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76期 2012.12.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喚醒純真的心

繼暑假青年卓越禪修營、青年禪七後,法鼓山青年院接續於十月份,

在臺南雲集寺、臺中寶雲別苑舉行「青年禪學二日營」,本期與您分享年輕學員們的精進心得。

▲對抗千千萬萬個無常,不如接受它們的存在,好好回到當下的方法上,不刻意掌握,也不起煩惱。(青年院 提供)

接受無常 不起煩惱

◎石宛蓉

第一次在學期中參加「青年禪學二日營」,結束時走出雲集寺大門,感受進門時心靈的緊繃,獲得紓解,好似眼前一片遮眼布被揭開,許多聽過卻淹沒在塵勞中的觀念,再次喚醒。

這次從塵世中回到與自己相處,過程並不順利。由於身心還處於工作狀態,原本身體的疼痛,打坐後更劇烈,內心與一件件想到、做不到的妄念拉扯。雖然之前體驗過禪修的好處,但這幾年未能養成打坐習慣,加上心緒常常與一些不合己意的觀念相衝突,而感到身心俱疲。

二日營以〈永嘉證道歌〉為課程內容,當常元法師講解「不除妄想不求真」時,正好打破我貪圖安靜的執著。對抗千千萬萬個無常,不如接受它們的存在,好好回到當下的方法上,不刻意掌握,也不起煩惱,說不定下一刻它們便成了自己的助緣。

鬱鬱寡歡的我,急於知道如何才能解脫,迫不及待請教法師「既然知道概念,如何應用」的方法。法師以「知道全臺灣的高速公路地圖,卻沒有實際走過」,以及「實際走過各處,卻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景況為喻,讓我們理解只著重單一方面的不圓滿,若無正確觀念與實地體驗,無法成為幫助自己轉化的養分。

在臺灣,何其有幸能隨時充電,感恩這得來不易的因緣,願與大家持續共修能量,朝「解行合一」之路邁進。

看來乾淨 繼續打掃

◎楊子明

這次二日營上課的內容是〈永嘉證道歌〉,常元法師講得深入淺出,主題圍繞著無常和無我。心得分享時,有同學分享果醒法師講的「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意思是說我們心中的媽媽,全是意念想像出來的;既然沒有永恆不變的媽媽,同樣也沒有永恆不變的我,顯然對「我」的執著,其實不必要。

然而,人往往陷於某些習慣而不自知。從前的我,打坐時不太會腿痛,時常有輕安之感,然而這次情況卻非如此,除了昏沉,還發現髖關節開始痠痛,因而起了得失心。法師的開示,才讓我警覺自己在打坐上也會執著和比較,會去追尋以往的經驗,想要複製那些好的,希望達到更高的境界,並想捨棄那些不好的、不舒服的。當法師引述〈永嘉證道歌〉中「不除妄想不求真」一句,對我有如當頭棒喝。

也有同學分享,每次打坐都像第一次,每炷香都是第一炷香。但如果無法捨棄過往經驗的包袱,禪修只是貪圖一些舒服與平靜,不會有任何成長。感謝昏沉與腿痛,讓我有機會反省自己一直視而不見的心態。

這次出坡安排在禪堂打掃,看似簡單,卻發現再怎麼掃,總有一些灰塵。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繼續掃,希望它變得更乾淨一點。修行或許正如掃地,髒的時候必須掃,即使看起來很乾淨,更要精進不懈,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

【聖嚴師父小故事】

舊石柱前虔敬痛哭

◎釋果祥

聖嚴師父過去常常開示我們,當這個世界還沒有佛法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佛法找出來(這是釋迦摩尼佛做的事情)。當這個世界已經有了佛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佛法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聖嚴師父對於佛法的熱忱和信心,從他對佛陀的仰慕中,可以看到。師父頂禮佛像時,不疾不徐、安定肅穆、虔誠恭敬,除了令人感動,也感染人對佛法產生信心。

