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舉辦僧眼看世界講座

「出家前,我從事新聞工作,看社會是有問題的穢土;出家後,做的是文化出版,希望告訴讀者,人間處處是淨土。」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於三月二十九、三十日,分別應國立中山大學、屏東大學之邀,以「僧眼看世界」為題,與師生分享如何以佛法眼睛看世間?在淨與穢之間,調整了什麼眼光而看穿了世界?

兩場講座緣於《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贈書儀式時,校長的當面邀請。於中山大學舉辦的講座,由哲學所越建東教授主持,共有五十位師生參與;屏東大學則由中國語文系林其賢教授主持,近百位學生與校外人士與會。

果賢法師首先談到,自己一路透過新聞工作、關心公共議題,希望尋找生命答案和人生意義,然而對於世間紛擾的現象,始終充滿疑惑,透過世間知識仍遍尋不著答案,直到學佛才找到。「生命的目的在於受報、生命的意義在於盡責、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聖嚴師父這段話,讓他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法師出家後,仍在法鼓山承擔新聞和文化出版執事。由於了解佛法的因緣因果觀,知道世間價值都是好壞、對錯、是非的二元對立,從而能進一步超越,清楚看見每一則新聞和社會事件背後的因緣。

法師表示,佛法教導人們「不思善,不思惡」,希望我們超越主觀的思考判斷,能以更高的視野、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便能發現每個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業力運作的結果,而能以包容和慈悲心去面對、接受現象,積極地關懷他人。

除了思想觀念的轉化,法師表示還需要透過禪修的練習,讓自己隨時活在當下。當身心安定時,所見的世間便不再是二元對立,而是成就我們修福修慧的示現菩薩,讓人體驗「唯其心淨,則國土淨」。

法師勉勵同學,身處於資訊紛雜的現代社會,學習保持一顆寧靜安定的心,便能穿透種種複雜的現象,回到清楚簡單的心安自在。

◎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77期

果賢法師受邀至中山大學演講,校長鄭英耀(左四)、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右二)、西語系教授黃心雅等教授一起接待,並巧遇前駐瑞典大使廖東周(右三)。果賢法師受邀至中山大學演講,校長鄭英耀(左四)、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右二)、西語系教授黃心雅等教授一起接待,並巧遇前駐瑞典大使廖東周(右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