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7期 2015.07.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教聯會老師以生動有趣的上課方式,豐富閱讀與生命教育課程,受到師長的肯定、同學們喜愛。(吳嘉峯 攝)

學子心田裡 智慧發芽了

(江長芳 繪)

 

這個學期,一群熱心的教師聯誼會老師與臺北市福安國中合作,

將法鼓山發行的《大智慧過生活》帶進課堂,

成為正式課程。一學期過去了,課堂裡發生了什麼變化?

本期一起到福安國中看看。

◎楊仁惠

「同學們早!我是布丁老師,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練習放鬆……」結束週末假期的福安國中校園,同學們還有些毛毛躁躁,在布丁老師帶領五分鐘放鬆練習之後,漸漸安定下來。六月一日這天,是臺北市福安國中「大智慧過生活課程」最後一堂課,課堂上播放著影片,回顧學期中所上過的主題。

這堂課是福安國中邀請法鼓山教師聯誼會的老師,以《大智慧過生活》第三冊為閱讀教材,於隔週的週一第一節課,與全校七、八年級學生分享的生命教育課。為此,教聯會組成了九人小組,用寒假期間準備教案,從三月份開始上課。這群義工老師,統一稱呼為「布丁(Buddhi)老師」,寓意把生命覺醒的種子,播撒在學子心田。

奉獻專業,播撒種子

這學期以來,教聯會的老師上完課,會留在學校看學生這堂課的學習單,之後一起回到雲來寺,準備與演練下一堂的教案,並互相分享學生的回饋與反應,做為改進。「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小組成員之一的熊美惠表示,想到有機會能帶給孩子們知足、惜福、感恩的正向人生觀,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即使從教學的崗位上退休下來,仍然願意再度走上講臺。

福安國中位於社子島,隔代教養、父母忙於工作的狀況很普遍,經過一學期的互動,學生從一開始不理不睬,慢慢願意試著聽布丁老師引導放鬆,到後來熱烈參與課堂活動。看著孩子們的轉變,負責七年級的陳美枝表示:「真的是點滴在心頭。」

「比起課堂上的知識,對心性飄移的國中生而言,潛在課程帶給他們人生的影響,反而更深遠。」校長施俞旭表示,「大智慧過生活」的義工老師,以身教向同學們示範無私奉獻的實踐,往後學生在人生的路上,也能學習與效法無私的美與善。

福安國中八年級的導師張慧君觀察:「《大智慧過生活》的選文大多是人物故事,讀起來很有趣,學生們都很喜歡;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思考能力進步了,也會在作文中引用《大智慧過生活》裡的句子,進步相當顯著。」每一次上課前帶領的放鬆練習,在一週開始之際,很有收心和沉澱的效果,連班導師也很期待呢!

思考生命,翻轉未來

教聯會所設計的教案豐富活潑,校長施俞旭尤其肯定:「現在的學生由於成長環境的關係,光靠閱讀和講解是不夠的,還需要動態的教學方式,例如影片、活動、提問,刺激與引導孩子更深入地思考與學習。」七年級學生周嘉雯害羞地說:「老師和課程我都好喜歡。」單純而真誠的回饋,對老師來說,就是最好的鼓勵。

「找到生命的價值,提昇生命的品質,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下課鐘響前,布丁老師叮囑著一張張青春的臉龐。這堂生命教育課剛剛結束,而學生們心田裡的覺醒種子,正悄悄冒出頭兒。
..............................................................................................................................................................................................

【方丈和尚會客室】

純淨發心做好事

◎果東法師

現代社會由於大眾的物質生活顯著提昇,兼有大環境倡導服務利他的氛圍,許多人參與了公益服務的行列。卻有人感嘆,發好心,不一定能成就有意義的好事,在得失之間起了煩惱。

幾個月前,有位已退休的政府官員到法鼓山園區參訪,當我們交換公益議題時,他則說道:「大眾出錢、出力,默默行善,政府部門因有公權力,更可充分做好事。不過,在盡力、努力之後,仍常收到各界不同的聲音回饋,同樣也須接受。」由此看來,從事公益,含及主觀與客觀二個層面:「發好心」是主觀的,「做好事」則是客觀的。

主觀來講,當自己有能力,可為他人、社會付出時,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幫助面臨困境的人,生活得到改善,因此內心是平和、感恩的。佛法有個名詞講「因果同時」,在付出當下,感受助人的快樂,及安定、平和的心境,已是最好的回報。

客觀來看,從事公益與大環境的綜合條件有關。若能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設想,而去促緣,比較容易得到共鳴。假使出發點與多數人的利益相左,很可能無法被大眾所接受,甚至出現反對、阻撓的意見。

因此,談到發好心、做好事,可從「欲望或願望」、「競爭或分享」、「自利與利他」這三點來檢視。

第一,從事公益的本質,不是為了炫耀自己,也不是增加自己的籌碼,更不是襯托個人名利的工具,而是以奉獻的願望,取代個人的欲望。其次,投入公益的目的,不是競爭、不在搶奪,而是基於生命共同體的立場,分享資源,促使大環境改善。再從個人成長來說,所有的無明煩惱習性,均緣於自我中心作祟;奉獻利他,則是消融自我中心最好的方式。

無論從個人身心、奉獻利他,或是整體大環境的改善,公益服務都是值得鼓勵的,只是心態極為重要。聖嚴師父講:「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出發點便在純淨的發心,所以不起煩惱;只要是對社會整體的向上、向善,有所助益之事,儘管勇往直前;若能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成長了,即是最難得可貴的好事。

..............................................................................................................................................................................................

