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39期 2009.11.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師父墨寶中的禪與悟

編按:聖嚴師父晚年,為了推動法鼓大學的籌設,利用療病之際開始寫書法,短短半年就累積了近五百幅作品。期間隨侍師父身邊的常寬法師,十月初應法行會之邀,分享師父病中揮毫的修行態度,以及多幅墨寶中的禪意與故事。跟著常寬法師的回憶,讓我們一同來分享師父這堂珍貴的書法修行課。

▲師父書寫「佛」字,一筆一畫、專注而清明地下筆。(本刊資料)

◎梁金滿、蘇奕瑄

「師父從二○○六年八月開始寫書法,幾乎每天都寫,每天寫一、兩幅或者兩、三幅,有時可寫上十來幅字。有靈感時,連半夜都寫。」長年隨侍師父的常寬法師,十月一日這一天,娓娓道出對師父寫書法的一段段回憶。

「本來我是不會寫書法的,可是漸漸地,愈寫愈順手,也愈發覺得寫書法是一種運動,對我的健康很有益處。」常寬法師談起了師父自陳持續寫書法的因緣。後來,隨著作品日積月累,集結成《遊心禪悅》墨蹟選三冊,並在全台巡迴展出,與認捐興學的民眾結緣。師父曾說:「買字的人不一定是收藏家,我想他們是收藏我這份辦學的用心吧!」

▲二○○七年「遊心禪悅」書法展台北場開幕時,師父在常寬法師攙扶下從輪椅上站起,為了教育和眾生的付出,令人感動。(Jerry Roach 攝)

用「心」寫書法 筆筆都清楚

病中寫書法,對師父而言,也是在修行。常寬法師提到師父描述自己寫字時的心境:「心是安定的、清明的,筆就是我的心,我用心在寫字,而非用手在寫字,手只是當時的工具而已。」

師父認為運筆觀心,無一不與禪法息息相關:「書法家在寫出好作品時,一定是在心平氣和、安定清楚的狀態之下寫出來的。我不是書法名家,但是在寫字的時候,心中沒有雜念、妄想,只感覺一種靈感在其中,這與禪修是相結合的。」

常寬法師舉師父所寫的「禪」、「佛」大字為例,談到師父說明自己如何用「心」寫書法:
「我是寫完一筆,就等。當頭腦裡還有第一筆的時候,清清楚楚又出現第二筆,但不馬上寫;等寫好第二筆,第三筆又在頭腦裡出現了,可是也不馬上下筆……這樣完成的字,一定非常好,它不是信筆寫出來的。」

「像客廳牆上掛的竹,沒下筆之前,心中已經有竹,已知道要如何去畫了,這就是胸有成竹。字也是一樣,我沒真正練過寫字,但心中有了字,下手就自然寫成了。」

▲師父鈔寫《佛說阿彌陀經》,三次都漏鈔「男」字。最後師父補上小字,並告訴侍者:「寫字的時候,提醒自己也是一種妄念。」(本刊資料)

常寬法師分享,師父寫字時是一筆一畫、專注而清明地下筆,看師父寫字,就會有一種非常寧靜的感覺,心也跟著安定下來。

禪修「好容易」 不需「太多心」

從法鼓山園區開山寮、中正精舍,到美國象岡道場、東初禪寺,都曾留下師父揮毫的身影。常寬法師記得,師父在中正精舍時曾鈔寫《佛說阿彌陀經》,總共鈔了一個星期,前後鈔了三次,每次鈔到「善男子」,都會漏掉「男」字。到了第三次,師父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忘記,結果還是漏掉了,只好補個小字在旁邊。

後來師父對常寬法師說:「寫字的時候,提醒自己也是一種妄念。」這一句珠璣法語,猶如一記棒喝,提點著當時身旁的侍者法師。

除了經典文偈、古哲詩文、法鼓山理念相關文字,師父的作品中,更多是對佛法的修證體悟。常寬法師表示,二○○七年師父法子繼程法師來台,請示禪修需注意的事項,師父以「路遇懸崖峭壁走過去,巧遇人間仙境莫逗留」這幅字相贈。這是指禪修會遇到的兩個境界──好境界與壞境界,師父提醒,遇到好境界時不可貪戀逗留,如逢壞境界時也不須退縮,只管走過去就好。

此外,師父還寫過「好容易」、「太多心」等法語,提醒禪修者常常因為太多心,而使禪修不得力,只要回到方法,禪修其實是很容易的。

▲師父以墨寶善巧提點侍者,就像一帖心靈良方,不只勉勵了常寬法師,也讓所有觀者反躬自省。(本刊資料)

