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6期 2016.04.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吳瑞恩 攝)

走出巴黎氣候高峰會

自他一體 相互依存

全球暖化的問題,除了從科技、經濟等層面探討之外,更要從倫理與心靈層面深自反思。聖嚴師父西方法子查可.安德列塞維克分享,唯有從虛妄的分別心當中解脫出來,產生人與世界更深刻的相互依存感與融攝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文/查可.安德列塞維克(Žarko Andričević).中譯/法鼓山國際編譯組


此次於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1),果禪法師、常濟法師、常藻法師與我代表美國法鼓山佛教協會(DDMBA)一起前往。這是一個將全球暖化危機,指向倫理與心靈面向的機會,而此論點實在很少被談到。我把這次的與會,看作為恩師聖嚴師父在這方面所盡的一點微薄之力,希望與大家分享佛法,成就共同的福祉。

若希望「巴黎氣候協定」能長期有效,則必須探討問題的深層原因,單單想仰賴科學與技術找到解決之道,是不夠的。這些原因的本質,非僅止於經濟方面,更在於道德與心靈層面。

數年來,諸如達賴喇嘛、一行禪師和聖嚴師父等多位佛教領袖,皆曾在社會大眾,以及握有決策權的政治菁英之間,致力提高人們對於生態危機的覺知。而佛教是直接止息虛妄,並處理由虛妄所生之苦的宗教,尤其是在個人和整體的層面上,因此佛法一定有可資借鏡之處。

佛教的教義,強調存在的相互關係與彼此的連繫,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截然不同的面向呈現。佛法是一種醒世呼喚,不只把人從一般的夢中叫醒,更教人從惡夢中覺醒,從充滿暴力、痛苦、寅支卯糧、不合理……等,把我們帶向毀滅邊緣的生活方式中覺醒。

了解到我們的存在與這個地球上的全體生命密不可分,代表我們與所接觸到的一切,更應以負責、感恩、與尊重的態度來面對,因為生命其實完全仰賴這個危脆的氣候平衡。以這個觀點的意義而言,我們汙染環境等同毒害自身;利用他人以謀私利,無異於自我剝削,追根究柢,實無「我」和「他」之分,亦無「人」與「環境」之別。

禪宗教人修心,並深入覺察個人生活的處境。社會和諧的程度,以及我們所處環境的景況,其實是人們內心境界的反映而已。因此,重要的是必須簡化我們的個人生活、辨別需要與想要,以及認清消費主義的徒勞無益。看透金錢、名位與權勢並不能減輕我們內在的缺乏感與不安全感。

「簡單過生活」也表現在安住於當下實相,與眼前的一切現象如實共處。這可讓我們解脫「我見」,開展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係更深廣的認知,對周遭的每一事物,產生更深刻的相互依存感與融攝感。說穿了,就是從虛妄的分別心當中解脫出來,並轉化對人與世界的觀念後,自然而然,我們就會產生責任感、感恩心,以及尊重的態度。

..............................................................................................................................................................................................

方丈和尚會客室

煩惱是成長助緣

◎果東法師

生病,還可以做義工嗎?

一位茶道老師,長期在公益團體當義工,因其專業形象及服務熱忱,結了很好的人緣。後來因各方壓力,身心有些狀況,但仍持續做義工。直到身旁陸續傳來「異樣的眼光」,像是在說:「都已經這樣了,還在做義工?」這才驚覺,偶爾閃神與精神恍惚的狀況,已使她成為眾人眼底的罣礙。這一負面解讀,使得壓力直通煩惱。

煩惱什麼呢?擔心付出不被肯定,害怕能力被質疑;又推想,團體只接受形象良好的她,卻拒絕生病狀態的她……前思後想,雜念、煩惱念糾纏不已,就連家人也跟著抱怨,勸她以後不要再當義工了。

會有這種反應,可以理解當事人對義工職務的重視,可是有兩個基本條件卻被忽略了。一個是為了什麼做義工?另外是做義工的條件,包括時間、心力及體力等。做義工是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有時間、有心力、有奉獻的心,以及有奉獻的機會,盡心盡力,隨緣奉獻。既然是隨緣奉獻,就不應有利害得失的想法。另一方面,用智慧、心力、體力做義工,同樣都以健康身心為前提。生病或是身心出現異常的狀況,代表身體這部機器需要保養了,建議休息,讓身體和元氣得以復原。

所謂「煩惱即菩提」,並不是說煩惱本身就是菩提,而是我們正面看待困境所帶來的啟發,將煩惱轉化為突破自我的一種成長。建議面對壓力要紓解,基本是放鬆身心;應當處理的事,一件一件處理,把握當下,步步踏實。如果身體已出現違和,就要適度衡量自己的身心狀況,即使做義工,也不要超過負荷,才不至於想發心卻又提不起心力,甚至讓身邊的人替我們擔心,反而成為發心最大的障礙。

..............................................................................................................................................................................................

【參訪寶雲寺】

悄然播下菩提種子

◎頤蘭達

▲(許朝益 攝)

跟隨監院果理法師和眾位善知識參訪寶雲寺,漸次步上的,實是一趟領受如何「用生命實踐佛法」的歷程。

隨著法師介紹聖嚴師父的足跡故事,未曾有緣見過師父的我,竟也猶如與恩師摯友秉燭夜談般,感到親近和熟悉,在法的世界裡以心交心。隨後行到聖嚴師父「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墨寶之側,剎那間慚愧滿溢,本自剛強的心瞬間柔軟下來,不知不覺間早已滿臉潸然!

