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91期 2014.03.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今年自覺營近四分之一學員來自美國、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中國大陸等地,來臺體驗法鼓山的出家生活。(法鼓山僧大 提供)

第11屆生命自覺營 體驗出家的自在快樂

【本刊訊】由法鼓山僧伽大學主辦的第十一屆生命自覺營,於二月八日至十六日舉行。開營當天,正逢聖嚴師父圓寂五週年法鼓傳燈日,一百八十位學員齊聚法鼓山園區大殿,一同參與傳燈法會,燃亮了學員的心燈。

自覺營前階段課程包括學佛行儀、授戒演禮、說戒等,其中說戒由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僧大講師果通法師分別講授。惠敏法師將「戒」定義為「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分享現代人可在生活中運用的「身心健康五戒」、「終身學習五戒」;果通法師則分享持戒就是「能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二月十一日正授當天,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擔任得戒和尚、副住持果暉法師為教授阿闍黎,學員個個朝氣十足,在回答「問遮難」時,聲音鏗鏘有力,充分展現發願出家、持守戒律的決心。

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講授「梵唄與修行」,分享用音聲祝福一切眾生的願心。天南寺常遠法師分享「佛教的生命觀」時,強調人身及學佛的難得,鼓勵學員不管是否有出家因緣,都要堅持學佛的路。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則帶領學員探索什麼是「心」。僧大副院長常寬法師在「創辦人的悲願和法鼓山的境教」中,讓學員欣賞師父描述法鼓山景色的墨寶,師父的文字彷彿帶領學員,體驗法鼓山的美好境教。

行政中心副執行長常續法師分享「生命的轉彎處」時,提到兒時因越戰偷渡離開家鄉,靠著求生本能上岸,踏上沙灘那一刻,法師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生命我自己掌控!」直到至親重病,猛然發現對生命仍束手無策,因而開始學佛。法師的成長經歷,讓學員充分領會佛法所說的緣起和生命的珍貴。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最後一晚的感恩之夜,全體學員大聲唱誦〈菩薩行〉,發願未來要用佛法幫助自己、利益他人。

................................................................................................................................................................................................................

▲聖嚴師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杜正民教授,向大眾說明運用數位典藏來推廣師父理念的重要性。(倪善慶 攝)

【聖嚴師父文物史料數位典藏成果發表】

雲端跨時空 推廣師父理念

【黃佳卿/金山報導】聖嚴師父留下數量龐大的珍貴文物史料,為了完善保存師父的法身舍利,並提供各界運用、研究而成立的「聖嚴法師文物史料數位典藏與理念推廣研究專案」,經過一年努力,有了初步成果。一月二十日在法鼓佛教學院階梯教室,由僧團與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分享第一期史料數位典藏與介面技術建置成果。

發表會由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佛教學院教授杜正民、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擔任發表人。一開場,十位戴著墨鏡和口罩的「搜書」行動劇表演者,分成兩隊,從現場一字排開的師父著作中,搜尋關鍵詞「慈悲」。經過五分鐘,兩隊共只找出二個關鍵詞,凸顯數位典藏對史料保存與研究的重要性。

杜正民教授分享就讀佛研所期間,師父所出的作業:從五十多部大藏經經典找出「佛性」二字。他花了三個月才交出作業,仍覺得不周全。「聖嚴師父勉勵我們『承先啟後』。做數位典藏也是承先啟後的工作。」杜正民表示,承先是把師父有生之年的資料,做完整的數位化整理;啟後則是推動師父的理念。因此,數位典藏並不是典藏文物,而是典藏理念。

▲計畫主持人之一洪振洲老師,介紹師父文物史料數位典藏現況及介面技術建置成果。(倪善慶 攝)

專案第一期成果,主要呈現專案架構與初步進度,期間已完成實體文物盤點近一萬二千件、掃描圖檔九千多筆,標記《法鼓全集》三千六百多筆相關圖檔,並由《七十年譜》、《法鼓山年鑑》、《美好的晚年》等重要事記中,參照整理出近四千筆資料,著重於基礎資料整理與建置工作。