對佛陀的恭敬和仰慕,聖嚴師父在朝禮印度佛教聖地時,更強烈地表現出來,尤其到了伽耶城佛陀成道的菩提場。菩提場中,有一根佛陀滅度三百年後,印度阿育王為紀念佛陀而建的石柱,柱頭石刻已被破壞,只剩一截樸素無奇的柱身,兀自聳立在廣場上。別人可能看看就走了,師父卻跪在石柱前痛哭不已。師父發自內心的舉動,令跟隨的弟子動容,也跟著熱淚盈眶。

當時身為朝聖一員的我,心中交融著對佛陀的感念、對佛法衰微的悲痛,和對正法復興的關切。而這份與佛陀及佛法的連結,來自師父於舊石柱前深刻悲心的引導。我個人如此,其他人必然也因師父的悲心,而提振起道心。

.................................................................................................................................................................................................................

【方丈和尚會客室】

感恩心是最好的送行

◎隨行小組

「沒有感冒,沒有吃藥,也沒有打針,說是休息一下,就這麼走了。」文化館早期信眾果慈老菩薩拿起手機,一邊播放同修黃創吉老居士生前錄製的影像,一邊說解,語氣裡有淡淡的憂傷。方丈和尚仔細觀看手機裡熟識的身影,許多回憶湧上心間,認識黃菩薩近二十年了,有時看待他是資深護法信眾,有時感念他是禮儀環保的最好示範,「現在,他的任務圓滿了。」方丈和尚肯定說道。

「是,他的任務圓滿了。」果慈菩薩不自覺重複這句話,話裡多了一分堅定。「他呷到八十三歲,不曾聽他講過一句閒話,就算吃虧、受委屈,始終抱定世間都是好人的想法,從來不生氣。聖嚴師父也說,他這個人很不簡單。」

方丈和尚頻頻點頭,鼓勵老菩薩繼續把心中感受抒發出來。「我這一生學佛最要感恩他,如果沒有他的支持,我一個人做不到。就像過去聖嚴師父讓我在文化館帶法會,我來七天,他也請假一週。我負責壇內,他在外場護持,就這樣配合數十年,真的很感恩。」

聽到果慈老菩薩心緒漸漸和暖,方丈和尚於是贈語:「感恩心是最好的送行,家屬把心安定下來,往生者才會安心。」對於果慈老菩薩及其同修,三十年來護持法鼓山不遺餘力,帶動全家四代親近三寶,乃是學佛因緣「代代相傳、願願相續」的最佳模範,然而方丈和尚仍提醒,既已學佛,面對無常這一堂課,當有不同的看待。

「你的同修已捨報,他在世間的任務已經完成,而你還有任務在身。把自己照顧好,繼續奉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就是在修福修慧,廣結善緣。」方丈和尚指出,智慧的生命無有窮盡,一次次接受任務,一次次圓滿任務,就是生命的意義。活著如此,生生世世的生命之流,亦復如是。

.................................................................................................................................................................................................................

【修行路上】

當有人匆忙下車

◎李果衍

和絲師兄不熟,只知道他是東初禪寺信眾中少見的夫妻檔之一,常陪同修來念佛或上課,人很和氣、有禮貌,但不多言語,唯一對他留下較深印象,是有一次在「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佛學課程上,果明法師教我們學習耳根圓通法門,練習做「吸音板」。

因為不是佛理教授,而是方法體驗,那晚蒲團取代了課桌椅。果明法師說,坐蒲團重心低,較能放鬆。但我看到絲師兄選擇後面的椅子坐下,並盤起腿,而且整晚沒見他放過腿。看他坐得輕鬆自在,感覺很懊惱,自己打過幾次禪七,腿功卻不長進,對他氣定神閒的腿功,深感佩服,禁不住羨慕他深厚的善根。

福田班從年初開始上課,十月二十日已經是第九堂課,主持人宣布下一堂課是結業式,每組必須呈現與課程相關的表演,於是大家熱烈地討論,只聽到鄰座的淑珍師姊提了二遍,他的同修絲師兄要回臺灣,下次結業式不能來。聽來稀鬆平常的一句話,竟然一語成讖。是的,絲師兄缺席了。

