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0期 2015.10.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在六百多位法師與親友觀禮祝福中,十三位新戒法師圓滿剃度與受戒,歡喜踏上不一樣的人生旅程。(李東陽 攝)

隨佛出家光明遠大

二○一五年剃度典禮 十三位新戒法師滿願出家

▲聲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求度者誓願承擔如來家業,弘法利生。 (李東陽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九月十二日,今年的地藏菩薩誕辰紀念日,法鼓山僧團於園區大殿舉行剃度典禮,為十三位求度者落髮,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任戒和尚,副住持果暉法師任教授阿闍梨,副住持果祥法師等擔任執剃阿闍梨,並有十三位僧伽大學新生、五位僧團行者,求受行同沙彌(尼)戒,在六百多位法師與親友觀禮祝賀中,圓滿剃度與受戒,歡喜踏上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第一刀,剃光諸惡業;第二刀,剃明淨善根;第三刀,剃度化眾生。」在方丈和尚洪亮的祈願祝福聲中,執剃法師為受度者圓頂。隨後眾人齊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求度者換著僧裝,進行懺摩、問遮難、乞受沙彌十戒、搭衣,誓願荷擔起如來家業。

方丈和尚開示時,期勉新戒法同沙彌(尼)珍惜父母給予的道器身命,發大菩提願心,懺除身、語、意三業偏差行為,以佛法、禪法和心靈環保的心法為核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果暉法師也叮嚀,初出家時,可能只為自己發心,但漢傳佛教的大乘菩薩道,是在僧團中和樂修行,藉著他人的提醒,淨除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

僧大受度學僧演欣法師俗家三代從高雄北上觀禮,哥哥吳宗勳表示,雖然情感上捨不得,想到求度者放下小我,發起弘揚佛法的大奮心,內心還是歡喜祝福。受度行者演煥法師的俗家母親种林靜江老菩薩,感恩僧團對孩子的栽培,希望受度者滿願出家後,堅定道心,好好朝向弘法利生的誓願前進。

觀禮席上,還有美國長島大學宗教體驗營十五位師生,首度觀摩佛教法會,學生尼可拉斯(Nicholas Panaro)興奮地分享,第一次與數百位佛教徒共修,臨場感受梵唄的莊嚴,真正讓他從心湧出歡喜;在臺灣學習中文九個月,為自己取了中文姓名的廖柯達(Dakota Delvalle),雖然不全然清楚剃度儀式的用意,心中仍因整場氛圍而感動。

經過一年來在僧大學習淨化身、口意、三業行為,新戒沙彌演一法師由衷感念親友與義工的支持,每一分默默付出的力量,都是堅定他出家信念的助力。新戒沙彌尼演印法師期許今後在團體中放下自我,隨順因緣為大眾奉獻。由僧團行者滿願出家的演治法師,則特別感恩戒長法師示範的身教、言教,尤其義工們的無私奉獻,更是增進自己成長與報恩的動力。

.............................................................................................................................................................................................

感恩成就子女出家慧命

方丈和尚關懷求度者家屬

【本刊訊】法鼓山僧伽大學八月二十九日於法鼓山園區國際宴會廳,舉辦求度者家屬拜見方丈和尚茶敘。方丈和尚感謝求度者家屬以慈悲心展現難捨能捨、難忍能忍的無私情懷,成就子女出家,也勉勵求度者運用佛法,轉化自身的煩惱習氣,好好運用父母所給予的生命,弘法利生。

會中多位家長分享對於子女求度的心路歷程與轉變。演平行者的俗家母親黃老菩薩表示,家中吃素、學佛都是女兒引領開始的。雖然女兒要出家還是會捨不得,但她轉念一想,若女兒沒有出家,在世俗仍會有許多煩惱及憂愁,而在法鼓山剃度,女兒所受的教育與照顧,都比在家周全,因此就放心了。