而整合《法鼓全集》與圖檔、手稿、地圖等資料,透過跨越時空的全面性瀏覽介面,可以從不同時期、主題與面向,更具體了解師父八十載的生命故事。目前已彙整師父的人際網絡、禪修指導、結緣墨寶與圓寂、辭世偈等。使用者若想了解師父曾帶領幾次密集禪期、做過哪些禪修開示、和哪些教界大德有過往來,都可透過這個介面全面掌握。

未來,大眾將可透過雲端,與師父所留下的法寶,做更深廣而多元的接觸。

................................................................................................................................................................................................................

【2014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

這個冬天 我們用「心」旅行

每年冬、夏舉辦的「法鼓山青年卓越禪修營」,

已成為年輕朋友放鬆身心、成長自我的重要生命體驗。

這個冬天,各地青年齊聚卓越禪修營,一起用「心」旅行,邀您分享學員這趟心靈成長之旅。

◎文/江庭芳•圖/青年院 提供

▲法青會的吉祥物「悟寶熊」,這次「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首度登場,為營隊帶來歡喜、溫馨的氣氛。

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於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舉行,共有一百三十多位學員、隊輔參與。這次以「給自己一個機會,用心旅行」為主題,除了基礎禪修課程、心靈遊戲、托水缽、戶外禪,還邀請《生死學中學生死》作者辜琮瑜、麵包冠軍楊世鈞,講授自我成長的心靈課程。其中,楊世鈞堅持對人生理想的奮鬥、對得失成敗抱持淡然態度,讓學員印象深刻,進而對自己的生命產生反思。

在各種心靈遊戲中,學員練習探索、體驗、覺察自我,而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更是寶貴的見面禮:「要把生命留在現在」、「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放鬆身心,放下身心」,每句法語都是學員「用心旅行」的方法。

連續三天晚上進行「與法師有約」,是學員最喜愛的時間。每天都有厚厚一疊、各式各樣的問題單,例如:為什麼要出家?法師可以吃零食嗎?法師有七情六欲嗎?會不會遇到欣賞的對象?每個問題都透露出學員對佛教和法師的好奇。總護常耀法師以幽默平易的方式回答學員:「法師也是一般人,當然會想吃零食,也會有情感,但法師會運用方法,清楚自己是誰,將小愛化成大愛。」

營隊圓滿前一晚,學員熱烈分享參加心得。陳奎元表示,參加營隊前,一天要抽半包至一包菸,禪修期間連一根菸都沒抽,他覺察到自己依賴吸菸,是出於宣洩壓力的需求,「如今學到了禪修方法,正好可以用來紓解生活的壓力。」另一位學員表示,儘管營隊生活沒有手機、電腦、手表,卻反而感受到心靈上的富足,「這才是真正的生命!」

離營前,每位學員、義工都獲贈一個玻璃罐子,學員相約將未來一年內值得紀念、有意義的代表小物放進罐中,於隔年寄回法青會,共同成就一場別具意義的展覽。期盼學員明白生活中只要用心體會,點點滴滴都是珍貴的生命旅程。

▲托水缽是學員收穫最多的體驗之一,踏實地走出每一步,感受自己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

▲各種心靈遊戲中,各組學員練習探索、體驗、覺察自我,學習用心去體會每一個當下。

【分享用心旅行】

迷失中 找到了方向

◎張捷(禪修營學員)

時間過得好快,七天的營隊生活很快就結束了。從一開始懷疑「能學到什麼」,到現在非語言所能形容的感動,因為我已慢慢學會跟自己相處。

一直以來在同學眼中,我是一個很會與他人相處的人,殊不知我其實是一個逃避與自己相處的人。大學畢業後,準備國家考試,開始獨自念書,心裡沒有他人,因此自己與自己對話時,我迷失了,迷失在過去不好的回憶、對未來的迷惘,原來生命還有太多領域要學習。

