等教育的現況,文理學院落實提昇人格的教育方向,「教育不能只看修多少學分,境教對於心境與氣質的轉化,更是教化重點。」法鼓山園區的「境教化育」,是陶冶學生心性的「潛在課程」,也是許多學生畢業後,對內反省自身、對外省思現代生活的精神底蘊,並成為奉獻社會的重要安定力量。

.............................................................................................................................................................................................

走進玄奘求法心路

四月八日法鼓文理學院校慶日,圓滿大願校史館、大願橋啟用儀式後,全校教職生與觀禮嘉賓移步祈願觀音殿前平台,在薄霧細雨中,靜心觀賞由導演蔡明亮執導,長達二個多小時的舞台劇《玄奘》。

以就地平鋪的白色畫布為布景,演員李康生身穿紅袈裟睡眠、跏趺、漫行,黑衣畫家高俊宏則手持炭筆,在布景上反覆塗畫擦抹,緩慢鋪展玄奘大師西行的時空意象。

不同以往的是,這場應校慶之邀的露天演出,以法鼓山自然環境為襯景,虛實場景融合為一,藝術家在其中細細演繹求法大願,觀者在慢與靜之中專注微觀,求法的這條無路之路,古今皆同,今人追緬古德,領略孤僧萬里行的壯闊心志。

(文/黃佳卿.圖/吳嘉峯)

.............................................................................................................................................................................................

果元法師敲鉢 細說音聲修行

【林娟蒂/金山報導】「聲音,可以是入道的下手處。」法鼓文理學院禪文化研修中心邀請禪堂堂主果元法師,於三月二十四日的法鼓講座上,以「鉢音洄瀾──照見內在的聲音」為題,細說以音聲為助緣的禪法修行。

儘管當晚氣溫驟降,一百多位聽眾求法心切,聽著果元法師從〈楓橋夜泊〉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起,逐步認識中國禪宗祖師聞聲入道的有趣故事,例如:香巖智閑禪師掃地時掃到小石子,聽到石子敲擊竹子發出的聲音,因而悟道;無門慧開禪師參「無」字話頭,參到心無雜念之際,忽然聽到齋堂排山倒海而來的鼓聲,胸中豁然清朗而頓悟,留下「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偈語;而禪師使用香板,以棒喝方式使人放下執取,亦是相同效用。

法師並分享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由聆聽外在的聲音到內在的聲音,從聲音的起滅了解音聲本身是因緣和合,從而超越了能聽與所聽,入空性之流。

隨後法師輕敲頌鉢,頌鉢透出的沉靜之音滲入現場大眾身心,隨著鉢音的迴盪與起滅,體驗耳根與音聲的交融,大眾的身心逐漸放鬆。最後法師解說音聲修行的層層深入過程,為演講譜下了尾聲。

.............................................................................................................................................................................................

【教育新聞短波】

僧大師長 對談梵唄與禪修

▲果元法師(右)和果慨法師(左)與僧大學僧分享從梵唄中體會、運用禪法的心得。 (僧伽大學 提供)

法鼓山僧伽大學於三月二十三日下午,邀請果元法師和果慨法師,對談「梵唄與禪修」,希望藉由戒長法師的分享,讓學僧更能透過梵唄體會禪法,並期盼學僧將心中回響化為篇篇佳作,投稿彙編於《法鼓文苑》,分享修行成長心得。

在僧大教導梵唄多年的果慨法師,侃侃敘說其學習梵唄是因為一場課誦,觸發他想學好梵唄的誓願。法師認為梵唄與禪修不可分開,梵唄方法以默照為本,唱誦必須先放鬆身心,再觀照自身、他人、環境。以領眾的維那為例,不能任意將聲音壓過眾人之上,必須時時覺察整體,先和眾,才能領眾。

果元法師也曾勤練梵唄,某次聽到一位法師打鐘鼓,讓他恍然悟到「原來法器的聲音也可以如此令人攝受!」從此投入每年的大悲心水陸法會,運用禪修的方法,唱出具有穿透力的梵唄音聲。

果慨法師最後提醒學僧,出家前十年,會就做,不會就學,不要太早定型在某一專長上,才能安住僧團,讓出家的生命精彩有厚度,實踐隨緣學習,盡分奉獻的願心。 (編輯室)

新莊社大學員 天南寺耕心田

新莊法鼓山社會大學自今年春季班起,每月第四個週六固定舉辦「預約幸福──耕心田專車」,邀請學員及親友一同到三峽天南寺,協助整理園區、聆聽法師開示,透過奉獻服務、禪法體驗,感受生命的歡喜和自在。

三月二十六日進行第一次活動,二十五位學員一大早便抵達天南寺,由常哲法師帶領放鬆與禪坐。出坡前,法師開示:「如何在出坡中,體驗禪法的好處呢?就是要做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隨後,眾人分為三組進行掃地、拔草、包裝物品等任務。

有學員分享掃地時,平時散亂的念頭,好像也隨之一掃而空;另一位學員表示,之前做義工時不知如何用方法,這次出坡前的法師開示,讓她豁然開朗,化解過去的困惑,對做義工有了全新的體會。(謝宛真)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93期5月號

熟年好好

走過叛逆中年、烽火家人的歲月,熟年不知不覺到來。在邁向黃金歲月之際,您會打從心裡道出「熟年,真好」,還是拒絕凝視老、病、死的面貌?已是熟年一族的楊蓓老師,既是「家族治療」專家,也修習默照禪多年,在今年初「熟年真好」系列講座中,與我們一起貼近自己,回顧生命歷程,從感老、知老著手,誠實面對內心的種種不安和恐懼。

到底如何安度熟年?楊蓓老師分享,首要是啟動自我統整,做好熟年準備;而面對愈來愈多的死亡,從中學習接受別離無常,預習熟年功課;最後累積生命的智慧,迎接圓滿人生,感恩熟年好好!此外,正處於不同熟年階段的果雲法師、段鍾沂、邱常梵、吳國賢,與我們分享熟年心情。

善於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對唯識學頗有涉獵的辜琮瑜,邀您一起來「變心•辨心」,自問真能許下不變的承諾嗎?「禪味小食堂」善用時令的冬瓜與涼薯做小菜,美味巧搭又省錢。「清心自在」常護法師奉茶,邀您以身心六感,喝出茶的禪滋味。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法鼓文理學院校慶】
博雅教育 展現活力


【深入法鼓文理學院】
藏在細節裡的教育品質

走進玄奘求法心路

果元法師敲鉢 細說音聲修行

【教育新聞短波】
僧大師長 對談梵唄與禪修

【教育新聞短波】新莊社大學員 天南寺耕心田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393期5月號
熟年好好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