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9期 2014.11.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安和分院二十週年感恩會,方丈和尚到場關懷祝福與會信眾,期許每個人學習觀音精神,接引他人來學佛,得到幸福快樂。(安和分院 提供)

邁入20年 安和分院感恩向前

方丈和尚以「微笑的發光體」期許眾人學觀音精神 助人幸福快樂

【陳麗珠/臺北報導】邁入弘法二十年,安和分院於十月十日舉辦「二十週年感恩會暨長者祈福法會」,邀請上百位資深護法悅眾回家,與近七百位七十歲以上的老菩薩相聚,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也特別出席,與大眾一同迎接二十週年感恩活動。「安和分院是個微笑的發光體,發的是慈悲光、智慧光。」方丈和尚除了帶來「生日快樂」的祝福,並期許來安和分院學佛的每個人,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接引他人來學佛,幫助他人得到幸福快樂。

▲老菩薩們由家人陪同,歡喜參加長者祈福法會與二十周年感恩活動。(安和分院 提供)

安和分院自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長期舉辦禪修指引、初級禪訓班、《藥師經》共修、福田班、長青班等各項修行活動與佛法課程,是臺北都會民眾淨化身心、培福修慧的「心」家。祈福感恩會上,投入勸募十五年以上的資深悅眾方果吉,分享多年來勸募心得,「以自己的身、口、心儀來接引菩薩,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己。」從事勸募關懷時,她總是告訴對方「心意最重要,護持隨分隨力。」不僅募人募款也募心,許多人的護法信心因而更加堅定。

祈福法會由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祺法師主法,老菩薩及護法悅眾誦念佛號,帶著虔敬的心意於佛前獻供,氣氛莊嚴動人。法會後,監院果旭法師特別介紹結緣祝福禮,包括:念佛祝福卡、計步器。念佛祝福卡的設計,希望鼓勵眾人多念佛,共同「用心念,啟動心的力量;用善法,帶動善的循環」;計步器則是鼓勵老菩薩多出門走動,並附贈聖嚴師父的祝福法語「走路健康練身,更可修行練心」、「不管沿途風光,對境不做取捨,必能心境兩忘。」

│安│和│分│院│.│都│會│心│窗│

在安和分院20週年活動中,播放了「安和分院.都會心窗」影片,回顧了20年來安和分院的緣起與發展。熊清良醫師回憶,20年前,法鼓山尚在發展之初,聖嚴師父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不畏艱難地購置一都會道場,經多方奔波與尋覓,1994年終於在臺北市黃金地段安和路上成立安和分院。20年來接引了無數都會上班族。

「安和分院把正信佛教的理念,跟都會型的區域結合起來。」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觀察,安和分院對法鼓山或周圍的上班族而言,有其非常獨特的特色:「在繁華喧鬧的城市裡,安和分院提供上班族透過禪修的方法安住自己的心。」法行會會長許仁壽則讚歎分院法師、菩薩實踐心靈環保,「以身心在弘法」,深獲同棟大樓鄰居的肯定,建議安和分院「提供優質的老人關懷,讓這些老人享受樂齡的生活」。

展望未來,方丈和尚期許安和分院持續發揮都會型道場的特質──多元、精緻、創新,恰到好處地扮演「法鼓山與社會的門窗」。(編輯室)

........................................................................................................................................................................................

水月道場禪七 重現農禪家風

▲農禪寺舉辦改建後首場初階禪七,由果理法師擔任總護,禪眾在水月道場精進修行,重現昔日禪修家風。(李東陽 攝)

【陳玫娟/北投報導】在水月池畔打坐、經行,有哪些體悟?開山農舍中,向小參法師請益修行問題,又有什麼體驗?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四日,農禪寺舉行改建後首場初階禪七,全臺各地、香港一百六十三位報名禪眾全數出席,於水月道場體驗一趟難得的「心」旅行。

「早年聖嚴師父經常在農禪寺主持禪七,臺灣民眾學禪的風氣,便是從農禪寺推展開來。」監院果毅法師表示,自二○一二年底水月道場落成後,農禪寺成為大臺北地區的景觀道場,平日參訪民眾和團體絡繹不絕。除了透過寺內景觀,接引大眾認識法鼓山,感受佛法義涵,「更希望接引民眾進一步走入農禪寺,學習禪修,體驗安定自心的修行法益。」

清晨天未亮,禪眾即在大殿練習八式動禪、做早課,於水月池畔打坐,照見天光雲影變幻,深刻體會「無常」。「在大殿聆聽聖嚴師父影片開示,感覺師父彷彿就在眼前。」解七前晚小組分享時,許多禪眾交流修行心得,「特別是小參時間,走進開山農舍,感念一路傳承下來的農禪家風,更提醒自己要精進。」

