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鼓大學公益論壇登場

搭起心靈環保與公益價值的橋樑

法鼓大學公益學院籌備處因著法鼓大學的使命與願景,規劃舉辦一系列法鼓公益論壇,希望藉此分享連結社會的脈動與發展。首場論壇「公民社會中之大學與公益」於三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上午九點~十二點,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2AB會議室率先登場。

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中心主任陳健民副教授主講,勾勒大學作為培養公民素養並作為社會創新基地之願景,分享香港中文大學之實踐經驗;並邀請暨南大學公民社會中心主任張英陣副教授以及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教授與談,分別分享暨南大學之社區夥伴經驗,以及對法鼓大學公益學院規劃與發展之期許。

法鼓大學籌備處劉安之教授分享法鼓山大願興學的願景,指出法鼓大學要提供給世界的,不僅是培育提倡心靈環保並能自我領導的領導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夠探索讓地球生息、人類和平相處的知識和思想,而且能身體力行,利益世界。創校初期將以研究所教育為主,規劃設立之學院以人文、公益、環境、藝術等領域為主,並設立其相關領域之研究所與學程,加上禪文化研究中心和語文中心,強調跨領域整合學習的專業訓練及國內外實習課程,尤其將透過法鼓山的全球網絡及社會各界的力量,安排所有學生海外實習,以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及語文能力。法鼓大學將是集合精緻的、研究型、國際化、人文關懷等特色的國際教育村。

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中心主任陳健民教授由公民社會建設看大學可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大學可作為社會創新的基地,實踐公民社會的理念,關鍵在於大學領導的遠見、社會關懷與寬容的精神。大學亦可培養公民美德,關鍵在於自由學風、跨學科視野,以及寧靜致遠的氛圍。他並指出,今天大學漸漸淪為職業訓練場地、學科發展日趨專精、競逐資源和排名,令大學日益功利,重視專門論文發表輕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這種發展將從根本上損害公民社會的成長。

暨南大學公民社會中心主任張英陣教授指出大學應該要有使命,不僅創造及傳遞知識,更應以知識服務社區。教師應當是研究、教學、服務三者並重,然而目前教師評鑒與升等大都以研究為主,較不重視教學與服務,使得大學被視為只是知識工廠。張教授建議大學應真正落實服務學習,重視大學與社區的夥伴關係,達成大學品格與公民教育之最重要使命。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教授針對法鼓大學公益學院的規劃與發展,提出兩大方向。一是「搭橋」,公益學院可作為一個資源連結的平台,協助各地NPO發展能力建設,使非營利組織具有經營與管理的卓越行動,同時藉此將同質性的NPO服務網絡整合,透過大學的培力與協助工作,關懷在地社區,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二是「茁壯」,培植NPO經營管理人才,包括募款、行銷、人事管理、社會企業、志工、國際接軌等,將社會創新、知識經濟與策略規劃的概念,帶入NPO社群,建構一個成熟且以公益價值為主導的社會。

論壇在與會者肯切的討論聲中圓滿,也再次分享了法鼓大學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培育兼具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探索人類未來,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而將陸續登場的「公益領導與培育」、「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數位時代之社會公益」、「大學公益全球化發展」等數場論壇,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共襄盛舉。活動相關資訊請詳閱: http://ddupf.blogspot.com
◎文:法鼓山文宣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