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3期 2014.05.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果慨法師於安和分院講說「佛教徒的生死觀」,帶領聽眾誦念觀音菩薩聖號,為失聯的馬來西亞航空人員祝福迴向。


佛教徒的生死觀

安和分院開辦「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邀請水陸法會籌備小組召集人果慨法師,

從多部佛教經典中,解說生命的實相,鼓勵聽眾平日即須如法修行,

活出佛教徒「時時安住正念、處處心安平安」的生死態度。

◎文/陳麗珠•圖/安和分院 提供

安和分院自三月二日舉辦「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以來,聽眾受益匪淺,抱持分享的心踴躍邀請親友參與。

無論帶著幫助自己,或協助他人的心前來,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起大悲心、發菩提願,因此三月九日第二堂課一開始,果慨法師引導聽眾誦念觀音聖號,祈願失聯的馬來西亞航空人員仰仗三寶力量、眾人共修祝福,心安平安。

《金剛經》與生命的實相

藉著這樣的因緣,果慨法師說明面對死亡,為何我們會感到恐懼?「因為我們不知何時死?不知如何死?不知道『我』到底是誰?」以為有個永恆自主的「我」、不認識「我」、不明白生命實相、對死亡沒有規畫,當臨終時,「我的」家人、「我的」一切通通消失,自然會害怕。

透過《金剛經》,法師帶領眾人了解生命的實相。「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有為法,生命如此,身體也是如此,因緣聚而有、因緣滅則無。」此外,天臺宗「空、假、中」的概念,也說明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假的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永恆存在。

如何自在地面對生老病死?法師表示,道理上的理解並不夠,重要的是如法修行,將佛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舉凡誦經、持咒、懺悔、布施、思惟「今天是人生最後一天,該如何過」等,都是練習方法。藉由這些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離相、少執著、起大悲心,從大我進入小我、無我,臨命終時,能「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阿彌陀經》與準備人生最後

第三堂課,果慨法師引述《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就像一所「極樂大學」,是「成佛保證班」,求生西方淨土如同去留學,學成之後還入娑婆,廣度眾生。

去西方淨土留學條件為何?「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法師解說留學前要準備「善根」,就是發菩提心,希望眾生能離苦得樂;還有「福德」,就是行六度,「沒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便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外,還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便得往生極樂國土。

如何準備人生的最後?就陪伴臨終者而言,必須具備慈悲心,學習傾聽、接受,讓對方處在安詳寧靜之中;若可以的話,不妨跟對方探討有無待辦事項,才有機會作準備。果慨法師並分享自己陪伴臨終者的經驗,從中體會到「沒有哪一種布施,大過於幫一個人好好地死亡。」

至於個人的善終規畫,「既無須忌諱,也不複雜」,法師以聖嚴師父的開示勉勵眾人,對遺體、安葬儀式、遺產、債務等做好安排,是對自己及別人盡最後的責任,讓死者無憾,生者無爭。

《地藏經》與人生最後大事

臨終怎麼保持正念?果慨法師第四堂課透過《地藏經》、聖嚴師父及祖師大德的勸勉,提醒眾人臨命終時,四大離散時神識昏昧,不易分辨善惡,因此平日需要預備往生資糧。

「沒有平常的正念,絕無臨終正念,若平時很少在真理上安住、很少生起觀照,臨終時,很難生起觀照。」法師引述蕅益大師的話,希望大家平常面對境界時,要練習「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學習不執取相,會讓我們臨終時不易受到外境干擾;唯有心常常安住正念真理上,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藉著三寶的力量,往生善道。

法師進一步解說決定往生的四大力量,一是隨重,隨生前所作善惡諸業,最重大的先受報;二是隨習,隨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投生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三是隨念,隨命終時的心願所歸,善念則轉生人間或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四是隨願,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

................................................................................................................................................................................................................

