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總會地區巡迴關懷疫後啟動

方丈和尚抵屏東│潮州 鼓手心凝聚

四眾弟子以法相會 分享法鼓山在地故事 方丈和尚勉勵護法信眾 成長自己也助人成長


▲屏東分會鼓手們與方丈和尚、張昌邦總會長歡喜相聚,一起分享佛法、以法相會。(張田沛 攝)

【陳玫娟/屏東報導】護法總會「方丈和尚抵溫叨──地區巡迴關懷」,今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九月十二、十三日從臺灣最南端的屏東、潮州兩處分會,再度啟動,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總會長張昌邦、紫雲寺監院常參法師等,在兩地二百多位護法鼓手的歡喜期待中,展開一連兩天「分享佛法,以法相會」的關懷行。

十二日下午,屏東分會信眾手持歡迎標語,熱情迎接方丈和尚一行人到來。「在地區的分會不管地方大小,目的都是為了分享佛法,以法相會。民眾學佛修行、參與法鼓山,分會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致詞的張昌邦總會長,感恩眾人長期在地區,盡心盡力推廣佛法,未來護法總會將整合與地區的連結,齊力護持與弘揚法鼓山的理念。

難得與方丈和尚、張總會長共聚,屏東老中青三代鼓手齊聚一堂,現任召委王居生及勸募、助念、法器、機構關懷等各組悅眾接力上台,分享在地區深耕成長的故事,從分會的創建過程、義工特性、重大事件,以及目前推廣法鼓長青班、悟寶兒童營、八式動禪、東港淨灘等現況。其中於社區公園推廣八式動禪,已持續十多年未曾間斷;還有定期至東港淨灘,邀集眾人做好小小的環保,在在展現屏東鼓手以長遠心分享佛法、實踐環保的行動力。

十三日上午,方丈和尚關懷行抵達全臺最南端的潮州分會,多位歷任召委與許久未見的鼓手們,都歡喜回家相聚。現任召委謝雅政分享,潮州在資深悅眾陳照興護持下,於一九九一年九月成立共修處,十一月即開辦初級禪訓班,近三十年來持續推廣禪坐、念佛、法會、聖嚴書院佛學班、心靈環保讀書會,是地區民眾學佛成長的好所在。

在「方丈和尚聊一聊」時間,屏東資深悅眾蔣麗卿提到自己已七十歲,雖然每天打坐,但生活中總忘了用方法,不知臨命終時,自己能做多少主?方丈和尚分享自己用禪修時的默照方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隨時將生命當成最後一刻,「這個觀念不只用來打坐,也是任何時刻都可用的方法。」方丈和尚勉勵眾人即使到生命終點,一樣要成長自己、幫助他人成長,「這也是實踐聖嚴師父教導我們的方法。」

中秋送暖愛即時

慈基會關懷慈誠康復之家、全臺各區關懷家庭


▲中秋節前,慈基會義工到慈誠康復之家,與院友共度佳節。(李佳純 攝)

【楊雅穎/綜合報導】「我們好想念你們喔!」九月十八日,法鼓山慈善基金會中秋慰訪北區第一站前往北投慈誠康復之家,院友見慰訪義工來訪,歡喜之情溢於言表。慰訪組長劉素卿與八位義工菩薩帶著柚子、月餅、物資前往關懷,與院友們一起誦持《心經》,院長陸秀真感恩表示,對於無法回家與親人團圓的院友們,義工的到訪更顯暖心。

慈誠康復之家收住精神復健者,多數院友少有回家機會。二○○八年起,北投慰訪義工每月定期前往帶領念佛。五十五歲的呂姓院友用緩慢語調說:「我一天念一千遍阿彌陀佛,因為我發願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王姓院友也說:「院長每年都會帶我們上法鼓山,我都很期待。」院長陸秀真表示,義工們長達十二年的陪伴,對院友幫助很大,他們的寂寞傷痕,非常需要愛與關懷來修復。

義工楊淑暉記得十年前剛帶念佛,院友誦經不到兩句心就飄走,現在不但能誦完《心經》且歡喜念佛。劉素卿也說:「彼此關係就像朋友,很安慰他們都在穩定進步中。」

十八日下午,新莊地區也展開對關懷戶的中秋慰訪,義工江秀珠、李滿足騎著摩托車載著物資,穿街過巷,為關懷戶送上應景物資。收到月餅的鄭菩薩表示,若沒有這盒送來的月餅,家裡也捨不得花錢買。婆婆失智,先生中風,她感恩法鼓山獎助學金對四個孩子的鼓勵與協助,幫助他們度過最困難時期。另一關懷戶張菩薩兩個讀幼兒園的兒子,一看到義工送來的海苔,迫不及待請媽媽幫忙拆開想吃。

