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7期 2015.07.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臺中班的關懷員歡喜與班導師果雲法師合影,相約再為大眾服務。(寶雲寺 提供)

福田班歡喜結業 有緣共學 培福修慧耕心田


全臺各地的福田班陸續結業了! 學員、內外護、關懷員雖然角色不同,
卻都是有緣有福共聚一堂,互相扶持共學十個月。
讓我們一起分享其中的感動與成長。

演好歡喜人生戲

◎張世欣(臺中班)

二○一四年因緣際會上了「快樂學佛人」,從此認識了法鼓山和佛法,也正式踏上了學佛之路,並在關懷員的推薦下插班讀福田班。每個月上課都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有天忽然想到,我的法名「演喜」,正該是我人生最大的目標:「把人生『演』好,帶給身旁的人一場皆大歡『喜』的戲」。

這八個月以來,我開始加入當義工的行列,將課堂中的觀念與我的同事分享,與同學們分享我的成長及改變。也開始每晚誦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為定課,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常常很開心,而開心的原因有三個:知足、感恩、善行。

成為佛弟子後,便常常提醒自己,言行舉止盡可能符合「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以前我喜歡抱怨、比較,現在我會提醒自己,自己是很幸福的人。「四要」讓我檢討過去浪費的生活習慣,學佛後我不亂買東西,食物吃完才買新的,冰箱現在都好乾淨呢。「吃飯禪」的練習,讓我對飲食完全改觀,吃東西會放慢速度,慢慢品嘗食物味道。

加入義工行列,讓我開始把上課學的道理,落實在行為中。寶雲寺重建啟用系列活動中,我加入場地組的工作,場地組的工作確實較為勞動,然而「別人不做的我來做」這句話影響了我,當義工是為大眾事,互相成就、互相鍊心成長。過去我只追求掌聲和讚美,改變真的很大。

知足、感恩之後,善行善念自會生起,我把「存善心幫助別人」當做是啟動人生快樂的驅動程式,學佛後,更了解不只是要幫助人,還要以同理心內觀自己,落實利他為優先,並深深地提醒自己無相布施的觀念:任何的布施,做過了就放下,不須掛在嘴邊、放在心上。

感恩一路上和我從「快樂學佛人」到「福田班」的所有同學和關懷員,期勉自己可以把握每次的因緣,全心全意修正身、口、意,努力修持戒、定、慧,結善緣,種善因。

彼此關懷共學習

◎翁薏雯(天南寺班)

回想起去年(二○一四年)六月的某個午後,接到法師的電話,希望我能來擔任關懷員的工作,我心想自己只是在大寮的小小義工,哪有資格跟能力做關懷員啊?只好請法師給我一點考慮的時間。

我打開福田班的講義,想起法師的叮嚀:「上完福田班不是結束,而是各自練功的開始。」回想當我是學員時,有菩薩發心成就我們,理當換我們盡一點心力,而且法鼓山的精神,不正是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嗎?就這樣說服自己,承擔起關懷員的任務。

在開課前,我又開始不安,學員們都是資深學佛人,我這個初學佛的菜鳥該怎麼跟他們互動?關懷員會議中,班長勉勵我們要先把自己的心安好,有機會聚在一起學習,是我們的福報,抱著與學員相互學習的態度即可。這一席話讓我吃了顆定心丸,不再自尋煩惱。

這十個月當中,自己是受益最多的,看到很多菩薩排除萬難、精進好學的學習態度,讓我很感動。聽了許多菩薩的分享,讓我時時提醒自己,要把握珍惜當下的因緣,以前在金融業的我,個性很緊繃、急躁,只重視目標與結果,讓自己與身邊的人壓力很大,現在我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學著放慢腳步,享受過程的變化。感謝第八組的所有學員菩薩,很開心這十個月和你們一起共同學習。

佛法的安定力量

◎唐思齊(中永和班)

我曾全心全力地準備求職考試,卻差○.三分而落榜,這種結果讓自己失去信心,媽媽和阿姨帶我去法鼓山園區參訪,當時只當成是喘息的機會,卻成為接觸法鼓山的契機。

總本山整體環境的簡約與祈願觀音殿的平靜,讓我原本浮動及煩躁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最感動的是引禮組的義工,他們很辛苦地站著,但卻沒有任何不耐煩,永遠保持著微笑。於是我對法鼓山產生了興趣,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力量,讓在法鼓山的每個人,看起來都如此親切。

第一天福田班上課時,常獻法師就說:「筆記聽多少就記多少,沒聽到或沒抄到的,都已經過去了,不要放在心上。」聽到法師這麼說,就覺得來上課是輕鬆自在的。在福田班學到的,和印象中的佛教很不一樣,例如禪是在日常生活中,吃飯、做義工、走路都是禪修的一種。一起上課的同學都面帶微笑,分享生活中如何運用佛法,啟發我思考要如何轉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我也去總本山當環保組的義工,帶領的義工菩薩說,盡力做就好,當做是禪修的練習。那天出坡並不輕鬆,但是練習專注而放鬆地做,讓我暫時忘記工作、生活的煩惱,身體雖然累,但是心情是愉快、自在的。來上福田班讓我的心靈慢慢成長,期許自己有一天可以像所有義工菩薩,每天都面帶微笑,讓人覺得和善。

◎最新福田班開課訊息,請上信眾教育院網站查詢:http://dbs.ddm.org.tw

.............................................................................................................................................................................................

