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八式動禪坐姿動禪學長培訓心得


法師在「八式動禪坐姿動禪學長培訓」的第一堂課開始時問在場學員:持續練習禪法的動力來自那兒呢?每天我們必要做的事,包括:吃、喝、拉、睡、盥洗、工作等,在一長串的必辦事項中,是否列入了禪修?這就取決於個人是否將禪修視為生命的必要元素。如果是,自然能夠自動、主動、樂意甘願地練習、體驗動禪、打坐、放鬆。


將打坐變成好習慣,天天打坐可得法喜;日常生活中讓事情由生轉熟,如戒、定、慧、打坐等;或將熟變生:如貪、嗔、癡、慢、疑。禪修心法其實是種禪修觀念,知其有用,願意學習,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佛法不是要知道很多,重點是要將其變為自己的生命,不斷的學習。

法師舉例,春英菩薩十二年來持續在中正紀念堂,風雨無阻地推廣八式動禪,這份毅力源於她自己持續實踐動禪後真實受益,並被聖嚴師父與眾人分享佛法好的精神感召。單純的動機、利他的善念,每週至少五天,一年約250天,持續了十二年的實踐,令法師及全體參訓成員動容,而最受用的當然是春英菩薩本人。期間雖偶因參與人數減少時,而起煩惱降低分享的動力,但幸得果醒法師開示:參與的人數或多或少,是外境因緣,毋須為之困擾煩心。終能再秉初發心平常以對持續帶動分享。

總護常乘法師在課程中,引用了許多生活實例與體驗,令學員們更貼近動禪的實用性。例如,曾實際體驗過一天的LINE,由於重要的工作被頻繁的手機即時訊息中斷,而決定中止使用時下最流行的手機通訊功能。此外,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約有六至七成的民眾不知如何善用空檔而滑手機。若能在生活中善用空檔放鬆身心,則能提升專注及情緒安定的能力,進而開發智慧。

課中法師開示勉勵大家「捨力處才是得力處」,任何方法都要輕鬆應用,不要太緊。有如與動物相處時,己所呈現的情緒,動物即先直觀呈現,所以易因害怕、抗拒而起瞋心;若能呈現出安定、放鬆,即可與之和平相處。所謂供需相等乃能接受,因其覺得對他有幫助乃能接受,若是強迫則無法符合需要,這就是溝通的重點;若能接受人即能接受其產品,不只語言部分,還包括肢體動作。

同理心乃分享善的力量,微笑乃法喜分享,若能心中常念佛號,即可與佛菩薩相應,自然可輕鬆微笑。信心要由何而來,需要熟練、不斷練習、勇於承擔,藉由每日指導更能因揣摩而精準。法鼓山的文化即是無所求,單純分享佛法,屬非營利組織。因付出無所求,心中就沒負擔。

每次的義工學長,都是一種新的學習,都當作是第一次,亦即初發心。「發菩提心」乃所謂發心,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利益一切眾生直至成佛。「奉獻」乃指可從中得到成長,是種學習而非犧牲,乃以主動、歡喜心來享受過程,所以能法喜充滿,能快樂成長。

培訓的內容充實,流程順暢圓滿,是許多幕後的專職與義工投入心力的成果,他們那種無我的付出成就了培訓課程,為未來禪修的推廣打下基礎的第一步。深為他們的付出所感動,個人亦發願持續練習禪法,實際體驗禪悅,並與大眾分享禪法的益處。

坐姿動禪培訓課程結束前總護法師開示時細心提醒學員,在培訓課程中所領受到的身心安定、放鬆、專注等法益,回到家庭及職場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分享類似經驗的對象。唯有靠自己持續每天練習,方能延續培訓期間所領受的益處,包括情緒穩定、身心放鬆、專注力提升、智慧開發等等。

◎文:張春枝
◎圖文提供:法鼓山禪修中心 201403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