來到禪修營七天,過著簡單規律的生活,到了第三天,自己卻開始煩躁起來。為什麼會煩、會心亂?我告訴自己靜下來,用心體驗每一刻生命。每一次觀看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都讓我更加看清自己,師父洞悉人性,一字一句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自己,做一個更好的人。

懺悔儀式中,對自己前陣子心情不好、加諸家人身上的種種,誠心懺悔。「要把生命留在現在,不管妄念回到方法,放鬆身心放下身心。」這二十四字箴言,給了我全新的人生觀。帶著師父教的道理,我會重新學習接受自己,愛身邊的人。感恩聖嚴師父、感恩法鼓山,還有身邊所有的人。

當義工 充飽未來電力

◎方佳文(禪修營隊輔)

第三次參加卓越禪修營,再次回到營隊來,我的身分變成了隊輔。

看著帶疑問前來的學員,彷彿看到前年夏天,想逃離臺北的我。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摸索,希望可以解決滿腹的生命疑惑。原本認為自己絕不會相信宗教,但第一次參加營隊後,開始透過閱讀、上課來認識佛教,覺得自己很幸運,一開始就接觸到正信的佛教團體。

第一次離開營隊前,心中發願:一定要回來當義工回饋。一年半後,我實現了對自己的承諾,心裡覺得很歡喜。

第一次當義工,在帶領學員的過程中,看到自己處理事情的不足。事實上,自己並沒有比學員成熟多少,與其說是「帶領」,其實更像是「陪伴」。每天安頓好學員之餘,自己抽空找地方獨處,在短暫的十幾分鐘裡,不管過去、不管未來,只是單純地享受現在,覺察自己的煩惱從何而生,然後把束縛解開,充飽電後,有了繼續往前走的勇氣。

很感恩有這個機會,奉獻之後,才知道收穫最多的是自己。發現自己一些缺點,想通了一些事,又有了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旅途。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67期3月號

轉正念,不抱怨

您常將抱怨掛在嘴邊嗎?本期專題從「抱怨指數」小測驗,帶您認識抱怨的變形──懷恨、埋怨、訴苦、憤怒。關於抱怨,聖嚴師父指出看似抱怨「外境」,其實是「內在的煩惱」,緣於對自我中心的執著。如何把抱怨苦水變活水,鄭石岩老師教我們認清煩惱,將「六度波羅蜜」當成轉念工具,付出行動,真正解決問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也分享如何調心轉念,抱願不抱怨。此外,透過修行認識自我的作家賴佩霞、受身體漸凍之苦的臺大法律系學生胡庭碩,也分享自己不抱怨的人生,積極活出精彩生命。

新專欄「人生選擇題」,常寬法師分享面對「出家與出嫁」的人生因緣,是選擇慈悲喜捨,還是愛恨情仇?「電影與人生」介紹《雲端情人》,透過人們重度仰賴3C產品的現況,用虛擬關係來探討愛情的虛實。為何日本許多地名獨鍾「祇園」,「東亞佛寺之旅」將揭曉這場美麗的誤會。(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山僧大網站改版 成立臉書專頁

法鼓山僧伽大學網站2月7日改版上線囉!新網站將招生資訊、出版刊物、校園活動、師語僧語等內容,重整編排設計,此外還設立「法鼓山僧伽大學」Facebook專頁,分享學僧豐富的學習生活,歡迎為法鼓山僧大按個「讚」!

◎法鼓山僧大網站http://www.ddsu.org/

◎法鼓山僧伽大學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dsanghau

...............................................................................................................................................................................................................

【聖嚴師父文物史料數位典藏成果發表】雲端跨時空 推廣師父理念

第11屆生命自覺營 體驗出家的自在快樂

【2014冬季青年卓越禪修營】特別報導 這個冬天 我們用「心」旅行

【分享用心旅行】迷失中 找到了方向

【分享用心旅行】當義工 充飽未來電力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67期3月號
轉正念,不抱怨

【教育文化看板】法鼓山僧大網站改版 成立臉書專頁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