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5期 2016.03.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在佛前告訴自己:回家了,真正自在的如來家。

【第13屆法鼓山生命自覺營】

回家 尋找生命答案

1月23日,冬季北海岸的金山,儘管氣溫只有8度,

仍有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等海內外181位青年,在寒風細雨中,

抱著尋找生命答案的熱忱,齊聚法鼓山上,展開為期11天的生命自覺之旅。

◎圖•文/法鼓山僧伽大學 提供

▲進行「人生選擇題」工作坊時,學員分組討論看似對立的選擇題,應如何思考和抉擇。

▲學員在參與僧團歲末禮祖和圍爐後,一同加入出坡行列,感受回家的歡喜與圓滿。

在生命長河中,這一生要怎麼活?

法鼓山僧伽大學舉辦的生命自覺營,是青年探索生命、體驗出家生活的重要敲門磚。本屆除了延續往年內容,首度以工作坊形式,於營隊中規畫了四場課程,循著「戒、定、慧」三學次第,從「佛教的生命觀與自我覺醒」、「出家心行」、「高僧行誼」到「創辦人的悲願」,讓學員藉由互動過程,彼此學習成長,找尋生命真義。

探索自我的生命 從心出發

「佛教的生命觀與自我覺醒」由常寬法師主講,在遍覽植物、動物及人類的生命後,學員再透過影片,深入佛陀的生命。進行「人生選擇題」工作坊時,學員分組討論「懺悔與懊悔」、「落髮與剪髮」等看似對立的選擇題,法師分享做抉擇前,先把外在因素拿掉,單純地想「心」跟「問題」,就會變得比較單純清楚。

果慨法師於「高僧行誼」分享漢傳佛教的源頭──智者大師的故事。「心•僧命力」工作坊邀請常順、常啟、常乘三位法師,分享學佛與出家歷程。常順法師體會到出家「所忙的事情不是為了自己,所做一切的影響範圍就會非常大。」

常啟法師分享自小病苦的經驗,接觸法鼓山、參加第三屆生命自覺營後,便確定要過出家生活。常乘法師對學員「出家後如何跟父母互動」的疑問,回應「學佛應該呈現在生活中,能不能用行動來感動他人?」只要有利他、尊重的心,分享學到的佛法,走一步,就是一步的圓滿。

進入師父的生命 隨師行願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話頭,我從小一直尋找,三十五歲找到師父、找到答案,決定出家。」果賢法師帶著剛出版的《聖嚴法師年譜》,講授「創辦人的悲願」,提到師父一生,就是自己用佛法,也分享給別人,鍥而不捨,「進入師父的生命,你會跟著師父的願走。」

「修行,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拿起計步器向學員介紹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文理學院「大願•校史館」主任辜琮瑜則分享籌備校史館的過程。學員們更走出禪堂,參訪開山紀念館、大願校史館,走上大願橋,親身體驗法鼓山的理念與境教。

走向解脫的生命 與佛相應

第九天清早,學員穿上雨衣,由常源法師帶領朝山,一路行過三門、曹源路,抵達祈願觀音殿做早課。法師分享風雨中朝山,是身心合一的體驗,遇到任何考驗只要提起信心、願心,和諸佛菩薩的願結合,人生便能堅定往前走。

離營前的感恩之夜,營主任果鏡法師將心燈一一傳給帶組法師,點亮學員手中的燭燈。誦著觀音菩薩聖號,學員走到佛像前,放下燈燭,排成心形,銘記此刻的發心。法師叮嚀學員們,學佛目的是了脫生死,從持戒、禪定、智慧,到解脫,「要謹記日常生活中,這三個門可以把你帶向解脫之道。」法師期勉學員轉俗情為道情,並持續保持,「說再見,是為了下一次相見。」

.............................................................................................................................................................................................

【香港「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工作坊】

法鼓文理學院 倡議數位人文發展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前排右三)、洪振洲(後排右五)及鄧偉仁(前排右一),至香港教育學院交流數位化研究經驗。(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本刊訊】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洪振洲、鄧偉仁老師,應香港教育學院邀請,前往香港出席「『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的使用及修訂學術工作坊」,與兩岸三地的學者,針對語料庫在研究中的運用、如何推動發展,以及測試版的改善建議等,展開經驗交流與討論。

工作坊中,惠敏法師就如何推動「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提供幾個發展方向。法師表示,共同合作建構梵文、巴利文、漢譯、藏譯等佛典語言之對勘,以及對譯於英、日、德、法等現代語言的「佛典平行語料庫」(Buddhist Parallel Corpus),將是未來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

惠敏法師同時關注資訊化時代「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發展,提出跨界合作與專業分工、多人共享與版本管理等關鍵要素。法師表示透過人文學者、資訊學家經常對話交流,不只是從既有資料中,挖掘出過去未見的現象與課題,更要跨越學科界線,整合不同資料類型與分析技術,發展具有跨學科、跨領域特色的新研究議題與方法,進而推動人文研究的反思與轉型。

這次工作坊特別邀請洪振洲,就「佛典文獻數位研究工具之發展與演變」進行專題報告。除了從歷史沿革角度來探討,洪振洲並介紹目前進行中的數位整合研究平臺,歸納未來佛典文獻數位研究工具的可能發展,讓與會學者快速掌握佛典數位資源的發展現況,對於未來相關系統的開發,也有了可供參考的模式。

鄧偉仁主要考察「語料庫」梵語語法分析的部分,具體指出語法分析上的失誤、提出造成的可能原因,並提供正確的語法分析建議。研究計畫主持人朱慶之教授表示,希望將來能與法鼓文理學院,有進一步的交流合作。

.............................................................................................................................................................................................