六、七樓之間的中庭,令人驚喜,也許是吸納了中國園林觀,結合人文書齋的靈感,竟可在一座現代都會大樓中,用現代的空間語彙巧妙創新,重現了文化傳統與心靈洗滌的菁華,悠遊其間,既古典又現代,彼此和諧又驚豔。當然,更精彩的是,在這樣簡單又驚喜的美境中,以聖嚴師父的悲願為敘事主題,墨寶為言說載體。原來,從「四眾佛子共勉語」、「學著糊塗」,就自然而然地,漸次體會「真有意思」、「好好好好好到極點,妙妙妙妙妙不可言」的喜悅,然後更走到「妙雲」和「自在」的境地。參訪者一步一行、一顧一盼之間,生起滿滿的法喜,菩提種子已經悄然種下。

參訪的路徑安排,從步上「成佛之道」開始,轉角驚喜遇見師父親筆所書的《金剛經》牆,進入大殿禮佛,念念提醒自己以空性智慧觀照「自家寶藏」的無染性,隨即步入菩薩道所建設的「人間淨土」。內外呼應,一氣呵成。此時震懾於無聲的磅礡之勢,如此柔軟卻又直指「用生命實踐佛法」之道!心中漣漪陣陣,任何言語表達早已多餘!

參訪時正逢法鼓傳燈日,謹記「永傳無盡燈,紹佛大悲行,宗奉嚴師教,風宣法鼓聲」,我發願走出「以生命,實踐佛法」的傾心之路。

..............................................................................................................................................................................................

禪宗古道場巡禮

朝聖 一趟修行之旅

◎朱陵生


自從拜讀聖嚴師父《五百菩薩走江湖》一書,我就一直嚮往著,有一天也能夠走一趟「江湖」,沒想到我的美夢終能成真。這趟禪宗古道場巡禮之旅,對我而言收穫很大,感觸極深,可以分為四種感覺:感想、感動、感恩及感受;也可以說是一趟修行之旅、朝聖之旅、尋根之旅、信心之旅、學習之旅和惜緣之旅。

在經歷十四天的巡禮中,我們曾經翻山越嶺,走過艱難崎嶇的山路,真的很難想像當初祖師及高僧大德們,竟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開山闢地,忍受極大的苦難,而不摧毀成就佛道之志,以及弘法利生的大願。我被祖師大德們的刻苦精神所感動,慚愧自己皈依三寶以來,始終不夠精進,立即生起了要把握當下努力精進的心,向前邁進。

在許多高僧大德的文集裡,曾經看過許多祖師們的開示、事蹟、公案、修道的故事等,但始終沒有一種深刻、真實的印象。而此行目睹了肉身菩薩、淨土祖庭、百丈清規、圓寂祖塔、野狐岩、舍利塔、磨鏡石及各宗派祖庭、碑文、開悟處及法眼之源,除了有身歷其境的踏實,更對禪宗的一脈相傳,感到無比的殊勝和崇敬,有了相應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巡禮團在北美護法會的發起和精心策畫下,一切的行程都非常緊密無暇。雖然很多人原來並不認識,但朝聖的因緣,讓我們在見面的一剎那,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那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在一路上互相照應的行動上流露無遺,我們真應該珍惜,將這次相聚相識的緣分,擴大到對所有的眾生,發大願、行大悲,才不會辜負聖嚴師父對我們的教誨和期盼。

..............................................................................................................................................................................................

樂音中的真誠心

◎許牧慈

▲(肥貓 繪)

殊勝因緣,年初三我在天南寺,以樂曲供養三寶與諸善知識,感到無上殊榮,無邊法喜。面對著殿中端坐的觀世音菩薩,與周圍的大眾,聽著彼此的呼吸,在樂音中一同行履,共同感知;既是訴說,也是傾聽。這樣的感動是難得經歷的。

演奏結束後,一位法師前來關懷,我便分享了選曲的緣由:吉慶時節,寺中結上燈籠,日光與春光映照,孩子在此禮佛、遊戲、托水缽、捏陶,因此我演奏了〈花會之春〉、〈陽春白雪〉,祈願眾生吉祥圓滿。雖是春節,但既來到佛寺,仍希望傳達真摯面對生命的情感,因此演奏了〈塞上曲〉等。
法師問我:「是否接觸過禪修?」我雖認真上過禪修課,但總是自愧不曾潛心用功,便請教法師為何如此詢問?

法師簡單地回答,禪便是自在,自在則是自己本來是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以此本來面目,在輕鬆與專注間不斷練習平衡,漸漸深化、轉化,直至眼、耳、鼻、舌、身、意,都變得更加警醒與敏銳,心念卻可定靜而不輕易浮動。他說,在我的樂音中聽見某種定靜,感覺跟禪是相同的,因此猜想我應該曾經習禪。法師還勉勵說,在我的演奏中,聽見內心坦率的悲喜與真摯,希望我能夠保持這份真誠。

在音樂與佛法相遇的感動中,我想音樂也是一種體貼的真誠,願分享給我學音樂的朋友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彈奏音樂,都讓我們保持真誠。

..............................................................................................................................................................................................

【走出巴黎氣候高峰會】
自他一體 相互依存

【方丈和尚會客室】煩惱是成長助緣

【參訪寶雲寺】
悄然播下菩提種子


【禪宗古道場巡禮
】朝聖 一趟修行之旅


樂音中的真誠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