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9期 2016.07.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溫哥華道場舉行第一屆菩薩戒,學戒、受戒的感受格外殊勝。(隨行小組 提供)

傳續師願 菩薩戒在北美

一九九一年,聖嚴師父在美國紐約東初禪寺,

舉辦了第一屆在家菩薩戒,

今年菩薩戒再傳至加拿大溫哥華,

東初禪寺也傳續了七屆。

在西方求受漢傳佛教戒律,因緣難得,

與您分享這份受戒的殊勝與感動。

家人成了同學伴侶

◎葉琳雯

幾年前在溫哥華道場皈依三寶時,並沒有想過自己會求受菩薩戒,而且還是和父母、弟弟,全家人一起受戒。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學佛只限於參與法會及聆聽講座,直到一年前,溫哥華道場開始籌備菩薩戒會時,在聽說內容以及受戒的意義後,我們開始對菩薩戒產生好奇,想知道除了三皈五戒之外,為何還有菩薩戒?而受了菩薩戒,日常生活會因為戒律的緣故而有所改變嗎?

由於這些疑問,我和家人沒有在第一時間報名,心頭仍舊掛念著工作、課業、家裡的寵物,還有其他種種「俗事」。直到某天,法師一番鼓勵:「只要有決心,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因此,我們開始認真地安排,分別向公司申請假期。說來有趣,原本弟弟的指導教授想派他去參加研討會,後來竟改變主意,弟弟立刻把握時機,毫不猶豫地填妥報名表,和家人一起來受戒。

戒會期間,心裡對於受戒的諸多疑問,在聖嚴師父每天的影音開示中,一一獲得解答。四天三夜的菩薩戒會,對我們一家來說不但意義深刻,對佛法的認識又更多了。佛法不再僅是勸人為善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教導我們,如何根據這些戒律調伏自己的心,讓自己在變化萬千的大環境中穩定心念,以利己利人的原則,平穩地走在這個世界上。

師父在影片中開示,戒律除了規範自身的行為,更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遵守這些規則與精神,便不會侵犯到他人的界線,對他人、對自己造成傷害。對我來說,這真是再貼切不過的教誨了!我們平常遵守交通規則、遵守法律,不也正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嗎?

儘管師父開示菩薩戒的影片,是十多年前所拍攝,然而內容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減損其合理性與價值,讓我深深體會:佛法的確是不受時空限制的法寶。

感謝法師們從臺灣、美國前來成就這場殊勝的菩薩戒會,義工菩薩們每天辛勤地照顧,以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提供的優美場地。更感謝能有這樣的因緣,和家人一同受戒,往後我們不但是家人,也是學佛路上的同學伴侶。

 

走上自利利他之路

▲紐約東初禪寺的菩薩戒於象岡道場舉行,全程中、英雙語並行,祈願大眾圓滿受戒。(隨行小組 提供)

◎王怡文

五月十八日,我與多倫多分會八位菩薩們,一同前往七百多公里外的象岡道場,參加東初禪寺第七屆菩薩戒。

雖然在報名前,已做了許多功課,對於受戒的意義還是有點懵懂、對如何持戒仍充滿各種疑問,只是單純地相信聖嚴師父所說,菩薩戒是「三世諸佛的搖籃」,是大乘佛子發願成就佛道該做的事。

戒期剛開始時,身心還沒有完全安定,見到久違不見的師兄、師姊,還是忘情地散心雜話,之後才驚覺自己的習性竟這麼重,內心深自懺悔。浮動的身心,隨著壇場的莊嚴、法師的關懷勸勉、同修菩薩的精進道心,還有護戒義工的全心護持,漸漸地安頓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全然配合著緊湊的行程,不斷地學習、演禮,同時深怕自己業障太重,無法順利受戒,因此一有空就拜佛,持誦佛號。當演禮至請聖降壇時,維那法師唱完第一句「香花迎」,還來不及張口跟唱,淚水已然潰堤。

宿世累劫以來,自己曾因貪、瞋、癡、無明,犯下各種過錯、對別人造成傷害,有些完全不記得,或沒有機會說抱歉,仍能得到釋迦如來、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十方一切如來及菩薩的慈憫,得受三聚、十善、十無盡清淨戒。我至誠懇切地在佛前懺悔,祈求諸佛慈悲護佑,也發願對自己曾犯的錯誤負起責任,永不再犯。

歷經四天的菩薩戒期,身體雖然有點疲憊,心情卻是充滿無限感恩與法喜,感恩各種因緣的成就,同時也感到任重道遠。

受菩薩戒只是開始,願自己未來能積極地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以這期的有限生命自利利他,在眾生中成就菩提心,也成就他人的菩提心,一步步踏實地走向成佛之道。

..............................................................................................................................................................................................

