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70期 2020.10.01 出刊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隆重出版

完整集結創辦人聖嚴師父的法身舍利 提供現代人安身立業、學佛修行指引


▲《法鼓全集》二○二○年紀念版完整保存聖嚴師父的法身舍利。(李東陽 攝)

【本刊訊】集結創辦人聖嚴師父生命菁華的《法鼓全集》,經過全面重新校對、整理、編輯,最終的定稿版本,十月由法鼓文化完整出版。《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於師父圓寂十年後發行,對於法鼓山四眾弟子,以及當代佛教的思想文化發展,別具意義。

《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的出版,緣於師父生前指示,希望為舊版《全集》重作校勘、修訂疏漏、增補未收篇章,也希望為各書所引用的資料,標註來源出處,以利後人閱讀和研究。《全集》自一九九四年首次發行至今,歷經四次增補修訂,初版為七輯四十一冊;二○○○年二版調整架構,擴增為九輯七十冊;二○○五年續編增補為一○二冊;二○二○年紀念版定稿為一○八冊。

面對師父橫跨五十多年、上百本著作,內容從內學到外學,性質從學術到普及,對象從僧眾、信眾到一般大眾,隨著時空因緣不同,哪些該調整與修訂?哪些需要重新整合?《法鼓全集》編輯小組召集人果毅法師表示,編輯過程中,團隊歷經無數次討論,循著過往師父在編輯書籍上所給予的許多原則性指示,審慎地擬定體例、抉擇取捨,務求留下最完整、最實用的一套《全集》。

紀念版《法鼓全集》共分九輯,包括:教義論述、佛教史、文集、禪修、佛教入門、自傳遊記、經典釋義、生活佛法、理念願景等九大類,其中舊版第九輯原為「外文著作類」,紀念版未收入,改為「理念願景類」,收錄師父致力推廣漢傳佛教、全面提倡人間淨土理念的相關文稿。平裝的流通版本也依紀念版確定。

著作等身的聖嚴師父,年輕時即發願,要將佛法化為淺顯易懂、切合日用的文字,與時代接合,讓人人都受用。《法鼓全集》可說是師父發願行願的具體實踐,不僅傳達佛法的智慧,提供現代人安身立業、學佛修行的指引,也是師父推動法鼓山理念、弘揚漢傳佛教的歷程與成果。

《法鼓全集》全面保存師父的思想,以及一生修學佛法、實踐佛法、分享佛法的內容,是師父的法身舍利。法鼓文理學院已故副校長杜正民教授曾將《全集》喻為「小藏經」,表示讀《全集》就是讀《藏經》。

果毅法師表示,《全集》二○二○紀念版歷經十年編校,也是法鼓山二代弟子接下續佛慧命任務的第一個十年,法鼓山僧俗弟子在這一場實境的歷史場域中學習成長。《全集》的完整出版,也象徵四眾弟子從穩健走向創新之路。

更多內容請見八版

2020法鼓山關懷生命獎頒獎典禮暨論壇

光中看見希望

支持鼓勵社會正向力量 帶動良善無盡循環


▲「2020法鼓山關懷生命獎」得獎者在逆境中淬鍊生命智慧,為社會帶來正向力量,頒獎貴賓代表社會給予支持及掌聲。 (李東陽 攝)

【何筱淇/臺北報導】由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辦的「二○二○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頒獎典禮暨論壇」,九月二十日下午於臺北市中油國光廳舉行,邀請前副總統陳建仁、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與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頒獎給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玉東國中教師王嘉納、臺師大公領系教授謝智謀三位得獎者。方丈和尚並與舞蹈家許芳宜、大提琴家張正傑共同以「逆光.遇見自己」為主題與談,近千位民眾出席觀禮,網路同步直播,讓更多人一起為得獎者獻上感恩與喝采。

「社會愈動盪不安,愈需要有人發起大悲心。」方丈和尚致詞表示,關懷生命獎是發掘關懷社會的能量,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許多國家籠罩在疫情的黑暗中,希望藉關懷生命獎拋磚引玉,鼓勵大眾關懷社會與人心,促成世界共好。

典禮前進行「關懷生命論壇」,方丈和尚、許芳宜、張正傑在主持人石怡潔提問下,分享如何在人生的逆光時刻突破極限、超越自我,並在展現光熱的同時,還能傳遞給需要的人。方丈和尚將人比作電腦,鼓勵大眾學習默照禪法開啟「省電模式」,時時回到身心清淨;追尋夢想時,有如火箭升空,飛愈高,需放下的包袱愈多。

許芳宜、張正傑分別以「真誠、熱情」、「誠實面對自己,相信自己與世界不同」,鼓勵年輕人堅持初心,在逆光時勇敢轉身,就會看見陽光。

張正傑也特別帶來〈天鵝〉、〈白鷺鷥〉、自創曲〈抗議莫札特〉及〈我的小寶貝〉等曲,大提琴與鋼琴合奏,樂聲和諧動人。

頒獎典禮上,「慈悲獎」得主王嘉納感動表示,自己的付出很渺小,感謝多年來支持玉東國中木工班的社會團體及善心人士,「我從這些家庭功能喪失的孩子臉上,看見他們因為學習木工而展露笑容,那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生命有了裂縫,光才能夠透進來。」獲頒「智慧獎」的謝智謀哽咽表示,自己曾遭遇家暴、退學和保護管束,走出陰霾後,帶領高風險孩子透過戶外活動,重建生命經驗,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正面影響,「唯有接受自己的自卑與不完美,才能真正從傷痛中站起。」

