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rianna 攝)
|
揚起信心風帆到彼岸
聖嚴師父曾講解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作為禪眾修行的指引。
聽聞這首心的詩偈,對禪修、對生活,有著什麼樣的啟發?本期一起來分享。
◎李翠麗(加拿大.溫哥華)
溫哥華道場監院常悟法師自二月份以來,以禪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銘〉作為每週日禪坐共修時的開示,深入淺出的說明,讓我這位禪修新手,在解行並重的修行路上,獲益良多。
〈信心銘〉是三祖僧璨大師徹悟以後所寫的詩偈,內容講述在禪修方面的領略與體悟,讓我們更能在修行的層面上契入,找到著力點。首先,常悟法師鼓勵大家,一定要有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什麼有信心呢?
第一、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依照佛陀與歷代祖師所教導的方法來修行。第二、對方法有信心:這個方法是有用的,是好的。第三、對教你這個方法的老師有信心,否則老師教導的方法如何入得了心?這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信心銘〉所講的信心,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也就是眾生皆有如來藏,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有成佛的潛能。僧璨大師對每個眾生成佛的可能性深具信心,〈信心銘〉的內容,就是教我們怎麼修行,可以親見自己的如來佛性。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信心銘〉開宗四句:「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直指人心地告訴我們,不要有分別、比較、取捨,就可以清楚明白通達成佛之道。話雖如此,行之何易?從買一把菜都要千中選一,哪家的咖啡甜點最適合下午茶,乃至親情、友情、愛情的糾纏,計較付出及期望回饋,無時無刻不在揀擇、憎愛。為了讓自己生活中有更多的「順」、最少的「逆」,要有一顆平等、無分別的心談何容易啊!
禪師知道我們的愚癡,所以告訴我們「唯滯兩邊,寧知一種」。那顆四處遊盪、散漫的心,多半連自己都察覺不到,只有在打坐時,才發現這顆心是多麼難以駕馭。只能用方法,將它一點一點地收攝回來,提高覺照力,讓雜念漸漸減少,從散亂心到集中心,繼而身心統一,做自己「心」的主人。
接下來的幾個月,常悟法師逐字逐句講解〈信心銘〉,四字一句的詩偈看似簡單,在法師的開示下,外表平靜地坐在蒲團上的我,內心卻已驚濤駭浪,不能平復。記得法師解釋「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時,心想,天呀!這不是就在說我嗎?每天吱吱喳喳說個不停,一顆粗糙的心,在毫無覺察力的情況下,心念早已化成思緒,再轉成語言,哇啦哇啦向外潑灑,這豈是一個自稱學習禪修的人,會有的粗糙與無覺?除了慚愧還是慚愧!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另外,「莫逐有緣,勿住空忍」、「遣有沒有,從空背空」也深獲我心。我們的心時時在抓取,只要是讓我們快樂、愉悅的,就緊緊抓住不放,得不到就痛苦。所以說「莫逐有緣」;相反地,那些在記憶中亟欲抹去的人,燒了信,剪了照片,就真能忘了嗎?這就是「遣有沒有」的精髓,愈想把「有」遣走,卻愈被「有」給淹沒了。然而禪師又告誡我們,愈追求「空」,距離「空」愈遠,「空」並不是最終的目標,最後的心境是「無」。
偏偏芸芸眾生如你我,從小到大,不論學業、事業、家庭、名利,都是在追求「有」,而且愈多愈好!與「無」的境界完全是背道而馳。慶幸的是,佛陀及祖師留下了佛法經典,以及相關的著述,讓我們這些愚癡眾生,能趣向「心不顛倒,究竟涅槃」。
每每聽完常悟法師的開示,明知禪修這條路遙遙無盡,可能窮畢生之力也是空花水月,但是有佛、法、僧的咐囑、護念,信心就像揚起風帆的船,領著我們朝明心見性的大海出航,困難也嚇不倒。這輩子證悟不了,還有三大阿僧祇劫呢,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登上解脫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