演坦行者表示,俗家母親高老菩薩本身便是虔誠佛教徒,自己在長年的熏陶中,感覺佛法殊勝,因而決定出家。俗家從事安親教育的演海行者,家人接觸了聖嚴師父「心靈環保」的理念後,全家一起當義工、學佛,自己才有出家奉獻的想法。

方丈和尚在關懷過程中,再以「珍惜生命的起承轉合,奉獻利他」,鼓勵老菩薩們將對孩子的愛轉換、昇華,進而提起奉獻利他的願心。方丈和尚更深切期許求度者,能夠「開發佛性、提起覺性。轉化個性、淡化習性。淨化心性,回歸自性」,彼此共勉成為謙卑、有理念的宗教師,達成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出家使命。

.............................................................................................................................................................................................

聖基會專題講座

蔡耀明主講佛教生命倫理

▲臺大哲學系教授蔡耀明,在聖基會專題講座中,分享修學佛法,倫理道德的考量與實踐不可或缺。(聖嚴教育基金會 提供)

【葉昱妏/臺北報導】從出生到死亡,從每天都會面對的飲食、性別、族群問題,到自殺、死刑等重大社會議題,無處沒有生命倫理之存在。身為佛教徒,對於生命倫理的思惟是什麼?該如何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呢?

聖嚴教育基金會從九月十三日起,邀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蔡耀明,舉辦「佛教生命倫理專題」系列講座,執行長楊蓓在專題引言時,即表示自己是佛教徒,但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時,卻不一定能提出佛教徒對此事的觀點,因此很榮幸邀請蔡耀明教授,引領大眾思索與對話。

蔡耀明回應,倫理較類似社會或群體的規範、規定或原則,沒有一定的定義。討論佛教生命倫理,除了佛法的理解外,也需與社會做結合,透過「思考」的過程,得出自己的「觀點」。關於社會重大議題,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每個人切入的思考角度也都不同,在這過程中亦可能出現與佛法分歧的狀況。因此第一堂課以「佛教生命倫理入門」為主題,引領大家學習如何思考,包括了解何謂倫理、倫理道德的輕重考量,及如何將這些帶進我們的生活中。

蔡耀明進一步說明,佛法的教導並非為了名利權勢或倫理道德而活,而是為了讓眾生與自己認知困苦、了悟實相、超脫困境、導向覺悟而活著、修行。為了這些目標,倫理道德的考量與實踐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課堂最後,蔡耀明強調,對於社會上所有倫理議題,佛教並沒有自己的「觀點」,端看個人如何去思索與選擇。這是一個沒有正確或肯定答案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開始思考」,且與他人互動、交流,從中開闊自己的思惟、關懷生命與社會,以期每個人都能得到生命的出路,並了解修行正道之長遠耕耘。

「佛教生命倫理專題」系列講座

日 期 主 題

•本課程將於課後分享課程影片,可至聖嚴教育基金會網站觀看。

•網址
http://www.shengyen.org.tw

 

10/4 性別倫理與族群倫理
10/25 物種主義與動物
11/1 飲食倫理(肉食、素食、乞食)
11/8 由認清心識離體以辨明臨終倫理
11/15 殺生、便利死、自殺之倫理考察
11/22 器官捐贈與器官移植之倫理考察
12/6 死刑之倫理考察
12/13 生命之意義與生命之出路
.............................................................................................................................................................................................