「大願獎」由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現任董事長陳彥翰上台領獎,落淚回憶已故創辦人陳爸(陳俊朗):「直到接手父親的大願,我才明白書屋對臺東的孩子有多麼重要!」他表示書屋能做的不多,最辛苦的還是弱勢家庭的孩子,未來將繼續承接父親的理念,做弱勢家庭永遠的避風港。

(更多內容請見二版七版

聖嚴師父紀實電影

《本來面目》全臺公益放映

▲紀實電影《本來面目》刻畫出聖嚴師父在困頓中仍心繫佛教、利益眾生的宏願與悲心。(李東陽 攝)

【江胤芝/臺北報導】由聖嚴教育基金會監製、張釗維執導的紀實電影《本來面目》,八月三十日下午在臺北國賓影城舉行首映會,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及歌手柯有倫、黃韻玲等嘉賓皆蒞臨現場,與七百多位民眾一同觀影。九月起,並於全臺公益放映。

方丈和尚致詞中表示,師父自寫下第一本書《正信的佛教》、復興漢傳禪佛教,到提倡四種環保,不斷透過教育、制度,落實佛教現代化。「緬懷師恩、實踐師教,是這部片最大的啟發,我看見師父在困頓中仍心繫佛教、眾生的願心。」

全片以細膩、富禪意的手繪動畫揭開序幕,刻畫一九七九年寒冬的紐約街頭,師父與美國弟子相互照顧的情誼。當時,甫經歷越戰、嬉皮興起的年代,美國人亟欲尋求身心安定,年近「知天命」之年的師父,隨順時代的因緣,成立東初禪寺,將禪法化為實用的教學,也播下日後成立僧團和開展中華禪法鼓宗的種子。

「聖嚴法師的生命歷程,就是一段段放下的過程。」本片透過口述旁白,引領觀眾深思,在不同的逆增上緣、與善知識的生命撞擊中,作為一位僧人,師父如何透過「放下」,開展出利益佛教、眾生的生命方向。

憶及拍片因緣,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表示,對於沒有完成師父囑咐她撰寫的傳記,始終感到愧疚,認識張釗維導演後,便想到可改以紀錄片形式來圓滿師父的期望。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分享,《本來面目》描寫一個平凡人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看見師父一生不斷學習成長,放下自己,為佛教帶來創新,深受感動。

本片製作耗時兩年半,過程中,為了領略禪的境界,張釗維導演更親自進禪堂打禪七,觀照到過去自己執著以紀錄片來改變社會、改變世界,反覆觀看影片後,讓他明白「唯有放下,才能再提起」,也因此安度自己的事業危機。

映後,現場觀眾也歡喜回饋:「原來師父是這麼浪漫、勇敢、不顧一切的人,感謝導演團隊的用心,讓我看到不同角度、更完整的師父。」

聖基會表示,全球疫情間,大眾對生命、生活都有更多反思,盼能經由師父利益眾生的宏願與悲心,帶給社會正向的啟發與溫暖。

新戒法師誓擔如來家業

九月十六日上午,法鼓山僧團於園區大殿舉辦「二○二○剃度大典」,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擔任戒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教授阿闍梨,與七位執剃阿闍梨為九位求度者剃度,在三百多位家屬親眷及義工的觀禮祝福下,圓滿受沙彌、沙彌尼戒等出家儀式。

九位圓頂的新戒法師,分別來自俄羅斯、香港、臺灣,由方丈和尚依禪宗法脈,賜法名、法號為:演向智上、演勁智正、演誓智願 、演維智新、演穩智定、演深智入、演植智福、演宥智慈、演千智界。

「進入如來之家,荷擔如來家業。」圓頂及受戒儀式之後,方丈和尚期許新戒法師,要將一切的眾生當做自己的親眷,並以「戒、定、慧」三學接引眾生。新戒法師們出離煩惱的家,找到真正的安心與自在,期許自己能夠分享佛法,接引更多人一同感受法喜。

俗家親友們感受新戒法師的轉變,衷心表示讚歎,未來也將護持新戒法師在新僧命的道路上,住持正法、利益眾生。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更多內容請見四版

2020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如期舉辦

◆法會日期:11月21~ 28日(六)
◆法會地點: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報名日期:
(1)線上填表:10月10日(六)上午9時起
(2)正式報名:線上填表完成後,請於10月24日早上9:00起至11月8日前,持預約編號至國內各報名窗口,完成報名手續並取得報到單。

◆報名須知:
1.本屆水陸法會僅開放臺灣地區受理報名。
2.年長者、慢性疾病、免疫系統及抵抗力較弱者,宜自行評估健康狀態,建議參與分處共修或網路共修。
3.本次法會採「實名制」,無法開放隨喜參加。
4.為保持社交距離,名額有限,請確認能出席再報名。
5.報名後若不克參加,請務必取消;修改以一次為限。
6.法會需全程配戴口罩,請審慎評估個人適應與否。

法鼓山將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之即時疫情,調整因應措施及公告,敬請留意水陸法會專區網頁。

下載>>法鼓雜誌第370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隆重出版
【2020法鼓山關懷生命獎頒獎典禮暨論壇】
光中看見希望
【聖嚴師父紀實電影】
《本來面目》全臺公益放映
新戒法師誓擔如來家業

2020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如期舉辦

下載法鼓雜誌第370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