【方丈和尚會客室】

不好,是轉好的契機

◎果東法師(方丈和尚)

近期我常講:「把握當下,珍惜每個相遇的因緣,菩薩道就在眾生心行中。」我們每天的生活,不太可能事事順心,或許有人認為:「眼不見為淨」,只要不理會、抱持事不關己,自己就不會有煩惱了,但這不是修行。也有人面對遷變的人、事、物新局,一時找不到立足點,進退失據,終日與煩惱為伍,那也不是修行。

不久前,我遇到某位義工,問起最近好嗎?她皺著眉說:「不好。」原來她即將承擔的執事,因為關懷的法師期許能擴大服務法緣,於是講了一句話:「我們要突破過去的做法。」但很可能說法上不盡周延,未能將原則及調整的做法說清楚,留給參與者不同的想像空間。而她身為執行者,最關心的是,過去有明確做法,而現在關懷要擴大、賦予彈性,但是執行的標準在哪裡?她被這句話卡住了,直說很煩惱。

其實,方法是活的,就看怎麼應對處理。凡事必有因,已經行之多年的做法,現在提出調整需要,必然有其因緣過程。比如各地執行者的回饋,或是法師評估團體應當可為更多人服務等考量所致。重要的是,面對問題,要適時反應,及時溝通;不要因為一句話,馬上起煩惱。不妨想想,新的因緣出現,是要啟發我什麼?成就我什麼?除此之外,也要學習體諒、包容,善解他人的出發點。同樣的話,我也轉達給負責的法師。

「轉化壓力,成為助力。開發潛力,保持毅力。」面對各種境界,轉念做好心靈環保,才是真工夫;一時的不好,正是讓我們學習慈悲智慧、開發潛力,漸漸轉好的契機。結果她說,聽您這麼一講,好像都沒問題了。

..............................................................................................................................................................................................

與孩子一起吃飯趣

◎張宜芬(桃園市瑞埔國小教師)

曾經,手機是我吃營養午餐時,最重要的配菜。除了配手機,我也愛與學生聊天,常在午餐時刻,不知不覺地讓教室成為菜市場,只好不斷提醒大家:專心吃飯、請安靜……

上了傳燈院推廣的「吃飯趣」課程後,回到學校,我讓班上一位同學負責播放CD,並提醒孩子們,當音樂響起,就要坐正、安靜、專心地吃飯,為了以身作則,我也將心愛的手機收到抽屜裡。

因為不能看手機、不能和學生聊天,我常兩眼發直地看著飯盒裡的飯菜,一邊發呆,一邊吃午餐。剛開始,師生都覺得有些彆扭,後來,大家跟著CD中的引導,聞一聞、看一看,一邊嚼、一邊數……慢慢地,逐漸能從眼睛、鼻子、嘴巴中,感受出飯菜的色、香、味,原來那些似乎一成不變的菜色,其實特色獨具呢!

有一天中午,因為擔任交通導護,回到教室時已十二點多了,孩子們已經開始吃飯。踏進教室那一剎那,感動像一股暖流,流入我的心中。學生們在沒有老師提醒之下,全班聽著「吃飯趣」CD的引導,安靜、專心地吃著營養午餐,整個教室充滿了靜謐、安和的氣氛,看到學生這樣自動自律,真是感動啊。

目前,學生們已能「安靜、專心吃午餐」,期待他們也能漸漸體認「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諦,打從心底感恩,進而愛物惜物,知福惜福,這也是我的教學目標,與大家共勉之。

..............................................................................................................................................................................................

【修行路上】

該做什麼 就做什麼

◎張演慧

這次參加在天南寺舉行的禪七,監香法師引導大家在禪堂快步經行,幾十圈下來,汗流浹背。突然香板擊地,清脆聲響,大家停止腳步,所有的動作戛然而止。

正當我上氣不接下氣時,耳邊響起法師的話:「還有什麼好爭的?一口氣上不來,虛榮、感情、財富,全部都帶不走、全部都不是你的。還有什麼放不下、想不開的呢?」一剎那間,這些話如當頭棒喝,驚醒了我,瞬間對生命僅繫在一呼一吸之間,有難忘的深刻體悟。

過堂時,剛好排在最後一排盛飯菜,輪到我時,好幾道菜已被取完。「沒菜了,怎麼辦?」心裡這一念頭才起,就看到排在我後面的義工菩薩和法師們,仍然繼續夾菜,有什麼吃什麼。相對於他們的淡定,內心不禁生起慚愧心來。原來境界現前,慣有的習性還是會讓我起心動念。自己還在禪期中,怎麼忘了用方法呢?

幸好想起「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這一番觀照,也讓我體會到:修行真的不只是在蒲團上,行住坐臥,皆是修行的著力點。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走路就是走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修行,就是生活禪。

..............................................................................................................................................................................................

傳續師願 菩薩戒在北美
家人成了同學伴侶

傳續師願 菩薩戒在北美
走上自利利他之路

【方丈和尚會客室】不好,是轉好的契機

與孩子一起吃飯趣

【修行路上】該做什麼 就做什麼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