萬行菩薩─環保組

▲環保組掃除髒汙,就像掃除自我的貪、瞋、癡一樣,需要時時刻刻檢視。一旦覺察,就要清掃,給自己、給眾人一個環境。 (李東陽 攝)

四種環保的幕後推手

◎許翠谷

身穿綠背心,手持抹布、揮舞著掃帚,他們在林蔭間掃落葉、在廊道上用拖把寫大字,在洗手間裡刷馬桶、收垃圾做分類……,環保組的義工們,就像武俠小說裡深藏不露的高手,他們安靜平凡、毫不起眼,做著一般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在日常細節裡磨練身心,透過乾淨明亮的園區傳遞法鼓山的理念。

「環保組最大的特色,就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教育,練習放下自己,調柔身心。」長期住山的陳慕萱笑說,自己的個性相當急躁,經常趕著完成工作,偏偏刷馬桶就是不能急,一急就會濺得到處都是,「記得第一次彎下腰把手探入馬桶,將每個溝槽縫隙擦拭乾淨,那真是一場震撼教育!」

還有一次是大刷洗時,陳慕萱看到一間廁所的髒亂程度,讓她倒抽一口氣,隨即掩上門逃離現場,正當她思索著如何清理時,另一位師兄過來看了,卻是一臉擔心:「不知道那位菩薩有沒有褲子可以換?」師兄流露的同理心,讓她反思,原來自己只想到維護廁所的乾淨,完全忽略了「人」的需求,「當你開始看見『人』,而不是『事情』的時候,你看世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

不過,環保組的工作包山包海,各種境界考驗經常也是排山倒海而來,例如,永遠掃不盡的落葉。資深義工曾琬鈴說,一開始也會要求「一塵不染」,但是風一吹樹葉又落下,「大自然怎麼可能沒有落葉呢?」後來經法師的提點,才慢慢體會出坡的禪味,「掃地就是掃地,不管過去和未來,只有當下,該收坡時就收坡。」

除了刷廁所、掃落葉、擦門窗,環保義工還有一雙巧手,能將我們以為一文不值的廢物變成黃金呢!

每週固定上山做資源回收的楊桂英和來自新店的義工們,將資源回收區裡分類好的紙張、塑膠、瓶罐等「垃圾」,做更有效的利用,包括報銷的風扇或鍵盤,都可以拆解成更細小的零件,如銅、鋁、鐵等物件,徹底落實垃圾減量與資源再生。

「因為我們分不清想要與需要,才會製造那麼多垃圾。做好分類會發現真正的垃圾並不多,只要用對地方,每一樣東西都有其用處。」看著各種零件來來去去,楊桂英感觸很深,她形容資源回收就像人生,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做回收的過程,我會感恩這個物件曾經陪我們走過一段路,也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從觀照自己的身心到照顧園區的整體環境,環保組彷彿另類導覽員,透過心儀、身儀,將心靈、生活、自然、禮儀等四種環保的理念,分享給來山的每一位參訪者,組長黃介和說:「每次出坡,從參訪者的表情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從山上環境所體驗到的法喜,這是我們最開心的事。」

.............................................................................................................................................................................................

法青山水禪

銀河路上把心放下

五月三十日,天氣晴。這天來到新店山區一處世外桃源──銀河洞。

從搭乘貓空纜車開始,擁擠的人潮加上悶熱的氣溫,大家的心也跟著起伏不定,從纜車車站走向銀河洞越嶺步道,除了要禮讓人潮與車輛,長長的健行隊伍,多少也吸引遊人的注目。

帶隊的演道法師,提醒大家用方法:「只管走路,享受走路。」過了不久,隊伍就進入步道,走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經過一處轉折,一道激流而下的瀑布,在眼前展開,我們決定在此休息,當大家坐定後,演道法師引導大家體驗放鬆,並用心聆聽瀑布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聆聽人的聲音,不給名字,與自然融為一體。

演道法師以拔箭療傷為喻,分享在遇到難關或是不如意的事,應該是趕緊完善地處理事情,而不該停留在「為什麼是我」的漩渦裡,就算努力過後的結果仍不完善、理想,也要把這樣的心放下。(文/黃偉誠•圖/青年院 提供)

 

.............................................................................................................................................................................................

【學習成長看板】

聖嚴書院佛學班

【報名對象】想要熟悉法鼓山理念、建立基礎佛法知見、認識漢傳禪佛教、解行並優的菩薩行者,須完成三年課程。

【報名日期】即日起,額滿為止

【現場報名】請洽各地分寺院知客處, 恕不受理電話報名

【線上報名】http://dbs.ddm.org.tw

法鼓長青班

【報名對象】60歲以上的社會大眾

【報名日期】即日起,額滿為止

【現場報名】請洽各地分寺院、辦事處,恕不受理電話報名

【線上報名】http://dbs.ddm.org.tw

【洽詢電話】(02)2893-9966分機6664

網路電視臺7月主題影片

【影片主題】慈悲與智慧

【內容簡介】佛法常說的慈悲與智慧,和同情心、聰明才智有何不同呢?聖嚴師父曾說,慈悲是平等地關懷一切眾生,智慧是無私地處理一切問題。如果能以慈悲待人,用智慧處事,自然就會「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法鼓山網路電視臺http://ddmtv.ddm.org.tw/

.............................................................................................................................................................................................
 

福田班歡喜結業
有緣共學 培福修慧耕心田

【萬行菩薩──景觀組】
四種環保的幕後推手

法青山水禪
銀河路上把心放下

【學習成長看板】聖嚴書院佛學班
法鼓長青班
網路電視臺7月主題影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