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4期 2014.06.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繪圖/劉如桂•法鼓文化 提供)

師父的一句話

聖嚴師父的菩薩行誼,溫暖鼓勵了無數弟子的生命,

本期「聖嚴師父小故事」劉嘉惠、陳月嬌來稿分享,

從平凡的日常故事中,邀您感念師父的言教與身教。

孩子就是善根

◎劉嘉惠

念國小的時候,有一年新春期間,父母帶我和弟弟去法鼓山,向聖嚴師父拜年。拜年時,師父給了我和弟弟一人一顆帶殼的核桃,面帶慈祥笑容說:「孩子就是善根。」這句話,給了當時的我好大的鼓舞,原來在師父眼中,我不是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而是有無限潛能的善根耶。我把核桃當作寶貝,珍藏了好多年,每看到它就想起這句話,提醒自己要做個善良的人,才不會辜負師父的期望。

後來聽父親說,那年拜年時,他看到一些弟子供養紅包給師父,師父轉身遇到前來拜年的小朋友,隨手便將紅包贈送出去,連看都沒看。這個舉動深深震撼了父親。試想一般人收到紅包如果要轉送,至少會看一看金額,但師父沒看就送出去,顯示他是一位真正灑脫、沒有分別心的修行者啊!

師父不只在弘揚佛法上貢獻卓著,日常生活中的言教身教,更深深啟發了身邊的每個人。師父示現了一個大修行者的風範與涵養,潛移默化了我們。謹以此文感念我所敬重的聖嚴師父。

 

 

 

加油!繼續加油!

◎陳月嬌

星期天福田班上課,播放「聖嚴師父與沈家楨居士」影片,不禁淚水潸潸,彷彿時光回流,又再見到師父的身影。

回憶二○○五年農禪寺舉辦皈依大典暨園遊會,合唱團攤位的看板上,貼著團員在國家音樂廳「禮謝師恩音樂會」的演唱巨照。我們每個成員都專注地找照片中的自己,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妳有在裡面嗎?」我驚喜地回頭,望著聖嚴師父指著照片中的自己:「你們現在都是國家級的囉!」還頻頻點頭微笑。

「沒有啦!」我羞澀地紅著臉、搖搖手。心想自己:連五線譜都要備註一、二、三、四、五,哪兒談得上國家級呢?不過師父很莊嚴地鼓勵我們:「有,加油!繼續加油!」

從此之後,「加油」變成了我的口頭禪。小孫女笑我說:「外婆、外婆,我知道您為什麼瘦不下來!」問她為什麼?小孫女說:「因為您常常在『加油』!」

二○○九年二月罹癌動了手術,在病房電視機前,目送師父捨報荼毘。感恩師父留下了「四它」箴言,還有「加油」的勉語,喚醒了在病床上昏睡的我。我哭了,護士溫柔地安慰我,拍拍我的肩膀:「妳的手術很順利,沒事了。」她們不知道我在哭什麼。今天在福田班看了影片,又感動得哭了。

我想告訴師父,我沒有忘記您老人家的叮嚀。我和病魔互諒互解,並送走了它,也認真地為自己的人生再加油。出院休養一段時日後,先回到了合唱團,欣見老師和師兄姊,領受了重獲新生的喜悅,繼續奉獻自己的音聲,願法音宣流、正法永住。同時也大步走出去,到德貴學苑修學佛法,盼能了悟生死,放下執著。我不再徬徨哭泣,以微笑面對一切共生共存的眾生,心中充滿感恩。

.................................................................................................................................................................................................................

【方丈和尚會客室】

身心安穩 最大福報

◎果東法師

有位居士發心護持道場,家人並不反對,但對其某些觀念的表達,並不認同。這位居士問我:「如何溝通,才能更有交集?」

我聽了以後相當好奇,便問其中原委,原來問題出於「福報」與「努力」之說的認知差距。這位居士告訴我,學佛以來,她抱定凡事都要講「福報」。有了福報,事業才能順利推展;缺少福報,即使努力,不見得如願以償。

她的家人則有不同看法,認為凡事唯憑自己努力,光講福報,根本不切實際。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我都是認同的,只是彼此溝通缺乏交集,形成各說各話。

一般講福報,多半是從因果理解,「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便是這位居士的家人所說:努力第一,務實要緊。對此我很贊同。不過,佛法也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人、事、物,皆是因緣和合而成。除了自己努力之外,外在環境條件的配合,則是促發成果的助緣,也就是我們講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謂福報,應當因、緣、果連著一起講。

福報的另一層義涵,則是身心對境不起煩惱。面對各種狀況,我們自己不受外在條件影響,而能經常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安定,這是鍊心的成就,有此成就的人,可說是有大福報之人。

因此,我建議這位居士,與家人溝通,前提要先肯定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其出發點,切勿把自己的意見強施於他;也要反省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讓家人起了煩惱,更不要隨著煩惱起舞。

學佛是學習佛的慈悲與智慧,減少他人的煩惱是慈悲,減少自己的煩惱是智慧。從自己的身、語、意行為做調整,最低限度是不帶給他人煩惱。能夠如此,不僅對溝通有幫助,也才是真正的修學佛法、護持佛法。

.................................................................................................................................................................................................................