「無論打坐、拜佛,都可以感受出禪眾相當珍惜這次機會,十分用功。」二十七年前於農禪寺出家、跟隨師父學禪,目前為臺中分院監院的果理法師,特別北上擔任這場禪七總護。果理法師分享,自己同樣抱持著感恩、報恩的心,珍惜總護因緣,「農禪寺不僅是法鼓山發源地,又位處臺北市區,交通便利,加上改建後的道場景觀,禪修環境可說得天獨厚。」

果毅法師表示,農禪寺平時都會舉辦初級禪訓班、禪一、禪二,每週日還有禪坐共修,未來將持續舉行禪七,歡迎民眾來體驗禪修,於紅塵都會中感受禪的清涼自在。

........................................................................................................................................................................................

馬來西亞道場 首辦懺法研習營

▲馬來西亞道場舉辦懺法研習營,學員深入懺悔法門,內心更加清淨。(馬來西亞道場 提供)

【梁演林/馬來西亞報導】聖嚴師父曾說:「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一般人持戒很難完全清淨,但犯了錯以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懺悔。九月十三日至二十日,馬來西亞道場於萬達鎮佛學會首次主辦八天七夜的懺法研習營──大悲懺,由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帶領,監院常藻法師擔任總護,四十三位學員深入懺悔法門,洗滌內外煩惱,讓內心更有力量、更加清淨。

研習營內容包括:八式動禪、早晚課、法師授課及禮懺。果慨法師講解《大悲懺》乃依據《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由「空」、「假」、「中」貫串整部懺法。法師深入淺出,隨手拈來個人親身經歷、祖師大德的例子,令學員對空、假、中有進一步認識,對《大悲懺》統攝的戒、定、慧,也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在禮懺部分,學員依據儀軌,每日依序先修供養、禮請三寶諸天、讚歎伸誠、作禮、發願持咒、懺悔,最後作觀行。拜懺過程中,隨著身心日漸沉澱安穩,學員持咒和拜懺的次數也加行,對修習懺悔法門的信心更為堅定。

除了帶領懺法研習營,九月八日至十二日,果慨法師並於馬來西亞道場主講三場「佛教徒的生死觀」,以及主持《多桑的待辦事項》電影分享會。法師藉由《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說明臨終前後的身心狀態、應對方式,叮嚀大眾精進誦經、拜懺、持咒,克服自身累世業力,在生活中「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並發利益眾生的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過著生死皆自在的人生。

.............................................................................................................................................................................................

舊金山分會 舉行「生死教育」系列活動

▲常華法師主講「穿越生命終極屏障」,強調隨時懺悔、感恩、發願,以及日常恆課的重要。(舊金山分會 提供)

【美國舊金山訊】舊金山分會九月舉行一系列生死教育活動,繼九月十四日跨宗教對話,探討佛教和基督教的生死觀後,九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接續舉辦心靈茶會、佛法講座、大事關懷課程,由東初禪寺監院常華法師、關懷院監院常健法師主講,對生死問題的探討廣泛且深入,讓灣區民眾受益匪淺。

九月十六日心靈茶會主題「生死學中學生死」,常華法師透過影片《走路人生》、繪本《獾的禮物》,帶領與會信眾感受生離死別的過程,並觀看《大法鼓──如何超越生老病死》,體會聖嚴師父所提醒的:「不要把生死當作可怕的事,死本身不可怕,因為死後還有一個前途可去,功德、慈悲心、智慧心可以帶走,準備好這件事後,把功德帶到極樂淨土。」

九月十九日晚上進行的佛法演講「穿越生命終極屏障」,常華法師以經歷母親、父親先後往生的心路歷程,分享如何幫助自己及家屬過一個優雅的老年,臨終時無有障礙。法師並強調隨時懺悔、隨時感恩所有人、隨時發願利益眾生和往生淨土,以及日常恆課的重要。法師表示,不管年紀為何,一般人都認為還有時間,或者知道必須準備,卻總想著等這個做完、那個做完再來準備,「其實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要放在第一優先才是。」

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常健法師講授「圓滿生命的無限延伸──生死兩相安大事關懷」課程,眾人吸收了正確觀念,了解法鼓山大事關懷的內涵與實際作法。一系列活動圓滿後,悅眾們不忘法師的教誨和叮嚀,準備推廣灣區的大事關懷培訓。

........................................................................................................................................................................................

