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9期 2014.11.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農禪寺初階禪七期間,禪眾跟隨法師帶領,繞水月池經行,也體驗一趟內在的旅行。(李東陽 攝)

水月道場心旅行

農禪寺改建後第一場禪七,禪眾在水月道場裡,展開一趟難得的「心」旅行。

解七前給親人的一封信,禪眾寫下哪些體驗?邀您分享這份法喜禪悅。

池畔打坐 體會無常

◎劉峻谷

給太太、兒子:

我說要去打禪七,你們說,去年才打過,今年還要去,「不煩哦!自討苦吃。」打坐是內心世界的感受,很難向外人道,就算每天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也難以說明白、講清楚,所以只能和你們分享農禪寺的美。

晚餐後,我喜歡在寺內散步。寺後是稻田,再遠是高樓大廈。涼風習習,鳥鳴返巢,只看到距離約一公里的大樓燈光,卻聽不到喧囂。農禪寺明明在市區裡,卻遺世獨立,必須晚上在寺裡的人,才能體會它的美。

清晨五點,總護果理法師帶我們在水月池畔打坐。天還是暗的,我們從「暗暝坐到天光」,我在蒲團上迎接今天的朝陽。陽光灑在水月池,幻化光影,美極了。

但是,夜景和水池光影,都是無常,過了就不見了,也沒有一夜的夜景或池畔旭日完全一樣。這個很難體會,我在打坐時體會到了。

你們曾應我的邀請,參加初級禪訓班,一直抱怨腿好痛,我卻樂此不疲。其實我在第三天腿很痛,左膝蓋一彎曲就痛,聽到上坐的木魚聲就感到害怕,想放棄雙盤腿,後來還是堅持下去。佛經和聖嚴師父都說,苦是無常,苦會過去,不會永遠存在。所以我告訴左膝蓋:痛會過去,只要一放腿你就不痛,不要來干擾我。

說也奇怪,左膝蓋忽然不痛了,周身清涼,感到身處寧靜平和的境界,很祥和,讓我不想下坐。聽到下坐的引磬聲,還是下坐了,因為貪戀境界也是貪和執著。

後來沒有再進入相同的美好境界,但是克服了對腿痛的恐懼。打坐就坐吧!這樣順利度過這幾天。明天要回家了,除了帶回佛法,還有一箱換洗衣物。

七天之中 發現了我

◎蘇睦詔

給親愛的你:

現在,是禪七最後一晚,明天上午,我就要回去了。我會變了一個人回去嗎?

肯定會的。那麼,我仍然還是我嗎?

那當然了。

這七天之中,「我」去了一個很神奇的地方旅行,沿途一切事物,都是那樣地似曾相識,然而在這趟旅程中,我卻像極了瞎子摸著石頭過河一般,一路上充滿了刺激懸疑,又處處充滿恍然大悟的驚奇。

於是這才發現:原來,那個從小慣常把頭腦放空望著窗外,集中一念好似發呆,彷彿宿世曾學過默照的,是我。原來,總是在生命中急於想追求某個遠方,念頭總是快到如電光火石,甚至在眨眼一瞬之間,分不清昏沉或妄念的,也是我。

原來,內心深處始終不願隨波逐流,追求所謂「成功的」、「現實的」生活。當聽到聖嚴師父在影片中開示說,一般世人所謂「入世」,不過是「戀世」,甚至是「混世」──隨著世間混亂的眾人一起混,最後讓世界變得更混亂,那時深深被震懾,感覺得到千古知音的,那是我。

原來,心中有顆回歸本來面目的願望種子,希望能夠一念萬年、直至盡未來際,往無我的方向前進。期盼在生活的每口呼吸、每段修行之中,都能於圓滿時,暗自感歎「不虛此行!」直到生命最後,能對自己說「不虛此生!」

希望你也能夠安排到這神奇的地方,來趟旅行。

..............................................................................................................................................................................................

【方丈和尚會客室】

點亮一盞明燈 記禮座大觀寺悟修老和尚

◎隨行小組

「以前常走這條路,現在路愈來愈寬了。」九月三十日上午,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前往新北市雙溪區,拜望大觀寺開山住持悟修老和尚,感恩老和尚早年一席建言,從此改寫因緣人生。「很感動,沒想到這麼多年了,他還是經常念著我。我也很關注他,每次聽到他的消息都覺得欣慰。」老和尚說。

大觀寺位於雙澳公路側旁的山丘上,常住眾現有十餘人。數年前,幾位女眾法師參訪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巧遇方丈和尚,並受託攜回祝福,向老和尚請安。沒想到幾個月後,老和尚足跡也到了法鼓山,「我們悄悄去的,他不知道。」

今年七十五歲的悟修老和尚,一九八四年創建大觀寺,三年後,正面臨人生方向抉擇、當時尚未出家的果東法師,經友人接引前往請益。老和尚未嘗設想將眼前的青年收於門下,而是點亮一盞明燈,指引到農禪寺打禪七。

「老和尚提到兩個關鍵:第一問我:你做生意有賺錢,但錢都留住了嗎?又告訴我:你的『龍鳳寶刀』要好好掌握。」方丈和尚解讀一席叮嚀,如同佛性與習性之間的抉擇,因為每個人與生帶著習性而來,卻也不失佛性的自家寶藏。「我很聽話,那年年底就到農禪寺了解,一九九一年四月開始學打坐,親近聖嚴師父。」