【菩薩戒心得】

發願當別人的「幸運」

◎邱佩玉

從得知法鼓山要舉行菩薩戒開始,耳邊就不時傳來詢問,而我一直敷衍回答,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因為種種理由無法參加。這些薄弱理由,都被身邊的善知識一一化解,促成了我的菩薩戒之行。

半推半就報名了菩薩戒,事前準備並不積極,心裡多少有些不安,直到上車的那一刻,心想:既然上車了,剩下的就交給菩薩吧!忐忑的心才安定下來,報到時將手機交出剎那,才體認到真的來受菩薩戒了。

受戒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三件事:第一,人生應該要做的事,儘早去完成。懺摩時,因為在椅子區,身旁多是老菩薩,啜泣聲中,感受到他們的懺悔,想想自己如果沒來,到了老菩薩的年紀才來,應該會嚎啕大哭吧。聖嚴師父說:「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有了戒律後,行為自然有約束,進而改變習慣,讓自己少做錯事,當開始轉念,生命也會隨之提昇。

第二,我發願要成為別人的「幸運」。從報名到圓滿受戒,都有貴人相助。報名用的照片,多虧師兄姊幫忙;在大殿時,坐在風口又忘了戴帽子,回寮房求助,晚上師姊送來帽子,是一位法師與我結緣。當下很感恩法師慈悲,想當面道謝,但師姊不讓我知道,「為善不欲人知」的感動湧了上來。受戒期間,看到那麼多法師、義工幫助我們,讓我發願:希望自己能帶給別人幸運,在別人需要時給予幫助。

第三,我希望變得更溫柔。自己的脾氣一向糟糕,父母常說我心地很好,但脾氣常讓心打折扣。一直認為只要「好心」,脾氣差應該沒關係。自從學佛後,雖然脾氣改很多,但只是改變行為,念頭上還是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懺摩時,發現自己很多的錯,都是脾氣和個性造成。所以這次發願從「心」改變,不再給自己找藉口。也許改變不容易,但就像師父說的,一次比一次精進就可以,藉以勉勵自己要「愈來愈溫柔」。

菩薩戒讓我更認識自己,把「心」拿出來洗滌一番,也讓心騰出更多空間,用智慧與慈悲來填滿。

.................................................................................................................................................................................................................

【臺中梁皇寶懺義工心得】

歡喜送書結善緣

◎周玉娟

今年臺中分院的梁皇寶懺法會,我們佛學初階班承擔了服務臺的任務。以往服務臺的工作,多半是等信眾尋求協助,但這次很特別,班長廖學均師兄鼓勵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將法鼓山「智慧隨身書」分送給來往的學生,也可介紹一下梁皇寶懺法會活動。我不善與陌生人互動,怕被人拒絕,所以先觀察廖學均、張玉琪二位師兄如何做。

會場外,學生來來往往,二位師兄一一分送隨身書。其實大多數學生是拒絕的,有的甚至完全不理會,但師兄們總是保持一貫笑容,不厭煩、不放棄,把握住每一個結緣的機會。廖師兄說,不奢望他們馬上看,期待哪一天因緣具足,他們翻閱了智慧隨身書,被書中某句話觸動,進而改變想法;或與法鼓山結下緣,前來親近道場,「那我們的努力就有意義了!」

在很多公共場所,都設有智慧隨身書的書箱,但多半無人解說分享。回想在精讀班時,林其賢老師曾勉勵我們,發願做介紹聖嚴師父著作的義工。每一本智慧隨身書都蘊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是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最佳的精神食糧。

於是鼓起勇氣,開始向陌生的學生推薦智慧隨身書。收下書的,衷心希望他們翻閱;拒絕的,也誠心祝福。就在大家齊心努力下,隨身書還變得「供不應求」呢。送書過程中,廖師兄抱持「佛法這麼好,我要與你分享」,以及「法鼓山這麼好,希望你來親近」的堅定信念,讓我感動,更讓我發願要好好學習。

.................................................................................................................................................................................................................

【法鼓徵文】

一起分享師父故事!

讀了劉嘉惠、陳月嬌菩薩的分享,

您是不是也有「獨家的」聖嚴師父故事呢?

無論親身體驗,或聽聞而來,都歡迎您來稿,

分享師父的慈悲智慧,一起學習菩薩行。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
(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師父的一句話

•孩子就是善根

•加油!繼續加油!

【方丈和尚會客室】身心安穩 最大福報

【菩薩戒心得】發願當別人的「幸運」

【臺中梁皇寶懺義工心得】歡喜送書結善緣

【法鼓徵文】一起分享師父小故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