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參加「職場倫理」講座心得感想

這一次來聆聽林富元菩蕯在法鼓山舊金山分會所演講的職場倫理,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怎麼說呢?首先,這是第一次我現場聽林菩蕯演講而沒有受主辦單位要求入場費的,也因為沒繳錢,被邀請寫心得的時候也就不好意思拒絕。看看參與的來賓許多都是業界有名望的人,若要講什麼心得,也實在輪不到自己。好在,林菩蕯的演講非常的精要而具啟發性,就連駑鈍如我之人,也略有感悟。再者,這職場倫理是聖嚴師父所提倡心六倫的其中一倫,對於仍在職場上的人而言,也很可能是生活中所花時間與心力最多的一倫。先別說職場上能成功且快樂是一般人嚮往不已的事情,對修習佛法的弟子們,職場更是自我內在修為最佳的檢驗道場。


感想一:瞭解化解情緒


林菩蕯講授的「快樂職場12課」的第一課就是:改換立場,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當我試著思量為什麼這會成為達到"快樂"職場的第一個課題,我想起了聖嚴師父說過的內外平衡。林菩蕯也說,在職場上能賺錢,讓人看起來很成功的人也許不少,但是做得很快樂的人卻是不多。為什麼?因為自我內心總有不平衡的地方,不管在那個位置,做什麼樣的事,總是覺得“有人”作了一些事讓我們很不爽。然而,每當這樣的想法出現時,便是職場煩惱開始的時候。當這種情形出現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設身處地的在對方的位置設想,理解如果自己在對方這個位置的時候,也可能會做類似的處理。有的時候,雙方的衝突太大時,也可以參考師父說過的,要能理解體會對方其實也是自我中心意識的受害者,一如對自我的覺察。才能設法從更高的角度尋求對雙方都有幫助的處理方式。


感想二:全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很贊同林菩蕯那張陳列所有老闆抱怨員工和員工對老闆的抱怨的兩張圖表。每當自己覺得憤憤不平的時候,也許可以靜下來想一想,如果面對當前處境的人是個你敬佩的人,像是聖嚴師父,是不是這又會是另一番景象?答案往往是肯定的。說到底,這個“不順”的景象也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以怨心來面對眼前的逆境,只會種下日後更多逆緣的種子。


感想三:相信自己是能成功的


林菩薩舉了一個笑話,說明一個公司沒有了幾個副總,還不如少一個秘書對公司的衝擊要大。這個勉勵的本身也傳達了一個訊息,似乎不知從幾時開始,自己已經接受了這樣缺乏自信的自我認知。而這樣缺乏自信的認知,則源自於平日不經意,卻以逃避的觀念與行為來自我安慰所累積而成。林菩蕯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許多人會說:我現在這個工作不過是做個樣子罷了,我真正的心力是放在什麼什麼……別的地方。結果到後來,發現大家都很有“第二專長”,尤其以下班後的“卡拉OK”為最多,大家都是歌王歌后,但是其實去卡拉OK,沒有人是去聽歌的。他自嘲自己玩band說不定也是有點這個調調,來達到自我滿足。但是,我想不管是第二興趣或專長是無可厚非的,林菩蕯的重點則是覺察自己的內心,而不要落入這種自我逃避的陷阱之中。


感想四:職場即道場


林菩蕯分享人生在職場上成功有三個里程碑要達成:Creditability, Reputation, and Brand。這三個都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時時注意自己對他人是否造成困擾,有沒有讓週邊的人感受到你的分享與幫助。這個看似會因人而異的評價,但在團體中大家所不喜歡的人卻往往不約而同的一致。從這個由小而大逐漸累積成就的過程中,去了解與定位一個自己的品牌,一個發自於內而又受到外在公司與社會的認同肯定的自我,就是成功的象徵。因為發自於內心,所以能持續不懈。因為時時心繫公司與社會的整體,則必須放下自我中心。如此工作上的成就即佛法的成就。

擁有成功快樂的事業,和佛法有什麼關係?許多人覺得佛法消極,避世。如果我們想要將佛法的觀念和好處傳到這個世界,一個快樂而成功的事業就是最有力的方式。當週遭的同事或是朋友知道自己來法鼓山學佛的時候,大多會問:「你覺得修習禪定/佛法,有悟出什麼智慧來處理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嗎?」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告訴人家自己修習佛法,但是生活上、工作上卻沒有半點改進,那麼我們又給世人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呢?那就是所謂「見道不到,亦是枉然」,您說是嗎?


◎文: 陳演覺

◎圖文提供:法鼓山舊金山分會 201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