「聖嚴法師很有學問,很有遠見。」茶敘間,老和尚讚歎法鼓山教育辦得很出色,如今已是國際化團體。相對地,他走的是一條自修道路,「我的個性喜歡雲遊,藏傳、南傳國家都去過,也很好。」方丈和尚則敦請老和尚也要與漢傳佛教交流,例如有空就上法鼓山走走。

方丈和尚細數與大觀寺的因緣,除當年親炙老和尚請益,並於發願出家、住進農禪寺當行者前,特地前往感恩禮座。大觀寺當家師自性法師補充,方丈和尚首次讀到《正信的佛教》,應是當年大觀寺提供的結緣書。

重回大觀寺,方丈和尚親帶的伴手禮不可少,供養「心靈環保」卷軸及《好心•好世界》、《觀音妙智》、《抱願,不抱怨》等書。「在八十六頁。」方丈和尚翻啟《抱願,不抱怨》一書,敦請悟修老和尚遊目當年一瞬,影響卻是無盡深遠的因緣故事。只見老和尚笑得燦爛,口中不斷叮嚀要方丈和尚保重身體。

.............................................................................................................................................................................................

【學佛的母親】

用生命合唱法鼓法音

◎黃健原

二○○八年,母親從中國大陸回來,右胸突然發現一處腫塊,經醫師診斷為乳癌第三期末,這是一道晴天霹靂。她經歷過化療、電療及手術,每一關都是生死考驗,但一關一關,她都通過了。

今年十月,我看見的母親,不再是奄奄一息的病患,她已經痊癒了,而且登上了國家音樂廳的舞臺,開懷地唱著:「法鼓法音,響徹宇宙,金山有鑛,永不憂愁,法乳常哺,法水常流……」

母親的夢想實現了!在生命谷底時,她回憶人生中最難忘的,就是曾在國家音樂廳的合唱團表演。我告訴她,你一定要好起來,這樣就有機會再登臺了,她高興地說:「會的,會的,我相信會有那一天的。」那是她罹癌期間,難得的喜悅心情。她始終沒有忘記聖嚴師父對她的叮嚀:「加油!繼續加油!」

她在祈願觀音殿前許願,若身體痊癒,願將未來生命奉獻給大眾。之後她漸漸康復,每週六固定上山,在輕食區盡一份微薄力量。她說每週都期待上山,就像要前往佛國淨土的心情。山上環境清幽,像是諸佛菩薩賜給她的心靈療癒,她得以放鬆身心、消融自我。

在德貴學苑聖嚴書院佛學班,母親也進入第三個年頭。她拿了全勤獎,捧著師父的書,認真地讀著、實踐著。從恐懼不安、忿忿不平與抗拒,慢慢學習如何與敵人和平相處。師父圓寂週年傳燈法會,母親歡喜上山捧回明燈,供在床前,感恩師父灌溉她的法身慧命,為她開啟一條學佛的路。

我頓然覺受到一位心靈導師,不曾因色身消失而淹沒,他的精神與法音仍然宣流著,遍滿著虛空。師父還在引領著母親,傳遞不滅的心燈。

母親開心唱著法鼓法音,恭敬奉上一杯花茶。人間果然有淨土,心境變了,一切都變了,病魔消失得無影無蹤,恍若夢一場。她戰勝了癌症,更重要的是她戰勝了自己的心魔,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它。母親一句一句寫著,完成《我們戰勝了癌症》一書,娓娓道來抗癌心路歷程,以及法鼓山帶給她的成長、重生與蛻變。

感恩師父、感謝法鼓山,若非法音常流,真不知母親如何找到浴火重生的力量。

.............................................................................................................................................................................................

【歡喜做義工】

深入大寮尋寶去

◎林麗華

天南寺,靜寂了!依稀聽到義工菩薩熟睡的打鼾聲,剛進入大寮躡手躡腳,深怕一個腳步聲,或開門聲響,驚醒了常住義工們的好眠。

感恩自己有如此善緣,可以在大寮煮早齋,以恭敬心、歡喜心來供養大眾,十分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培福機會。每次煮早齋前,我都會謹慎地先在腦海中試煮一次,思惟食材的先後順序,秉持著以三德「清淨、柔軟、如法」、六味「淡、鹹、辛、酸、甘、苦」具足來料理齋食,發願對內攝心自修、對外則要廣結善緣。

天南寺的主廚菩薩們臥虎藏龍,以歡喜心烹調出來的菜色,特別不注重調味,只要掌握食材的特性,讓食物本身發揮原味,就能料理出菩提法味,這樣用心煮出來的素食,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受益良多。

我善用公公菜園裡自然農法耕種的南瓜,以不加一滴水揉成的老麵南瓜饅頭,養身健康;還嘗試以梅子養成的天然酵母,做成了全麥麵包,也許沒有專業麵包店的美味,卻多了一分安心與天然。

感恩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還能有此福報來做義工、種福田。我將紅塵俗世的包袱放在三門外,進入大寮只是專注地做義工,利用時間寫作鈔經,享受心的沉澱,到了該回家的時候,走出三門,包袱變輕,甚至變不見了。

望著禪堂上方一句「應無所住」,學習到從心呼吸,體驗到清楚念佛。深入大寮寶山,讓我向來簡單的生活,又多了一份幸福。

.............................................................................................................................................................................................

【水月道場心旅行】
池畔打坐 體會無常


【水月道場心旅行】
七天之中 發現了我

【方丈和尚會客室】
點亮一盞明燈 記禮座大觀寺悟修老和尚

【學佛的母親】
用生命合唱法鼓法音

【歡喜做義工】
深入大寮尋寶去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