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懼迎面生死

寶雲寺舉辦生死關懷對談 退居方丈、吳怡昌、張寶方 分享善生好死的智慧


▲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左二)、吳怡昌(右二)、張寶方(左一)對談善生好死的智慧。右一為主持人果賢法師。(梁忠楠 攝)

【陳逸慧/臺中報導】善生好死是人們對生命的基本期待,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災難與疫疾,當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準備?九月十二日上午,寶雲寺邀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員榮醫院副總院長吳怡昌、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張寶方,對談「有備無懼迎面生死──傳統智慧的生死關懷」,與二百二十五位聽眾一起關注及省思生死大事。

對於死亡,三位與談人都有深刻的體驗。出家後,長年擔任助念團輔導法師的退居方丈分享,想超越生死,需有佛法的因緣因果觀,「活著時候盡責活,走時才能灑脫道別。」退居方丈表示,很多年紀大或生重病的人,都會希望趕快離世,他都會給予「珍惜每一口氣,活在當下」的祝福勉勵。二○○七年擔任方丈和尚時,見聖嚴師父日益衰弱,他以多年投入大事關壞的經驗,明白師父雖然已立下遺言,仍必須及早準備,於是帶領僧團著手「圓滿專案」的規畫。他表示,由於平日累積的資糧,讓他在面對俗家父母往生、師父捨報時,仍能安心去執行法務。

吳怡昌分享醫學院二年級時,第一次面對大體老師,當時感覺只是獲得知識,直到二○○七年參加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三,親近許多善知識,面對親人往生時,才感到生命無常。他談到醫學是講求實證的科學,習醫時被訓練「斷念」,以避免影響下一位病患。學佛後的他,了解佛法以三世因果觀看待生命,「對於前世,要滿懷感恩及懺悔;今生是來還願和負責;面對未來,則是在今世培福種福,累積資糧,才能無懼。」他體會醫生無法掌握生死,只能盡己所能,學習更謙卑地面對生命。

張寶方談到年輕時,一百多天內失去了雙親,又很快走入婚姻、生下女兒,短短時間裡經歷人生大事,看見自己失落的同時,還是要對生命負責。後來有因緣走入安寧病房當志工,也在法鼓山接受大事關懷培訓,並參與助念,「幫助別人的時候,有正向的思惟、盡心投入,自己才會有力量。」她分享許多個案在面對死亡時,都會對許多事深感遺憾,所以最好在往生前,做好交代及和解。

七十多歲的聽眾趙文財於講座後分享,自己十多年前生病,走過了生死關頭,來法鼓山學佛、當義工,建立正知正見,讓他努力活下去,更懂得培福修慧,為未來儲存資糧。

【東初禪寺│紫雲寺】中元三時繫念法會

念念彌陀 迴向全球受苦眾生


▲紫雲寺「中元三時繫念法會」由果醒法師主法,帶領網路及現場信眾精進共修。(紫雲寺 提供)

【本刊訊】分處東、西半球的紐約東初禪寺、高雄紫雲寺,分別於八月三十日、九月六日啟建「中元三時繫念法會」。受全球疫情影響,兩地法會皆以線上共修方式為主,各地信眾透過網路直播,一同精進修行、祈福安心,超薦先亡眷屬以及所有在疫情中的往生者,蒙佛慈力,速往淨土。

擴建中的東初禪寺,於象岡道場舉行法會,由住持果元法師主法;紫雲寺則由禪堂堂主果醒法師主法。持續五、六個小時的佛事分為三個時段,主要唱誦《佛說阿彌陀佛經》、〈往生咒〉、「普賢十大願」及懺悔發願。「三時繫念」是元代中峰明本禪師所提倡,目的是勸勉大眾修持淨土法門以得解脫,並憑彌陀願力,勸導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茫茫業海和輪迴之苦。

雖為淨土法門,儀軌裡,中峰明本禪師的開示卻句句禪機,直指本性,禪淨相輔相成,互容互攝。所有與會者一起熏修戒定慧,化迷啟悟、得身心安樂,更以此感召眾亡靈一同受益。

「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果醒法師依儀軌內容開示,說明覺海即是佛性,虛空如覺海中的一片雲。覺海本無一物,因一念妄動不覺而生無明、能所,才有虛空、世界、眾生、業果,因此在娑婆世界中生死流轉。法師以「三輪體空」勉勵大眾破除自他、粉碎虛空,了解度自己就是在度所有眾生。

三時繫念法會前,紫雲寺於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五日,舉行為期七天的地藏法會,主法常耀法師以「明珠指路──地藏菩薩的生命指南」為題開示。法師提到整部《地藏經》融合了地藏菩薩的大悲願,以及諸佛菩薩的見證,讓我們更了解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進而勉勵大眾以誠心、信心和恭敬心來參加法會,必能與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相契相通。

由於臺灣疫情趨緩,紫雲寺地藏法會除了鼓勵大眾在家網路共修,九月一日起也開放大眾參加,配合防疫措施,入寺量額溫、實名簽到、全程戴口罩,期盼藉由精進修行、法會熏習,社會大眾都能在防疫新生活裡,心安平安。


▲東初禪寺於象岡道場舉行「安心平疫中元三時繫念法會」,超薦疫情中的往生者。(東初禪寺 提供)

紫雲寺─法鼓青年開講

林子竣傳遞善念夢想


▲林子竣(左)鼓勵每位追夢的人,持續以熱血、冒險的精神實現夢想,傳遞善念。(翁毓謙 攝)