慰訪義工表示,每次看到關懷戶就像見到朋友般歡喜,拜訪關懷戶等於親眼見其生活安穩與否,總會放心許多。至九月底,慈基會中秋關懷陸續於北中南各區親送溫暖與祝福,共近七百七十戶案家受惠。

護法總會林口分會啟用系列講座

常遠法師│許仁壽 分享佛法的智慧日用


▲常遠法師勉勵大眾學佛修行要及時,並強調廣結善緣的重要性。(林口分會 提供)

【本刊訊】護法總會林口分會新址八月啟用後,隨即規畫八場「啟用系列講座」,八月三十日、九月十三日先後邀請僧團都監常遠法師、護法總會副總會長許仁壽擔任主講人,揭開分會弘化的序幕。兩場演說座無虛席、掌聲不斷,聽眾表示內容十分生活化,非常受用。

常遠法師以「廣結善緣,修學佛法」為主題,說明修學佛法的要義,勉勵大眾修行要及時且趁早。法師先以「須彌穿針」為喻,讓大眾體會「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再以《雜阿含經》中的偈子:「明月汝莫出,待我斷其瓜,我持瓜去已,任汝現不現。」作為修行趁早的有趣啟示。

「宗教主要的功能,在於讓人增長智慧與慈悲。」法師提醒大眾參與宗教活動時,應理智思考判斷,選擇與個人相應的團體。法師生動有趣的分享,彷若心法的傳授,讓大眾了解不僅要重視外在的莊嚴,更應透過修行,以佛法觀照自己的身口意三儀,追求內心的莊嚴。

許仁壽副總會長從「生活要快樂」、「生命有意義」、「生死皆自在」三個面向,與大眾分享「禪悅的人生」。

「不要讓外境決定你開心與否,要將快樂的發球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做自己的主人。」許仁壽分享自己生活的選擇,如同聖嚴師父開示的「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說明自己如何實踐「四要」,過去在職場時,每月捐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安居二十幾坪的房子,直到孩子們各自嫁娶後,才有空間做自己的書房。在證券市場工作三十年,沒有任何證券戶頭,只為了不給自己起貪心的機會。

許仁壽期勉大眾,學佛即是理觀與事修,在職場與家庭中都可以運用佛法,不必等待退休再學佛。

農禪寺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時間】10月17日(六)9:00~17:00
【報名】請上網填寫報名表後,持「報名資料編號」至農禪寺、總本山、雲來寺及安和分院,完成報名手續 (座位有限額滿為止,恕不接受隨喜者參加。相關防疫規定,請參照網站說明)
【網址】https://ncm.ddm.org.tw
【洽詢】(02)2893-3161分機801~804

2020法鼓山 關懷生命獎

翻轉生命的悲智願行

生命有了裂縫,光才透得進來!「2020法鼓山關懷生命獎」三位獲獎者在人生逆境中,
化苦難為翻轉生命的契機,並將光亮播灑給需要的人,為社會示現了悲智大願的菩薩行。

【慈悲獎】

王嘉納│為孩子打造希望工廠


▲王嘉納(右)獲頒「慈悲獎」,與頒獎人錢復合影。(李東陽 攝)

「我回到自己的故鄉,看見這些孩子跟他們的家庭,彷彿看見過去的那個自己。」曾獲國際技能競賽家具木工雙金牌的王嘉納,當年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時,原本計畫回花蓮實習一年,畢業後出國創業,但看著家鄉這群孩子的處境,他實在無法轉身走開,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貧窮家庭長大的王嘉納,認為自己能翻轉命運的原因,是因為學習路上遇到願意幫忙的好老師。於是,他也決定用自己的木工專長,引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找回自信。他到處募款、申請教育補助,花了十年,才以國中技藝班的名義,正式在玉東國中成立木工專班。

孩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磨出興趣與自信,而王嘉納每年讓孩子到臺北辦家具展,走出村落向大眾介紹作品,啟發他們不因成績低落而放棄自我。每年展覽的所得,除部分留做木工專班材料費,其餘捐給社福機構,王嘉納不忘教育本質,他希望孩子們懂得傳遞善意與互助,將愛擴散出去。