【「禪修教理研習營」心得】

反省「有我」入手

◎許常一(美國•洛杉磯)

三月底,洛杉磯道場舉辦為期一週的「禪修教理研習營」,以「無我」為主題,由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帶領。

自己學禪有段時間了,由於打坐為身心帶來平靜詳和,讓我將工作之餘的假期,全部「投資」在禪修上。每過一段時間便去打七,感覺好像在吃「定力維他命丸」,為了維持藥效,便得不斷打坐。為何坐了半天習性依舊?難道習性只能暫時降伏,無法根除?這次參加研習營,終於找到問題根源。

▲果醒法師說明,「無我」的正確知見與態度,能帶著我們生生世世安穩走在菩提道上。(洛杉磯道場 提供)

對學禪的人來說,打坐時的身心清淨,很容易成了「我」貪取的對象。禪坐時,意識到身心緊,便轉緊為鬆;當妄念紛飛,會將混亂轉為清淨。「鬆」與「清淨」都是一個相,有相就有「能所」,仍在「有我」中打轉。一旦如此,打坐時便容易取境,好境則貪,壞境則瞋,修了半天,只是把「有我」修得更細膩罷了。

果醒法師這席開示,對我簡直是棒喝!原來自己平日修行,一直在枝節末端打轉,在開發「無我智慧」上,沒半點進展。

修行該如何「直搗黃龍」呢?法師講一個「垃圾堆中找黃金」的妙喻,真心譬如黃金,妄念猶如垃圾。當黃金掉進一大片垃圾場中,該如何找到?清除全部的垃圾來尋黃金,一如禪修之人想除盡妄念,但垃圾數量龐大,清不完的,須將注意力放在黃金上,一心一意去找它。原來清除妄念雖讓我暫得清淨,但真心卻依然杳無踪 跡。

「靜坐常思己過」,一般解讀「己過」為自己犯的過失,法師則從修行角度,點出我們該反省的是:是否犯了「有我」的過失?這真是修行的重要入手處。若以此時時策勵自己,修行怎可能不進步?

法師還提到最有價值、能帶到來世的福報,是「無我」的正確知見與態度。若只在相上累積功德,福報也將如現象般來來去去、生生滅滅;「無我」的知見與態度,能生生世世帶著我們,安穩地走在菩提道上,才是真正的資糧,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聖基會「聖嚴法師經典講座」】

逆境順境 心安平安

◎陳慧蓉

轉開電視新聞,心情就隨之起舞嗎?遇到討厭的人就怒氣攻心嗎?聖嚴教育基金會「聖嚴法師經典講座」,首場於四月十二日舉辦,邀請傳燈院常願法師演講「逆境順境心安平安」,提出化解煩惱之道。

最近的國內外新聞使許多人憂心,常願法師回憶聖嚴師父一生遇到許多逆境,心卻能不為所動,就是因為用禪修化解煩惱。法師以「觸、受、愛、取」說明煩惱生起的過程,看到新聞是「觸」,產生情緒進而批評是「受」、「愛」、「取」,禪修就是要著力於「受」,止於身受,不起心受。

怎麼樣才能做到呢?清楚與放鬆是下手處,首先清楚身體局部的感覺,接著放鬆局部,漸漸地將清楚與放鬆擴散到全身,在此過程中,心收攝於身受,看到就只是看到,不起太多分別,揪心就能化為安心,平安就跟著來。

遇到討厭的人,也是提醒我們修行的好時機。這時要提起「四它」,面對與接受不舒服的感覺,即不再造苦因,停止苦的循環。之後著手處理狀況,以放鬆或感恩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久而久之就能放下。

最後法師強調,遇到困難首先要安定自己的心。此外,人生的意義在於許願、還願、發願,尤其逆境來臨時更要以感恩心發願,增強生命的韌度與方向,便能度過重重難關。法師鼓勵眾人培養做定課的習慣,讓方法日日相續、念念相續,從中體驗無常,從「有相」知「空相」,進而體悟「無相」。

◎線上收看請至聖基會網站:http://www.shengyen.org.tw/

................................................................................................................................................................................................................

