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快樂學佛人!
快樂學佛人,學佛真快樂!普化中心自二○一二年二月開辦「快樂學佛人」,
一年多來陸續推廣至海內外、社區中,各地的快樂學佛人,愈來愈多了。
學員、關懷員們如何在學佛入門第一課裡,建立正信的佛法觀念,長養自利利人的菩提心?
本期邀您一探究竟。
▲我們都是快樂學佛人!海山班學員圓滿三次「快樂學佛人」課程,相約參加福田班,繼續朝學佛之路邁進。(普化中心 提供)
|
學佛,原來這麼好玩!
◎黃演忻(海山班學員)
學佛以來,第一次參加法鼓山的佛學課程,從上課前關懷員以電話、簡訊提醒,到第一天上課時,師兄親切的招呼,出了電梯後師姊熱情的引導,清楚明白何處放鞋子、座位在哪裡、洗手間怎麼走。所有動線標示,讓人一目了然,不由得對第一次到訪的海山辦事處,生起了無比歡喜心。
課程開始,在傳說中「學佛的教官」夙慧班長帶領下,「海山第一,快樂學佛人」的班呼聲,整齊畫一地響起。「從來沒想過,學佛也可以這麼好玩!」這是參加「快樂學佛人」最特別的感受。除了「班呼」,還有「班歌」呢!八十位學員手舞足蹈地唱起「海山班的姑娘美如水呀、海山班的少年壯如山」,更令人驚訝的是,第二次上課的「醒腦時間」,班長竟帶大家唱起軍歌,只不過「答數」內容改成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讓人一下子精神抖擻了起來!
課程最讚的部分,是每堂都由法師親自授課。法師們幽默風趣、生活化的解說,讓每位學員都能領略佛法精要,我也才體會到「建立正知見」是多重要的事!此外,法師還送給大家「心靈處方籤」:聖嚴師父所說的「四它」和「四要」。法師說,佛法是要運用在生活上的,讓我們回去練習。藉著練習與分享,我聽到了不同的生命故事:買菜時練習「四要」的歡笑、面對生活困境練習「四它」的淚水……,有什麼比在生活上體驗佛法,更讓人充滿法喜呢?
短短三次課程,卻像時時沐浴在禪悅中。深覺自己是有福報之人,海山辦事處的義工們投入很多時間與心力,場地布置、學員用的茶點、午齋、水果,還有悅眾對學員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為不能久坐的老菩薩,搬來靠背椅和蒲團、為怕冷的學員遞上蓋巾……,這一切,在在讓人感受法鼓山這個觀音道場,處處都是觀音菩薩,每位都是「快樂學佛人」。
課程圓滿後,發願繼續參加福田班,期許自己也能像萬行菩薩們一樣,為護持佛法盡一分心力,接引更多人踏上學佛的道路,體驗佛法的美好。
關懷學員,成長慈悲智慧
◎梅演豐(羅東班關懷員)
二○一二年除夕,欣喜地坐上羅東辦事處的遊覽車,前往總本山參加撞鐘活動。車子出發不久,一位師姊來詢問,辦事處將舉辦關懷員培訓課程,要不要參加?當時沒有多想,立刻點頭答應,師姊進一步說明,法師會特地到羅東上課,才驚覺到,原來「關懷員」將承擔很重要的任務。
「快樂學佛人」有三次課程,關懷員須帶著學員行禮、討論,偶有學員分享煩惱,都必須做出適當回應。由於學員都是初識法鼓山的學佛人,過與不及的關懷,都將對學員產生影響。幾次小組討論中,學習傾聽、與學員互動,深深感受到菩薩所願,要做到千處祈求千處應、聞聲救苦,何其不易!除了要有大悲心,還須具備大智慧。
四月十四日,羅東班「快樂學佛人」課程圓滿了,自己有著滿心歡喜,也有著滿心懺悔。歡喜的是,完成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懺悔的是,關懷員當得不夠稱職,然而這也是自己收穫最多之處,藉由擔任關懷員的過程,觀照自己、提醒自己。
由於所學不足,一開始感到有些沮喪,幸有法師慈悲關懷,鼓勵我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已經發生的事實,接受學員對自己的評價,進而與學員建立良好關係。最後一次課程,在皈依法會後圓滿。陰雨綿綿中,我看到了樹梢上點點金光灑下,彷彿每一顆清淨學佛的心,讓大地也為之歡喜。
▲紫雲班裡,學員們跟隨關懷員的示範,認真地練習拜佛動作。(普化中心 提供) |
▲臺中班學員和關懷員真誠互動,分享彼此生命的收穫。(普化中心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