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9期 2016.07.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惠敏法師(右)與陳亮恭醫師(左)認為,良好的生活與運動習慣,有助於老年生活更健康。

【迎接晚年2.0】

健康到老 樂齡真美好

▲杜正民教授(右)、黃勝堅總院長(左)分享佛法運用在安寧療護的可能性。

眼看「法定」的老年就要到來,身、心與生活該如何做準備呢?

臺北安和分院舉辦「迎接美好晚年」講座,

分享樂齡的觀念與智慧,

讓您升級當個健康、快樂又有智慧的長者2.0!

◎文/邱惠敏 圖/吳嘉峯

六月十一、十二日端午節連續假期,近八百位學員一大早即到安和分院報到,聆聽「迎接美好晚年」講座。多面向的內容,兼具理論與實作,讓端午佳節的收穫格外豐盛,學員更期許自己邁向2.0版的晚年,老得健康、老得有智慧。

終身學習 養成生活好習慣

此次講座共有九堂課、四場論壇,邀請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揚生基金會執行長許華倚、法鼓文理學院杜正民教授、生命教育學程主任辜琮瑜,從佛法、醫學、文學、哲學等不同領域,以及老人關懷案例、身體伸展減壓、觀看影片等活動,探討高齡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與契機。

講座第一天,惠敏法師分享博雅樂齡之道,就是多微笑、多運動,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抱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從每天的生活中體驗無我、無常,如此面對死亡時,就能比較坦然。

「老年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心態」,陳亮恭醫師勉勵長者,勿過度在意年齡,即使器官退化,仍可積極參與社會,當個2.0版升級的長者。第二天的課程,則分享銀髮族最常見的憂鬱和失智等精神疾病,透過了解、學習同理心,進一步調整照顧與關懷的方式。許華倚執行長則帶著現場學員練習「十指感恩」、「每日生活心情檢視」等安心減壓之道。

發無盡願 展現生命價值意義

▲每天練習「十指感恩」,感受平凡的幸福,無形中減壓,也能提昇自癒力。

杜正民教授在第二天講座一開始,即分享自己的病痛,讓他生起「病願行」,著手彙整佛典裡關於老、病、苦的字句,建構「法的療癒資料庫」。「真空妙有之道在於發無盡願,行無量行。」辜琮瑜主任用這句話,期許大家走一趟漂亮的人生之旅,展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學員楊瑞香表示,「法的療癒」從佛典角度看生死,為她打開學佛的另一個角度,期待「法的療癒資料庫」早日完成。

黃勝堅總院長透過一則則影片,讓學員看到醫師背著高達九公斤的器材,走進患者的家中,讓居家安寧成為臨終最沒有遺憾的生命學習。六千多個生命軌跡的洗禮,鋪展出醫療的願景,即「預防受苦心安寧」。黃總院長的分享隨即引起回響,學員周淑華聽完後,發願加入居家安寧志工行列。

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表示,安和分院五、六年來一直致力於長者的關懷,看到愈來愈多人加入長青班,更加體認到高齡化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歡迎大眾一起來學習「健康到老」。法師感恩講師們的分享,也感謝兩日來超過三百人次的義工,共同成就這場名符其實的「勝會」。

.............................................................................................................................................................................................

【2016僧大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發表】

展現圖文創意 省思研究並呈

◎黃佳卿

▲畢業學僧發表研究成果並接受提問,是對僧大修學歷程的總整理。(吳嘉峯 攝)

▲學僧的畢業製作,充分運用數位科技與圖文傳播。(王傳宏 攝)

一年一度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發表,六月六、七日於法鼓山園區階梯教室舉行,二十三位學僧展現新世代弘化創意,以圖文書、繪本、教學影片、口述歷史、教案手冊等呈現方式,為出家養成階段的最後里程,畫下美好句點。

今年的發表人數為歷屆最多,題目多元紛呈,兼及研究、實用與實修等面向,包括整理聖嚴師父禪七開示、禪修帶領方法等,期能作為弘法與研究的參考,多部作品著重實用與史料回溯,如農禪寺故事、開山紀念館規畫、法鼓山殿堂莊嚴事記、茶會培訓手冊、學習生活的考驗與體驗等,獲得師長與同學的熱烈回饋。

