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影音】心靈環保跨界弘化 法鼓山推展佛法與社科對話

盼推展創辦人 聖嚴法師用佛法化解社會問題的遠見與願心,以跨領域的對話,提昇社會風氣、思想,引導觀念轉變。法鼓山於6/29、6/30在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大學院校區,舉辦「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結合學術和宗教界近百位海內外學者、法師參與發表論述,為淨化人心、淨化世界,發揮關懷和教育的力量。

本次研討會議,緣起於法鼓山僧俗信眾對於 聖嚴法師圓寂10年來的緬懷。開幕式特地以「心靈環保跨界弘化」影片,重溫 聖嚴法師留給世人的祝福和勉勵:「建設人間淨土,就是希望我們這個世界上苦難的人,不一定他們全部都變成佛教徒,但是他們能夠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的力量」;「研究佛學的學問,是為了人,適合人用;提昇人品,淨化人間而用」。

依此悲智雙運為主軸,與會人士各自從經濟、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等專業領域,探討佛法當如何善巧融入、運用至社會科學,持續開展佛教現代新貌,匯歸成全地球、全人類永續的共同利益。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致詞時,特別介紹 聖嚴法師如何將佛法和現代社會接合,用日常的語言取代術語,讓各行各業都能理解佛法、運用佛法,對世道人心起幫助,因此在華人及全世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方丈和尚並說明,聖嚴法師倡導「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的精神,就是希望法鼓山信眾參與社會、瞭解社會,這也是起源於僧團〈六和敬〉中的「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修」,若能推廣此種觀念,團體氣氛將更和諧。最後,方丈和尚強調,我們雖然重視現實世間的人間性、適應性、實用性,但並非是流於世俗性的社會運動,還要肯定佛國淨土、自性淨土,以解脫生死為目標,否則佛教便會失去它的「超越性」。

根據各項子題,兩日研討會上午,共安排四場專題演講。包括Prof. Joel Magnuson「迎向2030的正念經濟學」、Prof. Frances Berry「在公共、私營及非營利職場中運用佛教原則管理人員和組織」、何順文教授「企業倫理:佛學的啓示」、Prof. Richard Madsen「社會學與佛法智慧之養成」,由於均是難得見聞的主題,有近千位民眾前往聽講,法鼓山並提供即時翻譯,邀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等多位學者專家擔任主持回應,讓與會人士可以充分認識、溝通。

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池祥麟表示,聖嚴法師提倡的人間淨土,可以幫助研究社會科學學者,反思以往向學生強調股東和自身利益,卻忽略帶給社會負面衝擊影響的教學方式,同時透過和佛法連結,更為開啟社科寬廣的視野,知道追求幸福。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生林悟石說,由於教義和理論互屬不同領域,能夠將佛法跨足到社會當代議題,在在引導學界正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社會環境問題,是這次會議的特殊價值之一。

法鼓山表示,在2019年「如是我願‧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圓寂1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當中,還將以 聖嚴法師所規劃的三大教育、四種環保為方向,接續舉辦「漢傳佛教研究和教育的實務開展圓桌論壇」(9/20~9/21)、「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10/26~10/27)等多項學術會議,歡迎社會大眾共同參與,紀念活動專區網址( https://ido.ddm.org.tw/ )。


◎文:張曜鐘 20190629
◎圖:李澄鋒、陳樂榕、曾麗霞、張田沛 20190629
◎影音:張田沛 20190630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