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慚愧、懺悔、迴向

一、未盡力利益他人、成長自己就該慚愧

慚愧是修行的基礎,否則不會懺悔,也不會感恩,更不會發願迴向。對不起自己是「慚」,對不起他人是「愧」;有慚於己,有愧於人,就是慚愧。我們見到任何人、到任何地方、參與任何團體,都要思考自己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對他們有什麼傷害?所謂好處不一定是給錢,壞處也不一定是詐欺,而是對方有沒有得到利益。如果沒有讓對方得到利益,或沒有讓對方得到應得的利益,就是對不起他人,要生;跟人相處,沒有讓自己成長更多、成長更快,也要慚愧,覺得對不起自己。

記得我在美國時,因為沒有錢,為了買兩張椅子跑了一天。當時有一位外國弟子跟著我,跑了半天就開始發牢騷,我告訴他:「不跑,也不會有人給我工資;跑,第一可以獲得經驗,第二我希望能買到最便宜又最好的。」

我不僅一家一家地跑,有些家我還跑第二次,回頭問他們願不願意降價。因為他的東西很好,只是價錢貴了一點。我說:「我跑了好幾家,那一家比你便宜,能不能賣便宜一點?」他叫我回那一家買,我就說:「我喜歡跟你買,因為你的店好,人也很好,能不能依照那個價錢賣給我?」結果我就買回來了。

但是那個弟子很生氣,回到道場,把那兩張椅子一丟,說:「師父真是愚癡,為了兩張椅子花了一天的時間,我們兩個人的工錢已經超過三、四張椅子,即使便宜也只便宜一點點。」我說:「雖然只便宜一點,但是我得到了經驗,而且修行就是要有耐心,我是訓練你,磨你的耐心。」我又說:「以後你買任何東西,都要選擇品質最好的,價錢最便宜的,否則看了東西就買,很可能花了大錢卻買到普通的東西。」他說:「我們美國人是算時間的,和你們中國人不同。」我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出家人。要曉得這個錢是十方大眾布施給我們的,我們沒有好好地精打細算,把小錢當大錢用,這是有罪過的。」

因此,凡事我們要問自己有沒有盡力?有沒有將自己貢獻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如果沒有,就要慚愧,常常生、生感恩心,自然而然就會盡力,不但直接利益自己,也能利益眾生。

二、懺悔錯誤,轉變習氣

人有才會真誠懺悔,而修行就是要靠不斷地懺悔。因為我們還是凡夫,我執很重,經常身不由己地犯錯。每天就像脫韁的野馬,工作時不想工作,只想吃草,貪心、占便宜,懶散、走捷徑,還有嫉妒、懷疑等種種煩惱,全都是圍繞著自私心而產生的。

學佛與沒有學佛最大的不同,就是犯錯之後有。如果不知道犯錯,其他人提醒我們之後,就要懺悔。即使自己不以為錯,或者可能是對的,但是只要讓人感覺受傷害,讓人起煩惱,就是犯錯,就應該懺悔。這麼說佛教徒不是動輒得咎,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什麼話也不能講了嗎?同樣一句話,有的講法讓人傷心,有的講法讓人歡喜且願意接受,何不選擇讓人歡喜、願意接受的方式呢?目的相同,產生的反應、結果不一樣,所以應該懺悔。

如果與人起了爭執,一定是你用的語言、表情、動作不太對勁,這時要懺悔,當面和對方說:「對不起!讓你煩惱了。」不管是對長輩或晚輩,對所有的人都應該要謹言慎行,經常以尊敬的態度來對待。尊敬並不是不溝通,而是選擇一種比較能讓對方接受的講法和肢體動作,譬如用請求的:「對不起!請你幫幫我的忙。」「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一起來商討處理吧!」這總比用苛責、謾罵的態度好。所以,做為一個修行的人,應該隨時準備為自己的惡習氣懺悔,慢慢改正這些惡習氣。

