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以善的漣漪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想要接引父母或家人來學佛?只需隨手把家裡的垃圾拿出去扔就好了!」圖丹·卻准法師強調,當他人顯著地看到我們有正向的改變,即使是再小的善舉也會使他們對佛法產生興趣。法師補充,當你把一本佛法書籍遞給他們,他們未必能看得懂,但當我們自發性地做一些小事,這將產生很大的效應。「以善的動機促使自己做善的行為,能為我們制造善業。這些習慣性的行為將植入我們的心識,最終會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投生到善趣。」

由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和馬來西亞金剛乘佛教總會主辦,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協辦的 「The Essence of a Meaningful Life」 講座,圖丹·卻准法師於11月23日晚間與現場近150位聽眾分享如何讓生命發揮至高的意義,一同展開一趟生命探索的心旅程!「有人曾告訴我是一位很棒的法師;不久後,另一個人則說我是一位糟透的法師。若別人對我的看法都是真實的,那我很是困惑,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我們行為的價值不應該建立在其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之上。」法師認為,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自我評估,因為這些看法往往是有沖突、對立的,例如:好與壞。因此,法師向大眾揭示了三個能讓自己活出充滿意義的人生:

一、培養善的發心或動機,每天早上要發願不以自己的身口意去傷害他人,進而要隨緣盡份地去利益他人。

二、每天花一點時間禪坐、聆聽或觀看有關佛法的影音,或閱讀佛教書籍,以滋養心靈的成長,這會引導我們趨向覺悟之道。

三、當事與願違時,先停頓片刻,我們可以選擇不去給予回應或做出行動;法師舉例,駕車被超車時,與其急速超越回那輛車,不如想想是否值得賭上自己與他人的寶貴性命。

「當我們與他人起沖突時,最常聽到的理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法師接著反問,「到底是為了他好,還是試圖想改變他?當中只有他的問題,自己卻不需負上任何責任?」人生苦短,而幸福快樂卻是每個人時刻都在追求著。法師憶想起達賴喇嘛的名言來說明如何轉化自私成快樂:「如果要自私,也要有智慧的自私。如果你懂得有智慧的自私,發自內心為別人著想,關心他人的福祉,自己的內心會是開放的,自己想要的快樂也會順帶成辦。」

「想知道如何連手指頭都不用動,卻能培福修善?那就去隨喜他人的善行吧!」法師引用了寂天菩薩撰寫的《入菩薩行論》第六品內容來說明隨喜的效應:當他人有所成就或功德時,不管稱贊還是被稱贊的人,彼此都很歡喜;反之,若陷入嫉妒,內心必定是不歡喜的。「為什麼我們不讓自己歡喜也讓他人歡喜,反而讓自己痛苦也讓他人痛苦?」最後,法師勉勵大眾要多多練習著隨喜他人,「我們該感恩及隨喜別人的能力比我們強、比我們有智慧,也因為他們的智慧結晶,讓我們得以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在不同的領域上各司其職,活出有意義且精采的人生。」

◎文:羅志豪
◎圖:方順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