告別式上,果明法師對絲師兄開示,三次叫喚他的名字,大聲、清晰、懇切,我想自己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感受到的警醒力,恰如當頭棒喝!是啊,紅塵妄念多,無事忙中老,怎提防到分分秒秒、歲歲年年,竟在指縫間輕易流逝。今生何其有幸遇見明師,得以聽聞佛法,身旁總有善知識提點相助,彷彿已然走在學佛修行路上。如今猛不防地,在人生列車上,突然有人緊急拉鈴匆忙下車,自己還忍不住驚愕恐慌,解不開困惑感傷。當下,我不禁問自己:「你準備好了嗎?」

絲師兄,您用生命示現無常,雖然福田班結業式缺席了,但我想,您會拿到結業證書的,如果今生不能,來生一定能,祝福您!

(編按:東初禪寺已於十一月二十日頒發結業證書予絲菩薩。)

.................................................................................................................................................................................................................

【信行寺的忙碌夜】

一日泥水工的幸福

◎黃憲宇

前陣子,信行寺廊道部分地磚隆起,法師請來泥水師傅撬開準備重鋪,但敲開後的地面坑坑疤疤,法師希望整平鋪面,以確保鋪磚品質。常參法師用鐵鎚加上螺絲起子,不過靠這種「原始工具」實在太慢,後來有位師兄拿來氣動槌,雖然有了這項利器,整個工作還是非常吃力。

不巧的是,這種大興土木的工程,發生在信行寺最忙的一天。隔天一早太麻里地區要進行物資發放,臺北的義工白天到信行寺,晚上召開會議。週二晚上要舉行佛學課,「修行與休閒」活動兩天後就開始,法師們每天都像在趕場一樣,在寺院裡來回穿梭。

但說也奇怪,法師們各個忙,卻都有餘裕來工地裡「玩耍」。常參法師趁著開會空檔,挽起衣褂就來幫忙;監院果增法師看到氣動槌覺得新奇,問「可不可以借我玩玩看」,我做了簡單的「武術指導」後,法師也蹲下去幫忙一陣子;常允法師發現「沒得玩」,便當起燈光師,手提探照燈隨我們移動。雖然工作粗重,事情繁忙,但法師們總能帶著興味,處理每一件迎面而來的事。那份從容的愉悅,讓人感覺不出這是一個超忙碌的夜。

夜深了,一邊工作,一邊感受入夜後的信行寺。大寮清理水溝的聲音,是果質法師;齋堂的講課聲,是果增法師、常參法師;大殿晚課的梵唄,是常允法師、常越法師。這是我們的寺院,燈火闌珊處,站立著人天師,以各自的音聲說法。初學者如我,在這樣的幸福安寧中,學習善待自己眼前的每一刻。

雖然筋骨痠痛、灰頭土臉,眼角眉毛沾滿了土石泥沙,但這個夜晚真讓人感到滿足。這份平靜的滿足來自何處?我想,應該是知道自己所施的力,完完全全用在利益眾生上。「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信行寺的一日泥水工,不只是泥水工,一切的辛勞,只為「願無違」。

.................................................................................................................................................................................................................

【法鼓徵文】

心靈環保,幸福20!

一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生活省思「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與人相處,時時抱持感恩心……,這些實用的「心靈環保」方法,為您的心靈、日常生活,乃至周遭人事物,帶來哪些正向轉變和提昇呢?

2012年,由聖嚴師父提出、四眾弟子共同推動的「心靈環保」運動,屆滿20週年囉!不論是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實踐,參加禪修、法會、義工服務的心得,還是閱讀師父著作與法語的啟發,《法鼓》雜誌邀您一起寫下生命的「心」體驗,與更多人分享「心靈環保」的幸福故事。

來稿請寄:臺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 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喚醒純真的心

接受無常 不起煩惱

看來乾淨 繼續打掃

【聖嚴師父小故事】舊石柱前虔敬痛哭

【方丈和尚會客室】感恩心是最好的送行

【修行路上】當有人匆忙下車

【信行寺的忙碌夜】一日泥水工的幸福

【法鼓徵文】心靈環保,幸福20!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