常延法師 西雅圖弘講

八、九月份,西雅圖分會舉辦一系列弘法活動,由法鼓山僧大講師常延法師導讀《金剛經》、進行佛法演講、帶領初級禪訓班等。八月九日於西雅圖僑教中心演講「浩蕩赴前程的佛教生死觀──從中陰身談起」,法師說明中陰身是為轉生,而暫時現起微細的五蘊、六根,是往生六道的暫時存在,讓大眾對中陰身有正確的認識。

八月份每週一、三、五於分會舉辦的《金剛經》導讀,常延法師以貫通的方式,引導聽眾認識《金剛經》所說的「空」。八月十六日、十七日的初級禪訓班,法師詳盡解說姿勢、方法、按摩、八式動禪心法等,以及聖嚴師父教導的「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無心」,帶領眾人體會放鬆與專注。九月八日、十一日與十二日,則與信眾分享如何對治修行上各種問題。法師提醒並鼓勵眾人修行持戒、布施、禪定,建立正確的知見,解行並重。(圖.文/西雅圖分會 提供)

繼程法師 新州分會弘法

九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繼程法師至美國新澤西州分會,展開為期一週的弘法活動,包括四場公開佛法講座,以及帶領三天的禪修。十八日第一場演講「禪心悅意」,點出法師此行的弘法主題。法師指出,普通人感受的快樂,是靠外在刺激而來,這種快樂是很難持久。而苦苦求來的東西,往往給我們帶來更多煩惱。真正的快樂,是要從內心而來。

「佛法說的四禪八定,雖能幫助我們開悟,但如果修行者執著於深定的境界,反而會變成了障礙。」法師表示,中國禪宗的智慧,不強調深定,而主張生活中,時時在定的狀態中。禪宗注重智慧的開發,更進一步主張定慧雙修、定慧一體。法師說明,經由禪坐認識自我,捨去我見執著,練習隨時默照,從而開發智慧,以安定態度面對所有人事,並以喜樂的心和身邊的人分享「禪心悅意」。(文/萬果傳.圖/新州分會 提供)

........................................................................................................................................................................................

各地活動視窗

地點 內容•日期
北投文化館
認識臺語(詩詞佛經)11月1∼22日每週六/藥師法會11月4日、12月3日/觀音法會11月11日、12月14日
北投農禪寺 大悲懺法會11月7日/地藏法會11月23日
臺北安和分院 地藏法會11月2日/義工日(上法鼓山)11月9日/《巨浪迴瀾》作者分享會11月15日/大悲懺法會11月21日/藥師法會11月23日/菩薩戒誦戒會暨念佛共修11月25日
桃園齋明寺 大悲懺法會11月9日、12月14日/菩薩戒誦戒會暨念佛共修11月13日/地藏法會11月23日
桃園齋明別苑 地藏法會11月7日/佛一暨八關戒齋11月9日/大悲懺法會11月14日
臺中分院 地藏法會11月16日/大悲懺法會暨菩薩戒誦戒會11月23日
南投德華寺 環保清潔日11月9日/大悲懺法會11月20日/地藏法會12月21日
臺南分院 地藏法會11月1日/菩薩戒誦戒會暨念佛共修11月6日、12月4日/大悲懺法會11月15日、12月20日/佛一暨八關戒齋11月23日
臺南雲集寺 學佛五講(果謙法師主講)11月1、15日/大悲懺法會11月8日/地藏法會11月21日
高雄紫雲寺 觀音法會11月2日/健康活力飲食講座11月8、22日/出坡禪11月15日/大悲懺法會12月19日
臺東信行寺 地藏法會11月1日/大悲懺法會11月15日/環保清潔日11月22日/菩薩戒誦戒會11月26日/景觀維護日12月21日
基隆精舍 地藏法會11月9日/菩薩戒誦戒會暨念佛共修11月11日
臺北中山精舍 菩薩戒誦戒會暨念佛共修11月6日/地藏法會11月9日/素食點心11月10日
高雄新三民精舍 大悲懺法會、樂活講座11月8日/菩薩戒誦戒會11月15日
嘉義辦事處 大悲懺法會、《楞嚴經》導讀(果謙法師主講)11月8日
屏東辦事處 佛學講座〈普門品〉(常增法師主講)11月3、10日/菩薩戒誦戒會11月4日、12月2日/修行與休閒(參訪信行寺)11月8∼9日/大悲懺法會11月15日/地藏共修會11月18日
潮州辦事處 佛學講座〈普門品〉(常增法師主講)11月6、13日/大悲懺法會11月16日/地藏法會11月30日
........................................................................................................................................................................................
 

邁入20年 安和分院感恩向前

安和分院.都會心窗

水月道場禪七 重現農禪家風

馬來西亞道場 首辦懺法研習營

舊金山分會 舉行「生死教育」系列活動

常延法師 西雅圖弘講

繼程法師 新州分會弘法

各地活動視窗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