其中,演廣法師以實際帶領孩子禪修的經驗,編寫《幸福禪:兒童禪修教學》,提供兒童營或親子禪教案運用,帶領孩子認識幸福、體驗幸福。《甘露茶會手冊》由演中法師、演地法師聯手,從學習泡茶到善用心理諮商技巧,提供僧眾弘化參考,透過茶會與茶談,傳遞佛法修行的安定力量。

二○一三年起,編布已走入法鼓山殿堂布置的歷史,演柔法師特邀請護持場布數十年的曾國山、廖美櫻菩薩示範,錄製教學影片,為寺院傳統手工藝留下珍貴影像。

另一項莊嚴殿堂不可或缺的供果,由演因法師與演恩法師追溯法鼓山排供果的演變過程,也為指導供果的黃麗月菩薩,記錄擔任義工數十年來的生命故事。

整理自聖嚴師父的《沙彌律儀》課程,演謙法師畢業作品《四大威儀彙編》,以輕鬆、有趣的編輯方式,介紹出家生活細行,指導老師果高法師講評時表示,爾後入學的學僧與行者,從此有了傳承「法鼓家風」的參考依據。

從韓國海印寺到僧大參學的心空法師,因發願將《大悲懺》儀軌帶回韓國,畢業呈現即是在法會中擔任維那,他透過師長與同學的協助,在短短五個月間,從一字一音學起,記誦〈大悲咒〉、疏文、獨白等,學習過程備極艱辛,卻是一份最難忘的畢業禮物。

.............................................................................................................................................................................................

【東初老人傳出版】

東方初白 典範再現

◎文/楊仁惠 繪圖/蘇力卡

在東初老人圓寂四十週年之際,法鼓文化於七月份出版了《東方初白——東初老人傳》,以七大篇章,書寫東初老人堅韌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帶領讀者回到二十世紀初,走一趟貫徹「人生佛教」理念的生命故事。

《東方初白——東初老人傳》一書,作者鄭栗兒親訪東初老人的祖庭觀音庵、焦山定慧寺等地,爬梳東初老人著作、文章,整理多位東初老人弟子、學生、故友的訪談、書信與紀念文字,生動地描繪當時的社會環境,將東初老人的想法與心境,以及與人互動的言談,以優美的文字敘述,讓東初老人的身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故事從一九二○年,中國江北小鎮的黎明寫起,在新舊社會交替,與革命、戰爭的時代中,少年的東初老人決心出家,經歷受戒、佛學院的鍛鍊,長成性格堅毅的優秀僧侶。在青壯年時代,任職焦山佛學院院長、定慧寺住持,從對學僧的嚴格要求中,可見東初老人對佛教人才養成的期望,他自己也從繁重的寺務中,淬煉出敢於擔當的智慧。

一九四九年東初老人攜帶「中國佛教會」招牌渡海來臺,展開他復興佛教文化的後半生。他不但創辦《人生》、《佛教文化》刊物,發起影印《大藏經》,並創建中華佛教文化館為弘法基地。從剃度聖嚴師父、教導果如法師等弟子的歷程,可看出他識人、育才的不凡眼光。

在最後一章〈薪火相傳〉,東初老人用一生的力量,以守護的佛教薪火,點燃了法鼓山的源頭,是他施以種種磨練與考驗,推動了聖嚴師父的成就。東初老人貫徹一生的堅持:佛教與時俱進的革新,僧伽人才的教育與培養,佛教文化與藝術的推動,以及效法百丈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食其力、勤儉惜福的美德,都是法鼓山道風的起源。透過《東方初白——東初老人傳》,這些美好的精神與思想,將能流傳得更長更遠,啟發來者。

.............................................................................................................................................................................................

【迎接晚年2.0】
健康到老 樂齡真美好

【2016僧大畢業製作暨禪修專題發表
】展現圖文創意 省思研究並呈

【東初老人傳出版】東方初白 典範再現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