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凡事不以個人的考量為先 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聖嚴師父和戴維斯博士進行對談,深入探討環保、心靈科學等議題。聖嚴師父和戴維斯博士進行對談,深入探討環保、心靈科學等議題。

國家地理頻道「心靈講座」聽眾反應熱烈滿載而歸

十五年前首創並推動「心靈環保」此一理念的聖嚴法師,四月廿八日應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之邀,於台北市誠品書局信義旗艦店,與協會駐會的首席人類學家維德‧戴維斯(Wade Davis),針對環保、心靈科學和世界的光明在哪裡等議題,進行了一場名為「世界盡頭的光明」(Light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訪談會,會場擠滿遠從各地前來一睹大師對話風采的媒體與聽眾,法鼓山方丈果東和尚、王景益會長、陳嘉男總會長與許多法師也都應邀參加,全場由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媒體人陳文茜主持。

出生於加拿大的維德‧戴維斯博士,是探險家俱樂部百年歷史中的二十位榮譽會員之一,他曾經造訪過東非、婆羅洲、尼泊爾、西藏、馬利、貝南、多哥、新幾內亞、萬那杜,還有位於北極地區的努勒維特和格陵蘭,以及八個拉丁美洲國家,更先後與世界上十五個原住民族共同生活,進行了三十多年的田野調查,並以其親身的經歷撰寫出十幾本暢銷的報導文學,從最早的《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穿越陰陽路,1986年)到《The Lost Amazon》(失落的亞馬遜,2004年),每一頁都在深刻探索著各種文化傳承與自然環境間的緊密關係。


維德‧戴維斯同時對於佛教的生活主張有種特別濃郁的情感,常以虔誠的佛教徒自許,為此國家地理頻道提供他遠赴尼泊爾的寺廟,拍攝出「世界盡頭的光明—心靈科學」專輯,實地紀錄藏於語言文字後的佛教徒真實世界。途中遇到一位專心持咒四十五年足不出戶的比丘尼,讓他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並認為「佛教是經過了二千五百年驗證的科學,這種心靈上傳承的偉大力量,是政治勢力也無法改變的;而西方科技則是只有三百年的歷史,不相信佛教的真理,就像是西藏仍有些人不相信能登陸月球一樣」。


而對於首次來台,就能與世界宗教領袖之一的漢傳佛教高僧聖嚴法師做面對面的會談,讓他更加感到無比的歡喜與榮耀,不但恭謹地向法師合掌頂禮,展現出崇敬三寶的誠心,更不斷地向聖嚴法師請益佛教對於如何解決各種族圈,因為環境改變而消失的看法。

聖嚴法師指出,全球暖化的問題,已經討論了近三十年了,談論保護地球資源的人,其實同樣可能也是破壞者。戴維斯博士指出的問題,其解決的關鍵仍然在於人心。只有透過內心對自己和世界利害與共的體會,轉變對於追求財富和虛幻快樂的觀念,才能做到凡事不以個人的考量為先,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以減輕因欲望過多而造成資源過度消耗的後遺症,而這就是法鼓山提倡多年的「心靈環保」。


至於戴維斯博士問到各地佛教徒在生活上的差別,聖嚴法師以自己閉關六年,每日一食只吃蕃薯葉的經驗為例,說到當時因為沒有太多的物質條件,所以過得非常的快樂,沒有生活上的各種煩惱。現在雖然在各地活動,仍然勉勵信眾,必須要遠離貪欲,才不會有失去的恐懼。

面對現場聽眾請教世界上有許多種族和文化衝突,台灣能做什麼的問題。聖嚴法師提到「以佛法的慈悲才能化解內心的仇恨」,並以法鼓山前往蘇丹,幫助他們平息忿恨、化解對立的成效為證明,認為不要以為自己的地位低、能力小,就不能改變我們的環境,要知道能淨化自己的心,便能影響到其他人,進而促進社會乃至世界的淨化,成就人間淨土。

最後,聖嚴法師希望大家能瞭解「環保是思惟,是生活的方式,是與人相處的態度,也是對待大地環境的一種行動。因此法鼓山推動心靈、禮儀、生活與自然等四種環保,提倡從人的觀念改變開始,過簡樸少欲的生活,與人相處總是以關懷、利他的角度出發,而對大地要懷抱感恩,從人類內心世界的和平與安定,才能見到世界盡頭的光明」。

參與這場對談會的聽眾和戴維斯博士,被聖嚴師父真誠關心世界的觀點,深深打動,更覺意味深遠。正如同主持人陳文茜所說:「維德‧戴維斯的冒險經歷,是許多人一輩子做不到的;但常常聖嚴法師的一兩句簡短的話,也是多數人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體會得出來的」。

◎圖文:法鼓山文宣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