【禪藝國畫班心得】

重新學畫 從「心」學習

◎陳演明(香港)

▲透過學習國畫的過程,覺察自己個性中不好、不足的地方,對內心世界有更多體會,進而調整與改善。(香港分會 提供)

中學時,曾有機會學習國畫,卻因不懂珍惜,學了很短時間便放棄了。去年(二○一三年)十二月,得知香港分會將舉辦「禪藝國畫班」,那份久遺的熱忱,萌發了再學習的動力。

為了方便取卸用水,國畫班安排在「五觀堂」上課,平時用齋的地方,迎上來的不是美味菜香,而是一陣陣淡墨幽香。同學們在分享交流時,熱絡融洽;當聽課及作畫時,則攝心安定,讓人感受大家習畫的熱忱,以及學佛的修養。來學畫的同學,有些是新面孔,有些已認識,無論如何,能在道場相遇,在菩提路上已是同行的夥伴,我很珍惜這份殊勝的因緣。

課堂上,老師叮嚀我們要學好「畫」,首要是明方法,繼而重練習,而且貴在堅持。作畫時,坐姿要四平八穩,用禪修的方法放鬆身心;用方法時,要不失對被繪事物的想像力,並加入趣味性。一如在道場修學,要學習聞、思、修、證,先具備正知正見,清楚正確方向後,則要精進不懈、努力修行。

法師曾指導我們,將禪修方法用到生活中,時時觀照內心,從認識自我,最後達到銷融自我。以往只將繪畫看成一種嗜好、一份休閒活動,上了國畫班後,對於作畫已有不一樣的感受。除了充實生活,更重要的是透過作畫過程,覺察自己個性中不好的習性、不足的地方,對內心世界有更多體會,進而去調整與改善。

想起聖嚴師父曾教導我們:過程就是目的,過程即是修行。這次能重新學畫,從「心」學習,心中有滿滿的欣慰及感恩。

................................................................................................................................................................................................................

【學習成長看板】

聖基會2014經典講座

【主講人】于君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主題】漢傳佛教的菩薩信仰:以觀音為例

【時間】5月17、24、31日、6月7日(14:00∼16:00)

【地點】聖嚴教育基金會講堂

【線上報名】http://www.shengyen.org.tw/

【洽詢電話】(02)2397-9300分機13、14

教聯會戶外禪

【時間】5月17日(六)

【地點】臺北市北投區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活動內容】行禪、自然體驗活動、生態導覽

【參加對象】各級學校教職員暨退休教師

【線上報名】http://ft.ddm.org.tw(額滿截止)

【洽詢電話】(02)2893-9966分機6132

農禪寺戶外禪

【時間】5月31日(六)

【地點】竹圍渡船碼頭—金色水岸自行車道—貴子坑溪—關渡平原—農禪寺

【活動內容】八式動禪、戶外經行、吃飯禪、托水缽、靜坐等

【參加對象】社會大眾(歡迎無禪修經驗者參加)

【報名方式】1.網路報名http://ncm.ddm.org.tw

2.至農禪寺知客處報名,或填寫報名表傳真至(02)2895-8969

【洽詢電話】(02)2893-3161分機574

網路電視臺5月主題影片

【影片主題】禪心自在──禪修體驗

【內容簡介】繁忙的生活中,如何透過禪修來放鬆身心?本期主題影片帶領大家認識禪的真義、坐禪的功能、禪修三個階段,練習如何數呼吸、如何進入禪定的狀態,與您一起體驗禪的自在與安定。

◎法鼓山網路電視臺http://ddmtv.ddm.org.tw/

................................................................................................................................................................................................................
 

佛教徒的生死觀

【「禪修教理研習營」心得】反省「有我」入手

【聖基會「聖嚴法師經典講座」】 逆境順境 心安平安

【禪藝國畫班心得】重新學畫 從「心」學習

【學習成長看板】聖基會2014經典講座

【學習成長看板】教聯會戶外禪

【學習成長看板】農禪寺戶外禪

【學習成長看板】網路電視臺5月主題影片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