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新春特別報導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建設法鼓山
特別報導
170期 2004.02.01 法鼓雜誌查詢

【禪在平常日用中】


說法不是靠嘴,參禪不是練腿。
低頭、舉眉、彈指、輕咳、拋手豎拂、一棒一喝,都是禪機。
不用語言文字,不用知識學問,不用思想邏輯,
光用生活在當下的每一念。


◎聖嚴師父

有位徒弟這麼問他的師父:「如果吃飯、穿衣、睡覺通通是修行的話,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修行了嗎?」

「就像你,吃飯、喝水時並沒有真正地在吃飯、喝水,你的心在胡思亂想;睡覺時也沒有真正好好地睡覺,而是在做夢。」師父說。

「師父,你在講什麼啊?」徒弟又問。

「你看看,我正講話給你聽,你還問我在講什麼?聽的時候要專心聽,頭腦不要去想其他的事,否則就不是在修行了。」師父回答。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困擾,當我在上課或演講時,提出了一個想法,還希望繼續講下去時,聽講的人卻因為我的觀點跟他想的不一樣,於是等不及聽我繼續講,就舉手問我了,這表示他沒有在聽而是在想。真正的修行,在聽的時候,要把一句話、一段話、一個觀念聽完之後再問問題,就像吃飯時要好好吃,吃完之後再思考,否則嘴巴在吃,心卻不在吃;睡覺時腦中想著事情,因為心中有事,牽掛著不能睡覺,結果失眠了。睡覺時,應該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睡覺,我已經睡著了,頭腦裡想的,都只是夢而已」,漸漸地就會睡著了。失眠有輕重之分,躺下去兩分鐘後仍未睡著的,是輕失眠;翻來覆去整夜都睡不著的,則是重失眠,這些都不是在修行。

從《金剛經》中的「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亦不可得」,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夢想、顛倒、恐怖、困惑之心不可得,才能升起無我的智慧心,以及平等的慈悲心。修行有頓悟和漸悟,而頓悟也要經過漸漸修行的過程,才有突然開悟的可能。以六祖惠能來說,他的生活非常單純,每天生活規律而穩定,到山裡砍柴時,每個念頭都是在砍柴,所以他的生活就是禪,就是修行,有了這樣的過程,才會在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時,就突然開悟了。

輔助日常修行的方法,首先是把身心放鬆。大家可以將身體靠在椅背上,兩手放在膝蓋上,眼睛閉起,眼球不要用力,頭腦不要思考,不要特別注意身體上的任何狀況,肩頭放鬆,不要抬起或往下壓,也不要往後拉起,身體重量的感覺在臀部和墊子之間。此時請告訴自己:「我現在是在享受非常輕鬆的感覺。」由於輕鬆後很可能會昏沈、打瞌睡,因此,請不斷提醒自己︰「是在享受我的身體和頭腦輕鬆的感覺。」請體驗呼吸從鼻端出和入的感覺,呼吸出時,是溫暖的;呼吸進時,是清涼的,不斷不斷地享受你的呼吸,這就是活在現在,你在體驗自己實實在在的生命。

體驗生命時,會發現自己的心念不容易管理和控制,這是正常的,所以發現之後請對自己說:「不論是否能控制自己,我現在要放鬆。」當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心念時,就較能夠去體諒人,原諒他人做了一些你不喜歡的動作及表情。

此外,與人衝突時,你一定會不舒服、不快樂,那時請體驗自己的呼吸,放鬆身體和頭腦,如此就不會和對方發生磨擦;夫妻爭執時,只要用這個方法,吵架也就吵不起來了。(全文完)

(聖嚴師父講於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美國德州奧斯汀,姚世莊整理)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