【高雄紫雲寺 冬季青年營】

聆聽心聲音

◎謝幸娟、黃憲宇

▲透過互動遊戲,學員體驗如何安頓身心。(紫雲寺 提供)

來自全臺各地九十位青年,二月十三、十四日齊聚紫雲寺,參加法鼓山高雄冬季青年營,在農曆假期的最後,一起沉澱身心,找回生命的初衷。

首先登場的「法鼓青年TED」,邀請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的「素人」,分享在工作、家庭、夢想追尋中,如何運用佛法化解困難。

廣受好評的「法鼓青年開講」,也特別納入營隊中,知名導演蔡明亮專程南下,與現場二百二十六位聽眾分享美學觀。「現代人太不敏感!佛陀出城三次,就體會到生、老、病、死,這就是佛的敏感。」蔡明亮鼓勵大家,放慢速度,發現身邊信手可得的美。

透過回顧二○一五年的行事曆,「再見二○一五」活動,引導學員覺照自己當時的狀態與初衷,並為二○一六展開新期許。最受期待的星空晚會,大家在紫雲寺的人行廣場席地而坐,星空下,欣賞高雄法青組成的「純淨樂團」,演奏現代佛曲,並演出「小王子」舞臺劇,呈現當代青年的處境與調適。

晚會最後,法師帶領青年傳燈,為眾生發願,也為南臺灣地震受災民眾祈福,期許人間永遠平安。

來自臺南永康的學員蔣雨岳表示,因地震而倒塌的維冠大樓離自家不遠,雖然家裡安全無虞,但內心衝擊仍然非常強烈。他很慶幸能來到紫雲寺,學習安頓身心的方法。

次日清晨,學員行禪至鄰近的澄清湖,在湖光水色之中,練習直觀、打坐與早課。「智慧相對論」中,邀請僧團常燈法師與青年藝術家曹一竹,分享學佛之後,對「美」的追求,逐漸轉變成為眾生奉獻。

「聖嚴師父說,佛法的傳承,需要青年來一棒接一棒。」在營隊的尾聲,青年院監院常炬法師特地南下關懷,期許大家把佛法帶回生活中,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道。

.............................................................................................................................................................................................

法鼓幼童軍 歲末感恩團集會

在幼童軍的歡呼聲中,法鼓山社會大學舉辦的「法鼓童軍團:金山幼童軍歲末感恩團集會」,元月三十一日在金美國小展開,法鼓山社會大學校長曾濟群、團長、副團長、服務員、家長近六十人一同與會。

金山幼童軍為法鼓山社大首度成立,試辦八個多月以來,團長、副團長與服務員無私奉獻、家長全力支持、「小狼們」積極參與。為了向所有人表達祝福與感恩,社大特別頒發感恩奉獻獎、熱心服務獎,以及四小隊的獎勵。

眾人的用心,曾校長深受感動,希望將感動分享給更多人,透過「做中學,學中做」的童軍生活教育,讓親子攜手學習,凝聚家庭關係,也培養孩子團隊合作的精神,將服務做為人生目標。三月份還將召募萬里幼童軍,歡迎萬里地區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加入。

(文/江典育•圖/法鼓山社大 提供)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91期3月號

實踐佛法的生命歷程──《聖嚴法師年譜》

如何以一部著作,讓人能夠跨越時空籓籬,在素樸無華的記事中,親炙聖嚴師父實踐佛法的生命歷程?透過閱讀《聖嚴法師年譜》,我們彷彿與不同階段的師父交會。前國史館纂修侯坤宏,從年譜中看見不同的大師風範;年譜編著林其賢透過答客問,道出在編纂過程中,資料蒐集與取捨的思維;法鼓文化總監果賢法師分享年譜記事背後的點滴回憶;曾任隨行記錄的胡麗桂,重溫一段隨師記行、風光明媚的歲月;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杜正民在網路上打造立體的師父。學習師父在生命轉折處的智慧抉擇,面對未來,我們將不再迷失方向!

移來一缽蓮花,歷經期待花開、欣賞花容、不捨花謝的心境轉變,「浮世隨筆」辜琮瑜詮釋了現代版的「愛蓮說」,從養蓮到養心,練習靜默、照見、放下。「清心自在」劉岩書寫大陸禪宗祖庭巡禮札記,分享看山看水,但最深的感動是——法依舊在。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第13屆法鼓山生命自覺營】
回家 尋找生命答案


【香港「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工作坊】
法鼓文理學院 倡議數位人文發展

【高雄紫雲寺 冬季青年營】
聆聽心聲音

法鼓幼童軍 歲末感恩團集會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391期3月號
實踐佛法的生命歷程──《聖嚴法師年譜》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