義工身影

大寮裡的蘋果臉

(含仁 繪)

◎莊友進(溫哥華佛誕慶祝活動主廚)

兩盤麵炒好,已經是下午一點了,一盤給還在用餐的悅眾,一盤留給正在忙碌還未用午齋的義工。爐火和排煙機終於可以歇息,高溫與吵雜的廚房回復了清淨。溫哥華道場五月二十四日的英語佛誕慶祝活動,香積組再度完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任務。

預估六百人用餐,乃道場頭一遭的盛事。前一日的午齋過後,義工菩薩們便依照分工忙了起來。場地和器具顯然是不夠的,凡是能擺的地方、能用的器具、可堆疊的辦法全都用上了。贇雯與宣文煎好最後一鍋豆腸時,已經晚上九點,確認一切都已準備穩妥、周延,眾人才踏著輕盈的腳步離開道場。

活動當天早上六點半,國泰師兄已經開爐烹煮,一時間,炒鍋、湯鍋,全部鍋熱火滾;廚房裡熱氣喧騰,整段時間作業下來,每個人臉上微血管擴張,微微出油,臉頰映著汗水,泛起殷紅,一張張粉紅潤亮的容顏,煞是可愛。

正當準備出餐時,變化來了,用餐人數僅三百多人,而備了六百人的餐量,該如何調整?考量湯品後續不易處理,快完成的湯品出完就不再補,事前即考量人數掌握不易的問題,菜色的設計都是備料可冷凍後再烹飪,不影響風味及品質,也不會浪費。緊急調整之下,當日的午齋仍舊不失水準地上菜了。

四點多善後工作結束,所有器具都歸回定位,廚房也清掃得一塵不染,儘管錯過了道場精心安排的節目,還有成佛大道上的浴佛活動;然而香積組的菩薩們,心頭願滿。走在道場後方菜園的路上,藍天清朗,太陽火辣地直射在背上。背熱,心,更熾熱。

..............................................................................................................................................................................................

【好話大家說

我是常讚人士

(含仁 繪)

◎王果智

有一天管理員先生通知我有掛號信。一打開是「身心障礙證明」,同修一看說:「國家已經證明你是殘障人士,你不可以趴趴走,這樣會對不起國家。」在讀書會中我把這個笑話告訴同學,同學們齊聲說:「你不是『殘障』人士,你是『常讚』人士,你常常讚美我們。」

下午比較涼爽時,我會到廣場散步,有位失智的阿嬤也來散步。我坐下來休息時,她坐在我的身邊,我會教她念「阿彌陀佛」。念了一段時間後,我牽著她的手打拍子,我們一邊拍手一邊念佛,念念她居然笑了,好可愛、好美麗的笑容。我第一次看到她笑,她用臺語說:「你好厲害。」我讚美她:「你好棒。」從此鄰居都稱呼她「念佛阿嬤」,我們相遇時就念佛,她念得很歡喜,她沒有失智,而是缺少關愛,假以時日一定會開朗快樂的。

安是我的看護,她照顧我已經好幾個月了,今早她又穿一件新衣。我對她說:「你天天時裝表演呀,今天像白雪公主!」她說:「這不是新衣,這是三姊的舊衣,我舊衣新穿,很美吧!」

我一向都是素臉的,年前生病時變成黃臉婆。安說:「阿嬤我幫您化妝,化得美美的。」化妝後果然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安還替我拍照,再傳給我的孩子們看,孩子們都認不出是媽媽,紛紛問:「這位有氣質的老太太是誰呀?」我告訴安:「你是個魔術師,把又老又醜的老太太變成高尚的太太,你太棒了。」現在每次要出門,她都會替我打理得美美的才放行,她的到來為我們平淡的老年生活平添了很多樂趣。

我不要把「殘障」掛在嘴邊,而要把「常讚」用於生活上。多多說些有營養利於消化的話。一方面可給自己快樂,他方面也可帶給別人鼓勵和歡樂。

常讚人士,加油!

..............................................................................................................................................................................................

【佛三暨八關戒齋心得

心,回到家了

◎張雁東(香港)

以往未曾參加過法會,偶然聽香港的同修提起,如果時間能配合,就只管來了再說。身邊的人可能認為我是個什麼教徒之類,不過,我想「傻子」應該比較貼切。經文、威儀、宗教史我都不懂,就傻乎乎地跑到齋明寺來。人傻多好,當自認為比所有人都傻,那就沒有比較、負擔,什麼都可以去做、去學。

外界的冷漠和寺內的溫暖,形成強烈的對比。義工的笑容、互相問候的「阿彌陀佛」,一切充滿著愛心和真誠。對一般人而言,三天早起又過午不食,很不容易,但其實根本不餓也不睏,我每天起板前均已醒來。共修的力量實在無可比擬,自認是懶人的我,第二、三天都可以完成拜佛三百拜。

聽聞有人念佛會頭暈,我不但沒有,反而覺得很舒服,無比地歡喜。第一天晚上,我在不悲不喜下哭成淚人,法師說是心回到家,我覺得也是。回港數週,聲聲佛號仍在腦海盤旋,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

學子心田裡 智慧發芽了

【方丈和尚會客室】 純淨發心做好事

【義工身影】
大寮裡的蘋果臉

【好話大家說】
我是常讚人士

【佛三暨八關戒齋心得】
心,回到家了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