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當覺察成了習慣

二O二O年開始接觸法鼓山之後,對於豐富的課程很有興趣。秉持「法門無量誓願學」的態度,只要因緣具足,都會參與學習。因此,當在群組看到「轉化心主張.實踐唯識學」,想起曾聽師姊說過:唯識就是佛教心理學。確認八次課程都可以配合上課,立馬手刀報名。

第一堂課,常林法師先幫我們打預防針,唯識學雖然名相眾多,但不用牽掛,重點是學到了唯識精義,要應用實踐在生活上。日後上課才體會,真的不需要太擔心,法師已將拗口的名相,做了有系統的歸類,所以在《八識規矩頌》每一頌的開始,法師都會解析此頌的緣境、識量、性別、界地、相應、依緣、業用,讓我們對這些名詞愈來愈熟。

記得上完「五位百法」的善心所及煩惱心所,課後作業是觀察每日的起心動念,與哪些心所相應。每天從早到晚如是覺察,一一核對相應心所,修正行為,雖不至於改頭換面,但可以感受瞋心淡了、煩惱少了、人生有希望了,我不再是「被牽到北京還是牛」,只要有心,人人都能藉由修行,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第七堂時,法師拋出「我就是這種個性,改不了」是真的嗎?這句話激勵了我。當覺察成了一種習慣,雖然未臻「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至少也能看見自己的面貌,「面對」自己,「處理」積習,「放下」我執。

轉化「心」主張,這標題下得貼切!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恰好呼應了這個理論:你相信什麼,你的人生就是什麼。「費斯汀格法則」也呼應此說:生活中百分之十,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另外百分之九十,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法師的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內容豐富,結構紮實,再來是與日常生活結合。例如:眼見真的為憑嗎?當再遇到與我的認知相悖的事,如何化解瞋心……感佩法師如聖嚴師父那般用心,將佛法帶入現代人的生活,用普羅大眾的語言,感動十方大眾。感恩三寶,讚歎三寶!

◎文: 王兆雄
◎圖: Jeanl
◎轉載自《法鼓雜誌》405期

TOP