「我陪伴木工班的孩子二十多年,但沒辦法讓一個孩子留在家鄉。」去年(二○一九),他計畫在玉里打造「希望工廠」,讓在地有一個真正的產業,創造工作機會,讓孩子留在故鄉,才有機會改變更多弱勢家庭的命運,翻轉他們的未來。

(何筱淇)


【智慧獎】

謝智謀│冒險教育提昇生命


▲「小謀老師」謝智謀(右)由方丈和尚頒發「智慧獎」。(李東陽 攝)

帶學生攀登喜馬拉雅山、到阿拉斯加划獨木舟、到尼泊爾、印度與泰北蓋學校……這是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謝智謀,長期推動的戶外冒險教育與治療方案,他把曾受性侵、毒癮、保護管束等青少年及家庭勇敢帶向世界,至今已協助超過二千位少年重返社會,回歸正常生活。

人稱「小謀老師」的謝智謀,出生貧困家庭,從小經歷家暴、中輟、混過幫派、還曾被銬上手銬遊街送往地方法院。然而,「生命有了裂縫,光才透得進來!」因為信仰,那個當年被老師罵「不良少年,死小孩,垃圾」的學生,浪子回頭成為大學教授,還拿到全國師鐸獎。他將生命的裂痕,轉為對別人的祝福。

「在戶外看得到孩子的真實,也更能對話、引導跟反思。」許多個案長期活在無能、沒自信、人際困擾等負面經驗中,卻可以在戶外活動時,發現那個「曾經的自己」。帶到戶外賦權,放大戶外生活成功的經驗,他讓孩子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重現內在生命力量。這樣的教育理念也傳遞給學生,去影響更多孩子的生命,讓世界更美好。

「把全世界當教室,不要把教室當全世界;用背包代替書包,用山路代替網路;用勇氣代替放棄,用夢想代替幻想!」小謀老師的冒險教育持續為更多人開啟生命視野。

(梁金滿)


【大願獎】

孩子的書屋│迷惘學童第二個家


▲「孩子的書屋」董事長陳彥翰(右)從前副總統陳建仁手中,代表父親陳俊朗接下「大願獎」。(李東陽 攝)

一九九九年,人稱「陳爸」的陳俊朗重返臺東故鄉,從照顧兒子的同學開始,踏上教育救援之路。「孩子的書屋」陸續在偏鄉部落拓展據點,除了陪伴弱勢家庭的孩子,他們也進入社區底層與邊緣家庭,把走上歧路的小孩拉回來。

「許多不想讀書的孩子,在外成群結黨,如果以讀書之名邀請他們來『孩子的書屋』,那他們怎麼會來?」書屋團隊成員吳金滄說,陳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思考什麼才是這些孩子真正的需要,於是書屋提供各種多元課程與活動,並在暑假帶孩子單車環島、划獨木舟、登山越嶺,透過挑戰式的學習,讓孩子找回內在的力量與希望。

陳爸不僅陪著孩子圓夢,也帶著團隊築夢。書屋與一群身有刺青、神情淡漠,被學校或社會排斥的中輟生成立「黑孩子」工班,自己蓋書屋;自創「黑孩子黑咖啡」品牌,培訓弱勢孩子學會手沖咖啡、門市服務,取得國際證照。二十年來,陪伴上千名臺東的孩子,逐步影響並翻轉他們的生命。

二○一九年,陳爸因心臟不適與世長辭,現任書屋董事長陳彥翰,回想起父親時說:「他是大家的陳爸,也是我爸爸,是一個跟你很親密又尊重你,那個最好的朋友。」陳爸離開至今,書屋團隊成員依然堅守崗位,共同承接他的大願,期望所有弱勢孩子,都有能力獨立自主,真正從黑暗的角落走進陽光。

(何筱淇)

【護法總會地區巡迴關懷疫後啟動】
方丈和尚抵屏東│潮州 鼓手心凝聚

中秋送暖愛即時

【護法總會林口分會啟用系列講座】
常遠法師│許仁壽 分享佛法的智慧日用

農禪寺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2020法鼓山 關懷生命獎】
翻轉生命的悲智願行

【慈悲獎】王嘉納
為孩子打造希望工廠

【智慧獎】謝智謀
冒險教育提昇生命

【大願獎】孩子的書屋
迷惘學童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