農禪寺行願館 人文新風貌

農禪寺行願館不一樣了!為了打造優雅溫馨的氣質書店,以及輕鬆舒適的購物環境,農禪寺行願館呈現出沉穩內斂的色調、古意盎然的氛圍,讓人一走進行願館,就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氣息。

不同於一般書店的陳列設計,農禪寺行願館採用展覽開架式的選書平臺來呈現圖書,讓每個精心設計的書籍封面,直接與人打照面,拉近人與書之間的距離。

此外,以修行為主要推廣訴求,書店內還特別設置了鈔經展示區,以及禪坐用品區,將修行類用品以展售專區呈現,除了作為居家布置擺設的示範,也讓人一看就興起修行的意念,想要請購鈔經本回家抄寫,或是帶一組毛巾、蒲團、方墊回去,為自己或家人設置靜謐舒適的打坐環境。

監院果毅法師表示,行願館將會規畫推出各種主題展覽,除了將豐富多元的書籍,以量身打造的方式呈現不同的特色,也方便讀者能夠深入汲取聖嚴師父的智慧法乳,以及佛法義理的廣袤浩瀚,而不會有遺珠之憾。

九月起,特別規畫的主題書展「遇見善知識」,是針對聖嚴師父的傳記,包括《歸程》、《聖嚴法師學思歷程》、《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雪中足跡》等書,蒐羅了各種版本,將聖嚴師父一生各階段的傳記與出版歷程,完整地呈現。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是展出一九六八年初版的《歸程》,從這部書到二○○九年出版的《雪中足跡》,彷彿看到聖嚴師父一生濃縮且精華的展現。歡迎大家隨時回到農禪寺行願館走走,一定會有不同的驚喜與發現。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農禪寺行願館開放時間:上午八點至下午九點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86期10月號

大家來讀〈普門品〉 ──學做現代觀音


聖嚴師父說自己修持的是觀音法門,而法鼓山是觀音道場。觀音法門之一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簡單易懂,含有豐富的人生哲理,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普門示現、慈眼視眾生等精神,千百年來已成為廣大人們心靈的依怙。本期專題從Q&A認識「觀音精神」,並擷取〈普門品〉經文,整理法師大德解說「菩薩聖德」背後的深意,進而從實踐觀音精神的「現代典範」,如德蕾莎修女、盲文無國界組織、善米福田庫等,學習在生活中傾聽、同理、布施、無分別心……練習做觀音菩薩的化身。

「傻一點兒好!」馬來西亞監院常藻法師為《人生》開闢新專欄「初心看世界」,首篇分享從學佛乃至出家、弘化,一路堅持到底的初發心。當西方禪眾遇見《六祖壇經》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呢?「國際視窗」報導波蘭首辦禪二十一,繼程法師海外首講《壇經》的重要修行觀,如坐禪、定慧一體、無念無相無住等。「電影與人生」介紹今年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侯孝賢,在《刺客聶隱娘》闡釋他的武俠世界。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推廣教育中心秋季班佛學推廣課程

課程名稱 教師 開課日期
學佛法要 佛使尊者 《一問一智慧》導讀 楊郁文 10/11(日)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要 施凱華 10/12(一)
巴利佛典與漢譯經典之對照與選讀 張雲凱
中國佛教思想源流 劉嘉誠 10/13(二)
《成實》、《俱舍》談十惡業道 陳世賢
梵文初階閱讀 鐘文秀
基礎藏文 曾德明 10/14(三)
佛學德文
《般若經》的判教智慧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釋如碩 10/15(四)
日文閱讀 鐘文秀
《華嚴經》的生命美學 如來篇 曹郁美 10/16(五)
《普賢上師言教》 從初學到老參的必備佛法 楊書婷

※更多課程,請上網查詢http://dilatw.blogspot.tw

【上課地點】臺北市延平南路77號 (法鼓德貴學苑)

【線上報名】http://140.131.255.111/ddb_pes/

【E-mail】buddedu@dila.edu.tw

【洽詢電話】(02)8978-2110分機8011、8013ww.tw/node/13026

 

.............................................................................................................................................................................................

隨佛出家光明遠大

感恩成就子女出家慧命
方丈和尚關懷求度者家屬


聖基會專題講座
蔡耀明主講佛教生命倫理


農禪寺行願館 人文新風貌


【法鼓書齋】
大家來讀〈普門品〉 ──學做現代觀音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推廣教育中心 秋季班佛學推廣課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