【曾意卿/高雄報導】「從街友環島起步,以熱血、冒險、瘋狂為精神,用影片傳遞小小的『善』。」九月十二日上午,紫雲寺「法鼓青年開講」邀請SALU工作室創辦人林子竣以「在夢想能當飯前,我先吃麵」為題,與五十多位青年分享透過各項真實冒險,認識社會背光處、凝聚網路聲勢,讓行動產生影響力的故事。

大學畢業前便決定創業的林子竣,自稱是「吃麵青年」,創立工作室前,因大四畢業專題規畫了一系列公益議題,其中一項企畫是與兩位夥伴以「街友」身分環島,嘗試融入他人的生活。這趟挑戰自我的旅程中,與許多不同身分的人對話,也聽到很多街友的生命故事。旅程結束後,他的環島紀錄影片在網路上掀起關注與討論,這讓他開始尋找自己,甚至望向社會的幽微角落。

「我想當一個說故事的人,不需要漂亮的文字,需要的是親身經歷的事。」二○一八年,林子竣製作第一支創業影片告訴世界:有一艘乘載夢想的船已悄悄出航。他與夥伴走進弱勢族群的生活中,用影像記錄親身的體驗,用平等的視角與他人互動。雖然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他們抱持慈悲與智慧的心念,同理他人、關心生活周遭的微小人事物,持續為社會注入正向的力量。


蘭陽分院─心靈防疫講座

楊孟達講授健康覺招


▲楊孟達醫師說明身體的病是警報器,潛意識透過它來提醒我們要超越對立。(蘭陽分院 提供)

【郭淑娟/宜蘭報導】蘭陽分院「培福有福」系列講座「心靈防疫幸福三覺招」,首場於九月十九日邀請身心科醫師楊孟達,以「疾病的希望」為題,帶領聽眾檢視疾病與內在性格的關係,進而從疾病中覺察和調整自我,近一百六十位民眾到場聆聽。

楊孟達提到疾病與健康,宛如陰跟陽,兩者看似對立實則並存。因此,人們無法只要健康,不要疾病。身體的病是警報器,是潛意識透過它提醒我們要超越對立、趨向完整。他舉出多種疾病的實例,帶領眾人認識各項常見疾病所傳達的心理訊息,譬如:無法解決衝突問題,向內攻擊便形成胃潰瘍;處於恐懼當中,就容易腹瀉。氣喘則顯現胸部緊繃,代表與世界隔離、對外界敏感的反應,若能拋開追求完美的心態,不渴求他人的讚美,不壓迫自己,才能遠離疾病。

楊孟達表示,我們可以透過症狀試著與疾病對話,找出疾病的源頭,覺察潛意識裡未被滿足的需求,藉由承認、接納、整合這些需求,疾病才能被轉化和療癒。

有位聽眾分享,聽楊醫生提到「疾病是果,心念與業力是因,唯有修正自己的習氣,才能超越業力的方程式」,給她很大的提醒。由於父母親都是癌症患者,雙親的病猶如菩薩示現,雖然痛徹心扉,也讓她警覺並決心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身口意,超越家族的業力方程式。

各.地.短.波

香港道場 圓滿藥師週共修

為期七天的香港道場「心安平安藥師週」網路共修,九月五日於藥師法會後,圓滿已持續多期的藥師法門共修。四位常住法師及線上共修的信眾,一同恭誦一○八遍〈藥師咒〉,仰仗藥師如來的本願力,集眾人的善根福德,祈祝疫情平息,眾苦解脫。

監院常展法師開示時,提到藥師法門的現世法益,正是世界當前的疫災所需要,「大家多月共修的努力,也許未必立見成效,但定能與所修法門相應。」期勉眾人堅定信念,學習藥師如來發大悲願心,隨緣奉獻,將修行力量延續到生活中。

數個月來,香港道場邀請大眾藉由誦經、持名、持咒、憶念恭敬藥師如來,安住身心,網路共修暫告一段落後,持續鼓勵眾人實踐《藥師經》的修行方法,捨惡修善,為充滿貪瞋癡的身心排毒,發菩提心,饒益有情,讓智慧與慈悲不斷增長,即能惡難不臨,災劫自消。

(編輯室)


信行寺 培訓活動主持人

如何成為稱職的活動主持人,接引十方大眾親近佛法?信行寺於九月五日舉辦「活動主持人培訓」,由資深主持悅眾陳修平擔任講師,與二十五位學員分享珍貴的主持經驗。

「作為主持人和司儀的重點,在於表達活動的精神。」影片開示中,聖嚴師父說明主持人首要工作為凝聚共識焦點,再則以儀態用語、臨場應變及氣氛掌握,展現法鼓山的精神,並強調要能讓所有人共同參與,使活動進入與會者的生命中,離開後仍回味無窮。

陳修平接續分享七項主持重點,包括:現場環境功能介紹、對出席者的關懷、針對活動目標穿插醒腦活動、總結時感恩出席及護持者等,並親身示範主持人需具備的靈敏特質。針對共同的緊張心情,提醒學員善用禪修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上台演練時,學員們發揮創意,活潑呈現自己的名字和個人特色。學員黃裕峰表示,課程先講解、後實作,真實體驗上台的緊張感受,也了解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應該多多練習。

(王婷鈺)

有備無懼迎面生死

【東初禪寺│紫雲寺 中元三時繫念法會】
念念彌陀 迴向全球受苦眾生

【紫雲寺─法鼓青年開講】
林子竣傳遞善念夢想

【蘭陽分院─心靈防疫講座】
楊孟達講授健康覺招

【各.地.短.波】
香港道場 圓滿藥師週共修

信行寺 培訓活動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