通常我們爭執的對象是朝夕生活在一起的人,因為太熟悉所以不注重禮貌、態度,被指責了也死不認錯。小錯不認錯、大錯不認帳,就會起爭執。所以,先要尊重周遭的人,把他們都當成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菩薩伴侶。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就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這樣西方淨土還沒有到,人間淨土就出現了,這也就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若在平常生活裡,見到的都是一尊一尊的菩薩,這樣修行就成功了。

如果發生問題,馬上要慚愧、懺悔,念阿彌陀佛。即使有人挑釁,也是一句佛號,不用理會他。而且因為念佛,沒有機會開口罵人,對方認為目的已經達成,猜想你已經認錯,就不會再罵你。其實你念佛,不僅為他消災,也為自己消業!所以,平常在生活裡,如果做錯了就應該懺悔,如果沒有錯,也可以說對不起。

三、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

懺悔之後要迴向,就是發願用此修行功德來達成某種目的,所以它也是一種發願。迴向的意思有很多,迴自己而向他人、迴個人而向眾生、迴此土而向彼岸、迴小乘而向大乘等,都叫作迴向。

迴小乘而向大乘,就是要發菩提心,譬如我們念佛本來是求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如果進一步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念佛,希望自己念佛的功德能影響其他人也能發菩提心、修菩薩道,這叫作發廣大心。

對念佛人來說,功德的迴向有兩層,第一層是還未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先在人間以身口意三業使周遭的人都分享到你修行的好處。一般我們最難影響的就是家人,其實若能運用我所提出的「心五四」中的「四感」,應該不難做到。四感是「感恩」所有給我幫助的人,「感謝」所有給我機會服務的人,用佛法「感化」自己,使自己能化煩惱為智慧、慈悲,然後才能用自己的行為來「感動」人。

用嘴巴說不如親身去實踐,很多人念佛一輩子,可是家人、甚至連家裡的狗都討厭他。因為他念佛時是念佛,但是平常嘴巴很惡毒、表情很凶惡、動作很粗野,又死不認錯,這樣要如何感動人?一定要從自己轉變起,你的語言、行動、表情一轉變,家人立刻就能感覺到,會慢慢相信學佛、念佛有它的道理,也會想了解你是怎麼修行的,這就是感動他人。而能度得家人也來修行、念佛,那就表示一定是最好的。

將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家人或死去的親友也有用,因為這是以我們的願力幫助他們得到利益,讓在生的人能夠健康、長壽、消災、延壽、平安、吉祥,過世的人能超生、離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若功德迴向之後,馬上又顯露之前的「本來面目」,那功德就很有限了。譬如有人發願為家人每天念一百零八句佛號,結果念完以後,一看到家人的樣子馬上又罵:「剛替你念的一百零八句佛號都白費了,看看你,那是什麼樣子,真糟糕。」這就不是迴向了。

本來是好心好意,可是因為修行沒有轉變自己的身心行為,當然沒有辦法把利益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如果下定決心洗心革面、重新來過,表現出來的都是感恩、慚愧、懺悔,而且又那麼慈悲、溫和,讓家人覺得你真是脫胎換骨了,這才是真正的迴向,而產生的力量、功德真的很大。

所以,迴向一定要從我們生活中做起,如果只是希望念佛求感應,希望佛來度家裡的人,那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

第二層的功德迴向是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西方淨土有有形和無形之分,有形的是有相淨土,為凡夫所生,而無相淨土是聖人所見。我們既然還是凡夫,就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如果不想去,就發菩提心,代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世間廣度眾生。發度眾生的願需要更精進、更努力,不能只是嘴上說說,沒有實際度眾生,也沒有修行淨土資糧,而你又不想去佛國淨土,就有可能到三惡道去了。

因此,對來生是否還能修行沒有把握,或對來生是否還能堅持願心沒有信心的人,就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安全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