侍者也入字 領略「清涼境」

師父也曾以弟子法名「作文章」,常寬法師的法名,就讓師父寫出一幅長句對聯:「常喫謙虛恭敬恕忍寬厚的飯,多喝誠實禮讓勤勞節儉之湯」。有時侍者的性格特質,也入了師父的字:「知音難遇正常事,勿因孤獨不理人,少煩少惱福德長,多思多慮障礙增。」師父以墨寶善巧提點,每每成了一帖帖心靈良方,不只勉勵了常寬法師,也讓滿場聽眾反躬自省。

常寬法師接著分享,有一天師父一連寫了很多與「清涼」有關的字句,像是「清涼境」、「清涼月」、「清涼地獄」、「清涼紅塵」、「清涼自在」等,還請侍者一起腦力激盪,最後,常寬法師、常願法師以當天午餐內容為供養,貢獻出「清涼補」、「清涼水」、「清涼湯」等字句,和師父一起領略寫書法的「清涼」意境。

書法也間接記錄了師父病中的心境。常寬法師提到,有一次師父在洗腎中突然醒來,要他趕緊記下一首偈子:「春風得意花滿塢,秋水宜人連天碧,夏荷滿塘蛙鳴樂,冬雪連綿鹿蹤絕。」即使在病中,師父依然優游人間,安然自在。

腳印留墨寶 「心湖」傳智慧

師父不僅用毛筆寫書法,也曾用腳印留下「墨寶」。二○○七年,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邀請師父,在台東卑南遺址的時光步道上留下紀念腳印及簽名,為此,師父請侍者準備墨汁、宣紙,完成了一幅「腳印墨寶」。現在,師父的腳印浮雕就留駐在台東卑南文化公園中。

▲師父為台北大學三峽校區題字「心湖」。「心湖石」伴著湖波綠地,勉勵世世代代的莘莘學子。(本刊資料)

此外,台北大學位於三峽的校區落成時,師父也應邀為校園的一座湖命名,題字為「心湖」。當時的李建興校長推崇師父是現代高僧,也是當今台灣象徵智慧的高人。師父題字的石碑,伴著湖波綠地,勉勵著世世代代的莘莘學子。

師父抱病所寫的法語墨寶,字字是禪機,筆筆是法門,不僅呈現了師父的修證體驗,更充滿了發人深省的心靈哲思。透過常寬法師的貼身觀察,生動真實地展現出師父的身教言教。這些珍貴的心靈資產,不只留存在四眾弟子心中,藉由具體的文字法語,也將為無數現代人的心靈,提供一道道的清涼智慧。

.................................................................................................................................................................................................................

▲「千歲鈔經團」用的鈔經本,一張可以用三次,老菩薩落實環保心意無價。(紫雲寺 提供)

【紫雲寺共修趣】

「千歲鈔經團」環保鈔經真歡喜!

◎釋淨幻

剛到紫雲寺領執不久的我,這一天中午走到大寮,看到這一個令人好奇的畫面。在典座法師的「口令」下,一群義工老菩薩拿出紙筆,紛紛「乖乖地」坐好,似乎正準備要做一些什麼事。「到底要做什麼?」忍不趨前詢問典座常博法師:「剛忙完午齋的老菩薩們,為什麼這麼正襟危坐呢?」

「我要帶領他們鈔經共修啊!」法師爽朗地回答。「從早上忙到現在,還要鈔經哪,已經下午一點了!」回頭看看這群年長的菩薩,沒想到,老菩薩們個個精神矍鑠、笑容滿面,毫無倦容地回應:「我們不累!」

「年輕的」班長金麗菩薩,隨即熱心地為我這個剛報到的「新人」,介紹每一位老菩薩的名字、年紀,其中最年長的已經八十五歲。「我們是『千歲鈔經團』喔!」金麗菩薩幽默加上最後這一句介紹。年齡平均七十歲以上,十幾個人加起來,真的是「千歲」了。

認識了「團員」後,法師即開始帶領共修。按照鈔經儀程,老菩薩們沐手淨書,挪開壓在鈔經本上的物品,接著誦念〈開經偈〉,以及三遍〈慈雲懺主淨土文〉,再來是用禪修的方法,練習放鬆和專注。看著老菩薩依照法師引導,端身正坐,一尊尊佛菩薩就在眼前展開,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歡喜!

靜坐後禁語鈔經,又讓我心生無比的讚歎。老菩薩們用的鈔經本,一張竟然可以用三次!第一次先用鉛筆寫,第二次是原子筆,最後一次則是用自來水毛筆。一張紙或許看起來不貴重,在老菩薩們的用心下,卻是落實環保的無價心意啊!

一個小時的鈔經很快結束,「千歲鈔經團」像孩子般地,帶著靦腆純樸的笑容,跟隨著法師的帶領,完成了這一堂共修課,也讓這一天的我,上了一堂如何修福修慧、如何領眾修行的課。

.................................................................................................................................................................................................................

師父墨寶中的禪與悟

「千歲鈔經團」環保鈔經真歡喜!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